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特殊类型,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在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现状 原因 途径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特殊类型,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职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标志,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片面地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把专业技术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唯一任务,思想政治课变得可有可无。另外,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道德情感经验的积累与道德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道德要求缺乏自身需要的情感体验,没有把它们当做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只是作为一种纯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能落实到位,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等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造成学生知行脱节等现象。思想决定行动,没有经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起来的头脑是容易出问题的。高职生在思想领域和认识领域很多方面存在偏差。现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特别是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传统的思想政治理念受到冲击
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西方的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得到广泛传播,加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造成高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产生了偏差,忽视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三十多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经济利益的获取,对政治的认识被日益膨胀的经济需求所代替。市场经济导致的贫富差距的拉大,本身就内在地蕴涵着对人的欲望、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励。现实生活中对综合国力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片面地以经济增长作为综合国力的全部衡量标准,忽视思想道德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这就导致党员和干部群众政治观念不清晰,全民道德素质不高。长期以来,忽视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使学生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对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强。
(二)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
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多,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有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也有职业高中毕业生,还有成人生源,生源类型的多样化造成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生源与其他大学比不了,考不上大学才上高职,这种鄙薄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做法严重挫伤了教师员工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一些高职学生对学校及自己缺乏信心,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进取意识,得过且过。另外,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课也有排斥性。思想政治课是公共基础课,长期以来,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思想在学生中一直存在。
(三)投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科研中的经费严重不足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高等学校要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学校的主流课程,对学校上层次、上水平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认为不必投入过多的精力来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表面重视实际忽视思想政治课的现状。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使教师很少参加必要的培训以及学术会议,教学和科研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教师缺少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因而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环节。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不够恰当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原则。长久以来,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具体教学中,存在重视基础理论体系的阐述,轻视现实问题的研究;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播,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师的单边活动,轻视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等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安排得不合理。
(五)体现目标管理的考核方式广泛存在,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尽管高职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考试方式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学生的最后成绩由形成性成绩和终结性成绩按一定比例叠加在一起的方法核定,但由于学生数量的巨大与教师数目偏少之间的矛盾,使得平时成绩考核的难度越来越大,从而使得一部分平时不太听课的学生靠最后几周加班加点的“背”也能过关,更加导致一部分学生轻视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二、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要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德者,大学生成才立业的根基。大学生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优雅,道德高尚。高尚的德行是成才的必备条件,古今成大业者都是道德高尚的人。清除荒地上的杂草要靠种麦子,清除人们心灵上的杂草,只能用美德来教化。道德的底线就是人类生存的底线,人类的生存进步离不开道德的教化,一个社会经济越发达,道德水准相应的应该越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要做引领风尚的表率,做文明的表率,自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贡献。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需要大量的年轻人为我们的事业前赴后继。大学生们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侵蚀,使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最终走向胜利。因此要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通过实例教学来指导学生,以情感人,引起共鸣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找准切入点。目前,有些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综合能力低。究其原因,就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方向。因此,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举措之一,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教学中通过大量实例告诉学生怎样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通过饱含深情的教学,利用大量真实故事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在每节课都缓缓道来,润物无声,引起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切忌假、大、空。教师应尊重与关心学生,和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思想动向,在生活上关心。在专业上帮助,在课堂上给予尊重。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适应社会的思想教育
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成为高职院校全部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要使大量的高职学生顺利找到自己的岗位,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就业观、创业观、事业观教育。一是加强就业观教育。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同学们既不应大惊小怪,也不应杞人忧天,应该认识到这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公平的体现。以往认为考上大学就拥有一切的想法已经过时。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能否就业取决于大学生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同学们就应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二是树立创业意识。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单靠政府的力量无法解决,大学生们要树立创业意识,一个人有无成就取决于他青年时代是不是有志气,年轻不怕失败,大学生存在依赖性强、好高骛远等情况,必须对学生进行创业观教育,让他们端正思想,树立竞争和艰苦创业意识,立志创业,尽早创业,奋斗不息。三是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学生能否顺利适应工作,短期内能否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否到位,高职学生要铭记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范,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干一番事业。
(四)要教育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高职院校的学生要知己知彼,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心怀感恩之心,爱校、爱自己的专业;要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大力弘扬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高职学生要坚定信念,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努力学习,当仁不让,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五)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高校应留出专项资金,用于政治课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铸造人才的大熔炉。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青年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得不很理想。通过社会实践,可以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让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加深和巩固原来在理论上的模糊认识,使理论上的欠缺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从而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消化。人总是在社会中与其他人交往才能生存发展的。时代是发展的,政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学校要给予资助、提供机会。只有教师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理想才会远大。我们的学生只有走出去才能了解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也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学校要立足于长远,教务处、学生处、政治课教师要紧密配合,采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社会,如带学生去工厂实习,要求学生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并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教务处根据实践成绩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奖励,并且将实践学分与平时考试成绩相结合,共同作为政治学科的评分标准。
(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导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困苦在所难免,大学生要有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每一次挫折只能使我们更坚强。所谓心理疏导法,是把心理疏导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两者属于不同层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注重心理疏导,有助于开阔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丰富工作的手段、增强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心理疏导既有助于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健康成长,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