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激发路径建设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依赖于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当他对某一课程发生兴趣时,他便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学习的动力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能有效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勇于探索,大胆猜测,深入研究,乐于钻研问题本质,促进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和完成各种任务,其核心是思维过程。然而,在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原因如下:(1)职业学校的连年扩招,生源素质随之下降,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低下,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2)认识不到位。学生与家长对就读职业学校期望值不高,相当一些学生对读职业学校有一种失落感,发现职业学校与理想中的高中差距较大,故产生厌学情绪。(3)学生信心不足。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因此较弱,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信心不足,兴趣和热情也随之下降。(4)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教学程式化、模式化,体验式教学不足。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不密切,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被激发,学习激情受到了磨蚀。(5)部分专业教师素质不高。部分专业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实践能力较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思想品德不能客观评价,这严重挫伤了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信心。因此,积极探索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关键。
一、强化专业入门教育,渗透专业文化
职校生就读财务管理专业,这意味着选择了未来的财务工作岗位,他们自身有愿望在此岗位上不断进步,成为高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因此,学校在学生进校后要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与就业观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前景、发展方向等有足够的认识,认识到专业学习对今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有足够的专业准备。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之时,再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介绍本专业课程中的精髓并列举学以致用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最终要让学生认识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应用广泛,专业课程与个人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要努力学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师还要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动态发展变化情况告诉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以维持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确定以后的学习规划。
二、创设专业特色化教学情境,
引发专业学习动机
“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应用发展的。”[1]因此,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感同身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才能引发学习兴趣。为此,专业教师要创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情境,使之能引导学生参与、理解、对话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能让学生直觉、内省和建构,能让专业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要求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实训条件,如利用ERP沙盘模拟,创造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情景,使学生入境感知,不知不觉地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提供的定向指导中进入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专业训练并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而对专业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学习的内容、讨论的话题和运用专业知识的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经济生活,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越能激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情感,越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影像资料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有效提高专业课程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构建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密切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设自由、宽松、快乐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然而,在传统专业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人性的尊重,常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和感受。为此,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重视他们的情感、需要和愿望。
由于教学活动既是传递知识信息的活动,更是教师与学生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信息的传递,又要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它能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包括较高的专业素养、对专业学习积极的态度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用自身魅力来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情感因素所起的积极作用,让学生把对教师钦佩之情转化为对专业学习的行动,并进一步深化为自身稳定的学习动力。[3]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情感交流方式减少和消除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负面情绪,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设疑导教,激发学习思维
设疑是教师常用的导教方式,它能引发学生积极心智活动,激活和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设让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问题情境,要使所讨论的话题能引领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迁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4]为此,教师设疑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够获得需求的满足或成功的体验。设疑能架起师生之间思维互动的桥梁,使学生能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内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兴趣;设疑能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能对问题的结论做出各种演算推理,通过多次演算推理进一步发展其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兴
趣。
五、增加学习体验,感悟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
实践体验是学生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知识内容来源于经济社会生活实践,因此,专业课程学习理应回归经济社会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本身就是比任何东西都更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源泉之一。”[4]然而传统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的是专业课程的枯燥而不是乐趣。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开放的、特色化的情境,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寻找机会为学生创造各种专业实践体验,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使之与现实社会实际经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经济社会生活中并接受熏陶,获得深切体验,以促进他们对自己的潜能和社会经济活动有深切的体悟,并在多种体验中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释放自己的潜能,使专业课程成为看得见、有实用价值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说教,促进学生养成用财务眼光来观察社会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六、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
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
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利用一系列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科学评价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较高评价的愿望。[5]对此,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观,从专业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个性品质、创新思维等各方面来评价每个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评价,让学生有满足感、成功感,激起他们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程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专业课程的决心和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坚持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发挥评价的导向与调控功能。
综上所述,解决职校生对专业学习淡漠的问题,要靠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专业体验,建立鼓励性为主的评价机制等方法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专业知识,使他们对专业课程产生强烈而稳定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其专业课程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立杰,马云鹏.情境教学和小组讨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2(l0).
[2]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徐慧楠.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缺失及改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