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的建
一、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则指导的研究与实验
(一)机电类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为调查和了解机电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果,课题组在机电工程部采用多种模式实施“工学结合”育人,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
模式一:师生直接下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影响学生择业观
半工半读模式把学生学习的一个学期分为两段,分别为学校学习阶段和工厂实习阶段,将学生的实训课搬到工厂,利用工厂的场地和设备,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实现在工厂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期间参与产品的加工生产,企业派师傅进行指导,规范生产要求;学校实习教师全程参与,协助管理学生并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学生通过在生产车间的亲手操作,学习真本领,体会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及企业环境氛围,并获得一定的报酬。
机电工程部分别组织机电083班(47人)和机电111班(56人)共103人试点实行该种模式,学生利用4个月的时间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5个月到张家港宝时得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边工边学。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参与,了解岗位对操作者的要求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与企业员工的接触,了解职业岗位职责,培养职业责任心,对未来职业定位有初步的认识。
模式二:引企入校建基地,利用岗位培训影响学生思考未来
通过引企入校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援助甚至师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营造职场氛围,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
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训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的“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的“教研合一”,学生就是企业的学徒,企业的师傅就是学生的专业辅导教师,企业的车间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改变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落后教学观,“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加深对岗位定义、职业定义的了解,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
(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
学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包括网络组建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助理、动漫设计等专业。结合张家港市计算机岗位需求现状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通过对计算机行业企业的调研和人才质量调查分析,获得以下结论:近三年来,张家港全市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有978人,毕业就业率为97.9%,能较好地满足本市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软件编程、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
调查显示:对计算机类企业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待加深加强,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尚有欠缺,在创新能力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技能考证、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调整,具体意见和建议见表1。
表1 企业的建议和意见
学校于2011年9月开始在计算机2010级中专班开始尝试和张家港市如意通(动漫)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借学校机房作为企业岗前培训教室,派培训专员进行授课。授课对象包括在校学生和企业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的社会人员,在校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岗前培训中,可以和社会人员一起竞聘上岗。在培训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择业的压力,并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培训考核合格进入公司设立在学校的生产车间,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学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此种模式后,通过岗前培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对接,培养团队意识,初步掌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二、研究和实验效果
(一)机电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通过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全过程,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增强,技能合格率达到100%,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同时,学生在和企业员工接触的过程中,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改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加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实施,让学生放眼未来的生涯定位,提高了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的就业竞争力。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启示
从调研情况看,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尚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建议解决方案如下:应该全面加强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品格;重视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加强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最后,要把职业介绍、岗位要求尽早地融入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结构概述
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首先要分析一下实施模式结构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组成一个整体的思想”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结构中活动流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包括:创设活动情境、确定活动主题、搜集资料、小组活动、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六大要素。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结构的构成要素除活动流程要素外,还应该包括人的要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式结构中活动主体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学生、教师两大要素。另外,任何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物质条件的保障。保障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物质条件,也应该列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结构构建的要素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活动流程的工作要素,它包括创设活动情境、确定活动主题、搜集资料、小组活动、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六大要素;二是活动主体要素,包括学生、教师两要素;三是物质要素,即活动开展的一切物质条件。
据此,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流程及要求
(一)情境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活动是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的实践平台。创设情境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要任务与重要工作。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情境,则是让教师从学生的校园生活或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未来的职业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生活。
什么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情境创设策略?是指把活动置于一种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背景之下,从开展活动的内容及学生的兴趣、认知、学习的实际出发,通过学习领域在时间上的流动性和空间上的相关性,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巧妙地设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联系自身感悟及生活体验,并能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教学氛围及其环境。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创设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
1.问题情境的创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存疑、探究、创造的过程。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热点难点问题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这些现象和问题情境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可以获得真实的问题情境,又可以架构语文知识通向实际运用的桥梁,促使学生经历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过程。学生在这样开放的情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体验、操作等活动过程,学会理解,学会实践,学会探索,学会创造,主体性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2.网络情境的创设
