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9 09:11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指导 经济环境
论文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指导是沟通学校与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出口畅,进口才能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毕业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应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结合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从预防性职业指导、学校职业指导的组织机构等方面探讨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拉开了序幕。广东省教育厅调研显示,2009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用人单位招聘存在很大的变数,有的用人单位取消了到校园招聘的计划,有的企业接收应届毕业生数量减少。部分受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因素影响的中小企业,甚至出现裁员现象。在中职学校,就业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也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保证。职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职业指导并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而是包含着就业指导,是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往往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被忽略。笔者拟分析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环境,了解人才需求
正确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规律和行情,弄清所需人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对于毕业生选择职业十分重要。一般而言,人才需求是有计划、均衡增加的,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建设发展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转移等原因,人才需求状况会发生较大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大量的出口企业倒闭,失业人口数量剧增,国内企业也人满为患,大学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使得就业压力更加巨大。一份行业就业岗位数的曲线变化图显示:金融、保险、地产、外贸行业极端寒冷;汽车、航空、广告等行业遭遇寒流;软件、互联网、通讯、能源等行业增速放缓;计算机硬件、医药等行业没有下降趋势;零售、批发等行业发展良好。
因此,中职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准确定位,不应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才是最重要的。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作为新成长劳动力,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暂时的就业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未来的职业发展问题,即对中职生的职业指导除了要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初次就业的过渡之外,还要帮助他们设计脚踏实地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职业未来。中职学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开展不全面学校的职业指导是滴水穿石、耳濡目染的工程,但是在中职学校中却多数是“临时抱佛脚”。职业指导课多以纯课堂教育的方式开展,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内容乏味,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毕业生实习前草草进行的就业前辅导,内容大多是与面试有关的内容,课时安排少。因此,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非常必要。
学校职业指导的公共性实施不到位学校职业指导没能体现全员参与,职业指导工作平台不完善。完善的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应由校领导班子、中层教学管理人员、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然而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着职业指导工作只由少数几位教师负责,其他教师甚少参与其中的现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学校的职业指导更要体现全员参与—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均应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将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只在乎就业率,不考虑就业稳定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常被单纯地认为就是就业指导。实际上,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包含就业指导,但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有极大的差别。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一生不断面临的就业竟争奠定基础。
中职生的就业是关系到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卵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如在就业安置工作中存在降低毕业生要求的问题,无论学生是否毕业,无论专业是否对口,无论学生是否能胜任工作,只要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本人表示愿意(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就准予毕业,准予推荐,准予就业。学校变成一个不规范的市场,无论“产品”是否合格,只要“顾客”愿意就向外“销售”。这样的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可想而知,其经常处于害怕失去工作的危机感当中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
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主要以就业服务为载体,职业指导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主要来自学校,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是由学校输送的,职业指导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个纽带,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职业指导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学校可以了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按照
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一)积极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有针对性地改进职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
据调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职生毕业时的择业信心较好(见图1),认为毕业时能找到满意工作的人数达64%(“很有信心”的占27%;“较有信心”的占37%),对找到满意工作缺乏信心的只占5%。在校生(新生、实习生)的择业信心相对于毕业生而言要强一些。
可见,尽管目前中职生的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在大力精简机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不断增多,高校不断扩招,就亚形势非常严峻,但大多数中职生能正确看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对找到满意的工作较有信心。究其原因,与现时广州市的中职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乐观有关。据新华社报道:“在广州,现在有技术的非高学历者职业更好找,工资也并不低于高学历者。由此,广州人开始理性看待学历问题,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的风气。”“初中毕业当年考了中专、技校的同学,尽管当时觉得面上无光,但如今不少人有了理想的职业,成了某一技术行业的尖子,收人也还不低;而后来考上高中又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还在为职业奔波,看前景收人也不一定高过中职生。”
学生具有较好的择业信心,无疑是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肯定。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能否保持这样的就业势头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还是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积极做好预防性职业指导。
所谓预防性职业指导,是指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针对其问题的性质和难度,采取提前介人的策略,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
积极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有利于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促进就业。预防性职业指导首先体现在“三级预防”的思想上。一级预防,主要针对问题未暴露期,目的是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清除和控制在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过程中将遇到的各种障碍因素。例如,一些中职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由于不知如何进行个人形象设计而遭受求职失败;一些人由于不了解职业岗位情况而选错了行当;一些人因为对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坚持一步到位的就业决策而遭致挫折等,都属于一级预防范畴。二级预防,也称为问题前期预防,即在就业前期采取早期发现问题、早期确定问题、早期解决间题的“三早”预防措施,以防止问题恶化。例如,一些女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由于缺乏指导,没有很好地论证专业选择与日后就业的关系,结果导致找不到工作,如果一人校就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自然要比等到毕业时再解决容易得多。三级预防,也可称为问题预防,主要是对特殊间题群体实施包括职业指导在内的系统干预。例如,对残疾学生就业前需要提前做好思想下作,为其寻找合适的岗位,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重点解决其就业问题。
