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研究面临的问题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在今后改革出台的高考方案中,我国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分别为技能型高考和学术型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推行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将分开进行。同时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统计,我国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培养人才。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从整体结构上来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能达到95%左右,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从中可看出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差异,很多企业招不到所需人才,很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1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促进独立学院办学方向的调整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短,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大部分重合,特色不明显,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学生就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高考改革的方案出台,将会给独立学院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第一,生源压力。改革以后独立学院招生的主要来源应是参加技能型高考的学生,对学生的选择空间缩小。第二,与转型的地方本科高校竞争的压力。地方本科高校在专业培养、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方面比独立学院更有竞争力。第三,与职业技术院校的竞争压力。职业技术院校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经验丰富,办学历史长,专业特色明显,学生就业更具竞争力。而目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在借鉴母体高校的培养方案基础上稍作修改,目的性和针对性都不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管理也基本沿用母体高校的考核指标,如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考研率等;教师以科研量化指标考核等。但由于众多原因,使得独立学院在科研上难以有所突破,教学过程难有新意,学生就业难有竞争力。
独立学院如何突破学校发展、学生就业的瓶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新路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教学与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1.2 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专注,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岗位,能很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减轻了企业培训新员工的压力,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得到了适合岗位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稳定了企业员工队伍,提升了企业员工素质,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3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启示意义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结合学院、企业、学生三方资源,有效地调动了三方的积极性。
(1)对独立学院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独立学院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教材,改革教学手段,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师素质提高。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的联系进行社会人才需求调查,为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以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层次的需求来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对订单企业而言。企业在招聘时一般希望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但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缺乏,工作经验不足。企业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岗前培训,要花费一定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存在培训者随时跳槽的风险。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前解决了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了新员工直接上岗,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相关风险。
(3)对培养学生而言。传统培养模式使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向模糊,学习动力不足。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按照企业的需求去打造自己,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将应付考试转为求前途、求发展。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学生能更加专注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
2011年10月15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与华润新龙药业集团武汉总部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工程技术学院从2012年开始将在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本、专科毕业班学生中,依据学生自愿原则各遴选一个班级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时间为一年。2012年5月正式启动了订单式培养项目,即采用自愿报名,公司挑选的方式,在管理系2009级本科和2010级专科选取部分学生单独成立了“新龙班”。
“新龙班”学生自学习课程结束就进入公司实习,直至毕业后免试用期正式工作,共约8个月,期间都按照毕业实习的标准计算。毕业实习的生活和工资标准与生产实习相同。目前,公司对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学生提供免费食宿,并提供1000元/月的实习工资。培养期间学院与企业不收取其它任何培养费用,培养过程执行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单独设置课程,相关实习、设计均在新龙集团进行,优秀学生可获得新龙集团提供的专项奖学金,完成培养期间学业及相关实习任务的学生由新龙集团直接安排就业岗位,并免除入职试用期。
“新龙班”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公司业务具有很大相关性的理论课程,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ERP原理及应用以及ERP沙盘模拟经营等。另一部分是根据公司的需求特别开设了GSP药品质量管理、泛绿案例分析、成本核算、现代物流管理、条码技术与应用等课程
。第一批“新龙班”学生已顺利完成课程,进入企业工作。从目前反馈的信息看,这批学生工作状态良好,有部分学生已被企业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已经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3 “订单式”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3.1 学生管理的规范性
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进入订单班后,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严格遵守进入与退出的规定,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不能随意退出。同时也需要相关的考核制度,避免学生产生提前被企业预定就不用再努力学习的思想。学生到企业实习后,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要跟踪到企业,并与企业方共同管理学生,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整个过程管理的严格性和规范性。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学习成绩多次不合格或者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则应及时解除与学生的协议关系。
3.2 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课程安排在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学校和企业要相互协调和配合,逐步摸索,找到较好的安排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结合,不能仅仅是单纯地使学生学会企业需要的操作技能,还应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潜能和素质。学校和企业可联合组建订单培养评估小组,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可定期调查了解教学情况,跟踪学生状况,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3.3 企业用工的保障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最终是为特定企业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员工,企业用工的规范性和保障性极大地影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效果。如果校企关系松散,企业方认为“人才订单”只是校企双方的一个约定,不能严格规范地履行合约,将大大挫伤学校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企业签订的“订单班”在用工制度方面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护学校和学生的相关权益。
3.4 培养信息的互动性
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双方要保持良好的信息互通与互动。企业要提前提出标准和要求,如有变动要及时通报。学校也要提前告知企业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安排,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当首批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企业可根据学生表现向学校反馈相关情况,继续进行跟踪评价机制,以利于学校在今后的学生培养工作中做出动态调整,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明确办学定位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订单班也是学校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窗口,能够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结构、招生数量和课程设置,满足企业长期的人才需求,促进长久有效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订单教育的实质就是与企业紧密合作,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按照这种思路来培养学生,即使不签订协议,也能与企业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帮助独立学院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与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即将出台高校改革方案 退出两种模式高考.新华网,2014-03-22. http://.
[2] 高秋香.高校订单教育的产生、现状及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