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会计论文

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6-03-24 11:02

  2011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会计学会和台湾政治大学联合主办,并由广东商学院承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会议得到海峡两岸会计学者、会计实务界人士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大会共收到参会论文70篇,其中,来自台湾的论文21篇,来自大陆的论文49篇。经有关专家筛选,确定其中26篇入选大会报告论文。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及特邀代表共计138人,分别来自海峡两岸60多所高校及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其中,来自台湾的代表28人,来自大陆的代表110人。中国会计学会会长金莲淑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台湾政治大学前校长郑丁旺教授、广东商学院党委书记程胆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分别致辞。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最后做大会总结发言。


     一、金莲淑会长就如何做好会计学术工作发表重要讲话


    在会议开幕式上,金莲淑会长就如何做好会计学术工作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见:


   (1)做好会计学术工作,要紧紧把握当前国际及两岸整体要求。在会计标准建设、会计如何为两岸企业和经济社会服务,以及会计人才培养等方面要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2)做好学术工作,要密切关注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包括会计指数课题研究、内部控制规范、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重点及目标等问题。(3)做好学术工作,要有国际视野和胸襟。要通过“走出去”战略,努力强化与主要发达国家会计界的交往,学习和借鉴其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4)做好会计学术工作,要整合两岸会计科研力量。通过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学术成果交流与共享等方式整合两岸人才优势,形成华人学者群体。金会长最后表示,加强两岸会计学者会计学术交流,谋求会计理论的繁荣与进步,服务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希望海峡两岸会计工作者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开创两岸会计事业的新局面。

  

  二、会议特邀专家就财务与会计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做专题报告

  

  会议特邀专家报告分主题报告会和专家报告会两个阶段进行。

  

  在主题报告会上,杨雄胜认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及现实环境加上共同的挑战,要求会计理论工作者必须把本国存在的会计问题置于文化与世界大环境下做出全面审视,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苏瓜藤认为,披露无形资产资讯的需要与日俱增,披露结果能够带来内部管理及外部沟通之实际效益。现阶段尚不宜强制企业发布智慧财产报告书,而宜先针对特定企业采取鼓励方式,并使用有效的揭露管道,以使智慧财产报告书发挥较大功效。许崇源认为,会计稳健性策略对公司在过渡期内发放公司认股权的决策有重要影响。周守华指出,《会计研究》的办刊宗旨是推出会计学术成果,服务会计改革发展。林修葳希望《会计评论》能够成为创新与严谨学术着作发表的平台。

  

  在专家报告会上,陈汉文就大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构建问题作了发言。汤谷良通过双汇“借道”MBO的案例,揭示了委托代理理论存在的盲点,以及在MBO过程中存在的会计信息披露、地方政府行为和QFII监管、高管分红及关联方交易管制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失问题。林修葳认为,证券分析师是攸关企业价值讯息的主要发送者,并通过市场数据分析解释了证券分析师在股票发行之时及之后股价变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动机。戚务君发现,会计公司或审计合伙人拥有高市场份额会提高银行的盈利质量,而在审计合伙人强制轮换制度下,这种提升作用消失。合理的解释是,审计合伙人强制轮换制度扭曲了市场份额作为审计合伙人能力衡量指标的适用性。兰艳泽认为,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从“输入”、“过程”和“输出”三个阶段选用不同指标来评价。

  blob.png

  三、分议题讨论与交流

  

  会议分组讨论共分四个议题,现将各议题报告论文及入选论文的主要观点分述如下:

  

  (一)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问题研究

  

  本议题的论文主要集中于会计准则实施效果、内部控制及上市公司审计等方面。

  

  有关会计准则实施效果方面,吴幸蓁发现大陆2007年实施《企业会计准则》改善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这一效果对存在国有股的公司更为显着。王瑄和叶疏以台湾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不具有盈余预测能力,也没有价值相关性;股权交易溢折价与未来盈余有正向相关性,然而在用以评估企业价值时却被低估。陈昭蓉和许崇源分析了台湾公司会计稳健程度与2007年台湾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39号过渡期间发放员工认股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公司稳健程度越高,越不会在过渡期内发放员工认股权;市场投资者对过渡期内发放认股权而会计稳健程度较高的公司评价较高。尚慧然分析了澳门公定会计的利弊得失,提出了澳门会计改革的建议。贾建军认为,会计准则和监管标准缺乏协调使得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信息的有用性和监管有效性降低。苏新龙和张海燕发现,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降低了会计稳健性;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大陆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除了受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外,上市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是导致其缺乏会计稳健性的主要因素。此外,雷宇发现公司债务水平对会计稳健性有正向影响,而公司良好的声誉能够降低这种正向影有关内部控制方面,杨玉凤、曹琼和王亚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公司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显着正相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与企业价值显着正相关。吕慧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企业发生法律诉讼和财务信息违规的概率更低、次数更少,总资产周转速度更快、期间费用比例更低。林婉莹和林惠婷发现,内部控制缺失与企业经营绩效呈显着负相关,且内部控制缺失的重大性对经营绩效有较大影响。