在职业学校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化职业指导,应当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员包括哪些人;二是工作平台或工作网络,即通过怎样的系统使工作落实下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除了动员教师、学生之外,还要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四者共同参与即为全员参与。教师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能够认真贯彻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部署和方案;能够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主动将自己的工作与就业紧密联系;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生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具有主动参与意识;能够积极投人到职业指导教学训练中,不断地提出反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实践。家长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具有主动配合意识;能够支持、敦促学生投入到职业指导训练中;能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能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联结企业,争取企业提高认识,进行自我调整改进;联结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实际的开发;进行社会化的宣传和推动,争取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加强学校网点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引进和整合其他各种资源,争取为学校就业工作服务。
对于第二个问题,一般应按照从上至下的原则,分级建立工作系统。即一级为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职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的建立,可以保障工作目标的贯彻,保障工作过程的控制。
只有切实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职业指导工作,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中职生改变了以往毕业前夕才考虑就业去向的习惯,提前考虑和准备就业已是中职生中的新气象。我国中职生的社会化程度一般而言比外国要低,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尤其缺乏社会职业信息,对各行各业更缺乏感性认识。如何有计划地、具体地、科学地指导中职生选择好专业,是社会、家长及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投人收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国内研究显示,有相当数量在校生的专业选择仍然是父母“包办替代”。据调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有40%的人偏向于听取父母及亲戚的意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有22%的中职生逐渐由自己做主选择职业(见图2)。这说明中职生进人学校前对职业的了解只有模糊的认识,尚未形成职业概念。在选择职业时,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参考父母及亲戚的意见,服从父母的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择业自主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自己做主,同时,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指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尽早使学生找准位置,正确评价自己,有效地使专业选择与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实现合理匹配,制定符合学生自身职业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出“理想职业图案”,显得极其重要。
对中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能仅限于毕业实习阶段,要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一年级应运用报告会、讲座、座谈会、广播、电影、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定向和成才教育。特别是要挖掘以往毕业生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二年级则可以进行集中教育,通过开展“就业与成才”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态,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指导是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以及转换职业的一门科学。中职生从迈进职业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要为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在未来的职业大舞台上实现理想、创造人生价值做好准备。职业具有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时代性、社会性等特点,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不容回避的任务与职责。
论文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指导是沟通学校与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的桥梁。“出口畅,进口才能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毕业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应针对当前的经济环境,结合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从预防性职业指导、学校职业指导的组织机构等方面探讨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拉开了序幕。广东省教育厅调研显示,2009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用人单位招聘存在很大的变数,有的用人单位取消了到校园招聘的计划,有的企业接收应届毕业生数量减少。部分受成本上升、利润减少因素影响的中小企业,甚至出现裁员现象。在中职学校,就业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也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保证。职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职业指导并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而是包含着就业指导,是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往往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被忽略。笔者拟分析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环境,了解人才需求
正确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规律和行情,弄清所需人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对于毕业生选择职业十分重要。一般而言,人才需求是有计划、均衡增加的,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建设发展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转移等原因,人才需求状况会发生较大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大量的出口企业倒闭,失业人口数量剧增,国内企业也人满为患,大学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使得就业压力更加巨大。一份行业就业岗位数的曲线变化图显示:金融、保险、地产、外贸行业极端寒冷;汽车、航空、广告等行业遭遇寒流;软件、互联网、通讯、能源等行业增速放缓;计算机硬件、医药等行业没有下降趋势;零售、批发等行业发展良好。
因此,中职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准确定位,不应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才是最重要的。
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作为新成长劳动力,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暂时的就业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未来的职业发展问题,即对中职生的职业指导除了要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初次就业的过渡之外,还要帮助他们设计脚踏实地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职业未来。中职学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开展不全面学校的职业指导是滴水穿石、耳濡目染的工程,但是在中职学校中却多数是“临时抱佛脚”。职业指导课多以纯课堂教育的方式开展,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内容乏味,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毕业生实习前草草进行的就业前辅导,内容大多是与面试有关的内容,课时安排少。因此,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非常必要。
学校职业指导的公共性实施不到位学校职业指导没能体现全员参与,职业指导工作平台不完善。完善的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应由校领导班子、中层教学管理人员、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然而在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着职业指导工作只由少数几位教师负责,其他教师甚少参与其中的现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学校的职业指导更要体现全员参与—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均应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将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只在乎就业率,不考虑就业稳定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常被单纯地认为就是就业指导。实际上,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包含就业指导,但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有极大的差别。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一生不断面临的就业竟争奠定基础。