利用网络化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实践情境。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活动的目标,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根据自我学习、实践的需要,在自主的时空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对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学习中,可以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发挥其创造性,获得集体的学习成果。网络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
3.自主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不同的思维特点,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系与沟通,将语文学习的视角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将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有机联系,做出自我选择,使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回归生活,并在自我探究、自我评价中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整体把握,并把生活教育、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确定活动主题
主题是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组成一个整体的思想,好的主题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当主题思想一旦确定,就制约着活动的总体构思和素材选取以及相关活动任务的选择。
1.确定活动主题的原则
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在坚持活动语文性的基础上,通常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以及特定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其主题确定原则有: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体是学生,只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会主动地参与,并且积极地投入进去,否则,不仅不能顺利开展,还会令学生厌倦甚至是反感。要从语文的学习需要出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内容必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如果一味地讨好学生的兴趣,就浪费了教学资源,那是无效的学习。要具有新颖性。主题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和社会实际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认识,以新颖的主题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活动主题的来源
来源于教材。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改编、整合选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围绕每个时段、单元的语文学习内容,选择活动题材,设计语文综合活动。从课文的空白处扩展延伸,学习了一篇课文后觉得意犹未尽,还有开展的空间,可以抓住一个切入点,选取一个活动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涉及面相当广泛,这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活动的重要资源。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场所和资源。只有在社会中学习语文,语文才会变得鲜活亲切,才具有生命力。语文只有服务于社会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才更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对活动主题的确定、选择都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三)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活动环节的活动内容与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1.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途径
学生到图书馆、学校阅览室等地方收集资料,是比较直接获取资料的方法。文献资料包括已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剪报、特种文献、唱片、磁带、地图、图片等。网络是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收集查找资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学生根据活动目的与任务上网查找资料,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活动所需要的资料。学生利用身边已有资源,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表、访问等多种调查方式获取资料。
2.学生对信息资料的处理
根据小
组活动目的有意识地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筛选的第一步是进行资料的鉴别,鉴别就是去伪存真,剔除资料中的不真实成分。资料经过精心地筛选后,下一步就是要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对于文字性材料,进行文字的概括、归类,把它们制作成小卡片,建立剪贴簿等进行收藏;对于实物性材料等进行分类。
3.教师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这一活动环节的指导工作有二:一是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正确搜集资料的方法;二是教给学生信息资料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一定的处理,使之更生动、有吸引力。
(四)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求学习的主要环节和组织形式,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整个活动最重要的关键环节。小组活动的活动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1.组建活动小组
活动的组建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为易于小组成员开展沟通与合作,由学生根据个人的意愿自主选择参与对象,自由组合;一是为使优、良、中、差四类学生得到合理编排,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由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指定。选择怎样的分组方式,必须根据主题的不同性质来确定。
2.选举活动小组组长
一个优秀的活动小组组长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根据活动的进行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对计划及时地进行调整,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活动小组一旦组建,小组的首要任务是选举小组组长,在选举中允许学生自荐。小组长经小组全体讨论确认后,教师要尊重小组的意见。教师可以对各小组选举出的小组长进行集中或个别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何组织、主持同学讨论、汇报、质疑、表演等。
3.制订活动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而不是一种无组织、无计划的盲动。所以,每个活动小组的活动方案制订是活动良好开端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活动避免盲目性,也可以保证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小组活动方案制订要注意两点:讨论时要确保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执笔人形成的方案应再进行小组讨论,使之更完善。
4.小组成员分工
由小组长根据本小组的活动方案,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或由小组成员自行认领任务。小组长进行分工时要注意根据难易程度,对优、良、中、差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5.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分工进行活动
在活动中,成员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可请教小组长,或提请小组长举行小组会议,由小组集体进行讨论解决。如果小组里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宽合作的内涵;也可向教师请教,以便少走弯路,并能保证活动的质量。
6.小组成员交流活动成果
根据活动方案,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对个人的活动阶段性成果或活动的终结性成果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应该注意:做到每位成员都有呈现自己活动学习成果的机会;允许小组成员相互质疑,甚至提出批评;小组长在主持小组交流时,要把握交流讨论的方向性。
7.形成活动成果
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根据交流中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提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根据活动主题要求,对小组各成员活动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形成本活动小组的活动成果。
(五)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成果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活动环节,也是同学们分享活动学习的成果环节,更是进行再探究的创新阶段。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1.成果交流
在这活动环节中,学生总结活动成果、传递活动经验、交流活动信息、反思活动得失、表达活动感受、提出新的建议、构思新的设想,力求角度各异、内容丰富、个性鲜明。在表达交流过程中,学会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学会合作分享,学会理解、尊重和宽容。生生涯规划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专业和职业岗位要求后规划未来。同时,为了能让学生的生涯规划更科学,建议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让学生了解专业群,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本文为中国职教学会年度立项课题“专业教学改革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