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09 09:1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人们应用计算机开展的各项活动越来越多,计算机已完全融入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同时,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培养能将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人才,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计算机专业课程强调实践性、可操作性,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一、引言
(一) 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制造业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优化劳动者结构,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2007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至“十一五”期末,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要达到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 计算机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良好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成为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强调 ,要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 ,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世界的沟通,所以一个新型的技能人才应该必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而且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职校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一) 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现在许多初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许多学生在职校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城市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造成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困难,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 存在课程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现象
目前部分职校教材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实践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课程的教学计划也制订得很混乱。教材和课程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学生理解和自学困难。一些关联性课程由于开设顺序不正确,造成教学脱节现象。例如一些学校先开设数据结构课程,再开编程语言课程。造成学生因为不懂编程语言,无法理解、分析、实现数据结构模型。
(三) 教学模式传统陈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
部分老师仍采用“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有的老师理论课和实践课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这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被忽视、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教学模式陈旧和学生入学时技能水平有差异,学生学习反应和效果不一。据统计,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上课听懂的占40%,含糊的占30%,不懂的占30%。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40%。学习兴趣能持续和能自觉复习预习的学生占10%,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学习态度急需端正。
(四) 一些机房软硬件落后
由于科技的发展迅猛,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这不仅使学生所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甚至导致学生理论和操作水平都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导致就业困难。
三、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模块。学校可以从计算机这个大专业中再细分出多个具体的小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
(二) 国家和学校应加大对中职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例如购买新的电脑、投影仪等,专门设立一个多微机教室、电化教室等。购买先进的硬软件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困难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
(三)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学观念
中职师资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是重要的力量。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优化,又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合作。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质量,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四) 提倡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纯粹灌输知识,而应该是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五) 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职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在 word 2000教学中,给出用“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中的横卷形按钮画出“诗卷”,在其内用“竖排文本框”加入某诗句的例子后,就有同学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己创造性的头脑大胆发挥。他们有的从word自带图片剪辑库中找到教师讲课的图片,用“绘图”工具栏中取消组合的方式将其中的教师分离出来,移于“诗卷”一侧,做出教师讲解诗句的样子,而有的同学则从internet网上下载人物图片作为教师附于“诗卷”旁;也有的同学用“绘图”工具栏里的“自选图形”中的注释图形按钮,在教师头上画出注释标记,在其中加上语句,作为教师对诗句的讲解说明;更有美术观念较强者,将“诗卷”的颜色设置为过渡颜色(双色、单色、预设)、纹理(预设纹理、其他图形纹理)、图案(各种效果)、图片(任何来自文件的图片)等填充效果,种类繁多,目不暇接。学生们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真是乐此不疲。在创造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为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其终身学习。
四、结语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探索、研究和总结,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改革计算机教学,教学要为就业服务,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军峰,王玲.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推进教学改革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2] 贾文雅,李榆梅,张蓉,贾晓娟. 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角度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8(7).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一、引言
(一) 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制造业的崛起,对技能型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优化劳动者结构,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2007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至“十一五”期末,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要达到1.1亿人,高级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要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 计算机教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良好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成为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强调 ,要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产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 ,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世界的沟通,所以一个新型的技能人才应该必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而且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职校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一) 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
现在许多初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许多学生在职校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城市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造成学生学习起点参差不齐,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困难,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 存在课程内容和安排不合理现象
目前部分职校教材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实践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课程的教学计划也制订得很混乱。教材和课程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学生理解和自学困难。一些关联性课程由于开设顺序不正确,造成教学脱节现象。例如一些学校先开设数据结构课程,再开编程语言课程。造成学生因为不懂编程语言,无法理解、分析、实现数据结构模型。
(三) 教学模式传统陈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
部分老师仍采用“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有的老师理论课和实践课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这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被忽视、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教学模式陈旧和学生入学时技能水平有差异,学生学习反应和效果不一。据统计,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上课听懂的占40%,含糊的占30%,不懂的占30%。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40%。学习兴趣能持续和能自觉复习预习的学生占10%,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学习态度急需端正。
(四) 一些机房软硬件落后
由于科技的发展迅猛,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学软硬件设施严重滞后,这不仅使学生所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甚至导致学生理论和操作水平都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导致就业困难。
三、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 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教材体系,保持教材体系的及时更新换代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模块。学校可以从计算机这个大专业中再细分出多个具体的小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
(二) 国家和学校应加大对中职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例如购买新的电脑、投影仪等,专门设立一个多微机教室、电化教室等。购买先进的硬软件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困难学生进行适当的帮助。
(三)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学观念
中职师资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是重要的力量。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优化,又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合作。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质量,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四) 提倡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纯粹灌输知识,而应该是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五) 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中职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把握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尺度。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那么,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照猫画虎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此时我们不妨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在 word 2000教学中,给出用“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中的横卷形按钮画出“诗卷”,在其内用“竖排文本框”加入某诗句的例子后,就有同学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己创造性的头脑大胆发挥。他们有的从word自带图片剪辑库中找到教师讲课的图片,用“绘图”工具栏中取消组合的方式将其中的教师分离出来,移于“诗卷”一侧,做出教师讲解诗句的样子,而有的同学则从internet网上下载人物图片作为教师附于“诗卷”旁;也有的同学用“绘图”工具栏里的“自选图形”中的注释图形按钮,在教师头上画出注释标记,在其中加上语句,作为教师对诗句的讲解说明;更有美术观念较强者,将“诗卷”的颜色设置为过渡颜色(双色、单色、预设)、纹理(预设纹理、其他图形纹理)、图案(各种效果)、图片(任何来自文件的图片)等填充效果,种类繁多,目不暇接。学生们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表现于作品的适宜创作空间中,真是乐此不疲。在创造的同时,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尽量避免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因为给学生留出发挥创造的空间,也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将有利于其终身学习。
四、结语
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探索、研究和总结,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改革计算机教学,教学要为就业服务,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军峰,王玲.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推进教学改革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2] 贾文雅,李榆梅,张蓉,贾晓娟. 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角度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8(7).
上一篇:煤矿机械多媒体教学探讨
下一篇: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