中职生的就业是关系到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卵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如在就业安置工作中存在降低毕业生要求的问题,无论学生是否毕业,无论专业是否对口,无论学生是否能胜任工作,只要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本人表示愿意(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就准予毕业,准予推荐,准予就业。学校变成一个不规范的市场,无论“产品”是否合格,只要“顾客”愿意就向外“销售”。这样的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可想而知,其经常处于害怕失去工作的危机感当中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
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主要以就业服务为载体,职业指导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主要来自学校,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是由学校输送的,职业指导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个纽带,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职业指导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职业指导.学校可以了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按照
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一)积极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有针对性地改进职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
据调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职生毕业时的择业信心较好(见图1),认为毕业时能找到满意工作的人数达64%(“很有信心”的占27%;“较有信心”的占37%),对找到满意工作缺乏信心的只占5%。在校生(新生、实习生)的择业信心相对于毕业生而言要强一些。
可见,尽管目前中职生的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在大力精简机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不断增多,高校不断扩招,就亚形势非常严峻,但大多数中职生能正确看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对找到满意的工作较有信心。究其原因,与现时广州市的中职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乐观有关。据新华社报道:“在广州,现在有技术的非高学历者职业更好找,工资也并不低于高学历者。由此,广州人开始理性看待学历问题,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子女高学历的风气。”“初中毕业当年考了中专、技校的同学,尽管当时觉得面上无光,但如今不少人有了理想的职业,成了某一技术行业的尖子,收人也还不低;而后来考上高中又上了大学的同学有的还在为职业奔波,看前景收人也不一定高过中职生。”
学生具有较好的择业信心,无疑是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肯定。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能否保持这样的就业势头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还是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积极做好预防性职业指导。
所谓预防性职业指导,是指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针对其问题的性质和难度,采取提前介人的策略,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
积极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有利于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促进就业。预防性职业指导首先体现在“三级预防”的思想上。一级预防,主要针对问题未暴露期,目的是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清除和控制在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过程中将遇到的各种障碍因素。例如,一些中职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由于不知如何进行个人形象设计而遭受求职失败;一些人由于不了解职业岗位情况而选错了行当;一些人因为对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坚持一步到位的就业决策而遭致挫折等,都属于一级预防范畴。二级预防,也称为问题前期预防,即在就业前期采取早期发现问题、早期确定问题、早期解决间题的“三早”预防措施,以防止问题恶化。例如,一些女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由于缺乏指导,没有很好地论证专业选择与日后就业的关系,结果导致找不到工作,如果一人校就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自然要比等到毕业时再解决容易得多。三级预防,也可称为问题预防,主要是对特殊间题群体实施包括职业指导在内的系统干预。例如,对残疾学生就业前需要提前做好思想下作,为其寻找合适的岗位,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重点解决其就业问题。
(二)切实建立和健全学校职业指导的组织机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在职业学校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化职业指导,应当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员包括哪些人;二是工作平台或工作网络,即通过怎样的系统使工作落实下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除了动员教师、学生之外,还要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四者共同参与即为全员参与。教师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能够认真贯彻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部署和方案;能够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主动将自己的工作与就业紧密联系;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生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具有主动参与意识;能够积极投人到职业指导教学训练中,不断地提出反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实践。家长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具有主动配合意识;能够支持、敦促学生投入到职业指导训练中;能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能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联结企业,争取企业提高认识,进行自我调整改进;联结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实际的开发;进行社会化的宣传和推动,争取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加强学校网点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引进和整合其他各种资源,争取为学校就业工作服务。
对于第二个问题,一般应按照从上至下的原则,分级建立工作系统。即一级为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职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的建立,可以保障工作目标的贯彻,保障工作过程的控制。
只有切实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职业指导工作,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中职生改变了以往毕业前夕才考虑就业去向的习惯,提前考虑和准备就业已是中职生中的新气象。我国中职生的社会化程度一般而言比外国要低,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尤其缺乏社会职业信息,对各行各业更缺乏感性认识。如何有计划地、具体地、科学地指导中职生选择好专业,是社会、家长及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投人收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国内研究显示,有相当数量在校生的专业选择仍然是父母“包办替代”。据调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有40%的人偏向于听取父母及亲戚的意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有22%的中职生逐渐由自己做主选择职业(见图2)。这说明中职生进人学校前对职业的了解只有模糊的认识,尚未形成职业概念。在选择职业时,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参考父母及亲戚的意见,服从父母的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择业自主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自己做主,同时,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指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尽早使学生找准位置,正确评价自己,有效地使专业选择与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实现合理匹配,制定符合学生自身职业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出“理想职业图案”,显得极其重要。
对中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能仅限于毕业实习阶段,要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一年级应运用报告会、讲座、座谈会、广播、电影、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定向和成才教育。特别是要挖掘以往毕业生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二年级则可以进行集中教育,通过开展“就业与成才”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态,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指导是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以及转换职业的一门科学。中职生从迈进职业学校大门的第一天起,就要为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在未来的职业大舞台上实现理想、创造人生价值做好准备。职业具有专业性、多样性、技术性、时代性、社会性等特点,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不容回避的任务与职责。
上一篇:探讨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德育教育
下一篇: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 课教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