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四感教育”在大学生启航工程教育中的价值体

发布时间:2015-07-31 10:51

  新生入学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几年的成长成才方向,因此各大高校均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安徽大学自2008年开始针对本科新生实施“大学生启航工程”教育,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新生进行大学适应性教育、学习能力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学业生涯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大学生启航工程”是一项旨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项系统性、基础性教育工程,是安徽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群体,把握好当今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内在情感入手,是有效开展启航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特点,开展以“四感”为核心的启航工程教育,积极实施系统、全面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实现预期目标。
  一、“四感教育”的内涵
  “四感教育”即认同感教育、归属感教育、责任感教育和使命感教育。其中,认同感是指个体发自内心地对事物或所处环境的喜爱,并由此产生个人自豪感且主动维护这种情感。[1]认同感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认同所在学院和所学专业,进而从内心深处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愿意在这所学校学习自己的专业,并主动维系这种情感。归属感是指个体认同自身属于群体的一员,被他人接受、认同、有价值感,并与群体成为整体的一种感受。[2-3]归属感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初来乍到的新生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被尊重、有价值的,让他们对学校产生情感依恋,有家的感觉,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践、接受教育等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承担责任的主动意识,表达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责任感教育的目标是要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珍惜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立新的奋斗目标,不被诱惑,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命感是指人对一定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使命感是人的精神动力之一,人的精神动力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活动的效果。[5]使命感教育的目标是帮助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成才目标,投身专业学习,激发其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紧迫感。在新生启航工程教育中,认同感教育是前提,归属感教育是基础,责任感教育是保证,使命感教育是核心。
  二、“四感教育”在大学生启航工程中的实践途径
  (一)认同感教育的实践途径
  1.开展校情、院情教育,让学生认同学校文化。结合校情、校史和本院系学科专业发展历程,对新生开展校情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展,帮助学生了解校史、校训和校园文化。组织开展各类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史竞赛、“我心目中的安大”演讲比赛、“新生眼中最美的安大”摄影大赛等活动,使广大新生知校、爱校,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
  2.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认同所学专业。一是举办“名师指路”系列活动,邀请学院领导、教授和系主任为新生介绍学分制和专业学习情况、各专业特点及其未来发展前景、考研及就业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方法。二是开办“化苑讲坛”,邀请本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教学名师、优秀校友为新生开设专题讲座,提升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三是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介绍本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要求、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及学科领域的新进展、新成就。
  3.开展心理导航活动,让学生认同学校管理。一是开展“舒心生活”体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熟悉校园环境,让新生了解生活必备资讯,尽快适应校园文化生活,缓解对家的思念和一些不适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投入崭新的工作学习当中。二是开展团体辅导,组织素质拓展活动,帮助大家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帮助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三是重点帮扶,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新生做UPI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普测,建立心理档案,积极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
  (二)归属感教育的实践途径
  1.做好班级管理,注重学风、班风建设,建立班级归属感。在新生入学后,教师指定各班临时负责人,一个月后进行班委会成员竞聘,由学生选出班委会成员。把竞聘班委作为一项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加。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班委会成立后,注重学风、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2.实施“学长引路”,开展朋辈互助活动,营造良好院系氛围。一是选拔优秀的老生担任新生班级“导生”,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机制。二是组织“1+1”阳光伙伴同行团队,发挥班级之间“传帮带”的传统,新老班级按专业对接的方式,老生所在班级组织老生帮助新生熟悉校园、完成选课和适应新环境。三是定期开展“新老生交流”活动,由老生介绍他们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经验,帮助新生解决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解开新生思想上的困惑。
3.举办“快乐化院”等多样的班级文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文艺晚会、军训风采展示、集体过生日等活动,使新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激发其对大学生活的兴趣。组织各新生班参加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的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化苑杯”篮球赛等联谊赛,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归属感。
  (三)责任感教育的实践途径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人生成长方向。结合专业特点、职业需求、就业状况和社会发展,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学业生涯、素质拓展、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规划好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的,从而进一步认识和完善自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才愿望。
  2.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班会,完善学生意志品格。在新生入学后,开展以新生适应为主的“衣食住行学在安大”、以强化新生 信念为主的“党史团史知识教育”、以自我成长为主的“我的大学我做主”、以感恩教育为主的“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主题班会之外,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完成成长、成人、成才“三步走”发展模式,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回馈社会的意识,让学生勇于面对成长,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3.积极开展校规校纪和安全教育,增强新生的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在入学教育中,结合具体案例向新生介绍有关“防火、防盗、防骗、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一些安全常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周边环境、交通安全隐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防止各类恶性事件发生,确保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引导学生珍惜学校的学习环境,爱惜公物,遵守校纪校规。
  (四)使命感教育的实践途径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鼓励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扎实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中国梦”主题演讲、主题班会、交流会和主题宣誓等系列活动。结合建党建国及世界水日、清明节、母亲节、助残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构建课堂、网络、社区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立体格局,着力推进使命感教育。结合形势政策教育课的网络教学,强化与日常思想教育的融合,积极推动学生工作进社区,发挥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利用“微博”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新本科生班级开通班级微博,并过微博平台发布文化艺术、“中国梦”教育活动等相关活动信息。
  3.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一是通过举办“化学文化节”,培养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科研热情。二是组织新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举办就业考研大讲堂、职场达人赛、职业规划及“挑战杯”创业大赛培训等活动,激发创业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化院之星”评选、校园人物评选、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学生中挖掘成功典型,给广大新生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激发其成长、成才的紧迫感。
  三、“四感教育”的实践成效
  自实施以“四感教育”为核心的启航工程以来,化学化工学院新生迅速适应了大学生活,专业思想更加坚定,专业发展更加出色,并在学校各类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学术科技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先后有5个班级获得学校“十佳班集体”称号,学院的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成绩斐然,1个团队获得“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3个团队或挑战杯创业大赛省银奖,1名学生获得中国自强之星提名奖,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化工设计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毕业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均名列学校前茅。实践证明,通过实施以“四感教育”为核心的启航工程,能够帮助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青合.大学生认同感: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石[J].大学:学术版,2010(3):50-55.
  [2] 阳泽.论学校归属感的教育意蕴[J].中国教育学刊,2009(7):31-34.
  [3] 王梦婕.学校归属感问题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3(6):136-139.
  [4] 彭军林.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52-54.

上一篇:护理专业涉外方向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机制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民航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