  

  审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事务所合并、审计师选择和审计质量等问题。王芸和钟元癸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行为对审计质量的改善效果逐年显着,事务所合并正逐渐由政策导向的形式化合并走向实质性合并,并且“弱弱联合”的合并组合更能在短期内发挥出合并效果。杨蓓发现,存在连锁董事(指同时在两个或以上的董事会任职)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并且更可能得到高质量的审计意见。陈宗成、金成隆、杨昌田和许皓茹发现会计师签证年资越久,就越有可能因过度自信而不出具对客户继续经营有疑虑的意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因内控机制较为健全或其会计师较为重视声誉,不当决策行为得以减缓;诉讼环境风险变髙对审计质量无显着影响。

  

  (二)资本市场财务问题研究

  

  本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监管制度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融资结构及其效果,以及投资行为的诱发因素及反应机制等方面。

  

  有关监管制度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方面,周雪峰和刘淑莲以2005-2009年陷入财务困境的大陆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产权控股企业,私有产权控股企业的债务总体上更能够发挥破产威胁效应。萧幸金和黄丽桦分析了台湾地区“二次金改”合并政策对台湾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合并银行的经营效率比非合并银行高。章卫东和邹斌探讨了定向增发股份解锁后机构投资者减持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大陆上市公司在不同类型投资者实际减持前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着差异。

  

  有关融资结构及其效果方面,萧慧玲和石佳颖研究了公司净金融负债型态及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的关联性,发现台湾上市公司在1991年至2009年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成正向关系,并且净金融负债小于零的公司其超额现金持有价值较髙。谢军和李千子采用了数理模型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企业资本结构对供应商融资的影响。发现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对应付账款比例具有显着的负向效应,对预付账款比例具有显着的正向效应;对于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的企业,供应商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敏感性会更高。

  

  有关投资行为的诱发因素及反应机制方面,黄丽桦、杨永列、赖艺文和陈俊宏探讨了融资融券对TDR(台湾存托凭证)与原股市场的不对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坏消息对指数波动性的冲击大于好消息。汤海溶和彭飞分析了资金来源与公司投资行为的关系,发现大陆士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水平普遍较低;过低的自由现金流量导致企业投资不足;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债权筹资与外部股权筹资。张荣武和沈庆元检验了确认性偏差在投资者信息反应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投资者信息反应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与信息类型密切相关外,还受到投资者确认性偏差及其先验信念的影响。汪瑞芝研究发现,台商进人大陆时间长短、资本密集度及地理位置与子公司生产效率相关;大陆子公司的运营效率、母公司研发费用比率、投资规模等对母公司投资效益有重要影响。

  

  在讨论会上,不少学者和专家就本组报告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谢志华认为,论文的理论假设应该考虑制度背景,并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萧幸金、黄丽桦等认为,研究应该紧跟国际学术界研究动态,并参考国际最新学术文献;杜兴强、刘峰、丁友刚强调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要准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谭跃、杨永列认为,应运用财务学理论合理解释实证研究结果。

  

  (三)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本次研讨会收到的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论文内容丰富多样,视角新颖独特,所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特性的财务影响及股权结构及其变化的经济后果等方面。

  

  有关董事会特性的财务影响方面。谢永明和陈昶桦发现,银行董事会规模、独立董监事比率、经营者持股比率及现金流量权比率与信用风险显着负相关;银行董监持股质押比率与公司信用风险显着正相关;机构投资人持股比率与信用风险负相关,但并不显着。林谷峻、谢宜桦和洪嘉馨发现独立董监事占董事会席次比例越低、董事会规模越大、董监事股权质押比率越髙、董监事股权质押权责偏离程度越大、信息披露程度越薄弱、会计师选任越不严谨,未来三年内企业落人财务危机的机率就越高。

  

  两岸学者还就股本结构及其变动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广泛的探讨。Ming-ChengWu、Chang-TyanYang、Yi-TingHuang,Yi-JyunChen发现,公司授予员工认股权会诱使高级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员工认股权的授予具有提升扣除盈余操纵影响后的公司绩效的作用,公司可以通过治理机制的提升来降低该盈余操纵行为。耿云江和吕萍研究表明,髙管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区间效应,因而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特征进行有益于业绩提升的调整。刘亭立和陈晨发现近20%的创业板公司在解禁期满后被髙管减持。高管减持主要通过辞职套现与在职抛售两种方式,其中辞职套现使得高管在解禁期后获得最大利益。黄政仁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外部合作及创新绩效具有显着正向关系,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受到外部合作密集度的影响。刘永泽和唐大鹏发现,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持股信息具有明显的正反应。林良枫和古秀敏研究表明,两岸在政治经济及传统产业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差异。具体地说,大陆传统产业公司境内机构法人持股率及国有股比率与其经营绩效显着负相关,而经理人持股率、境外机构法人持股率及独立董事比率则与经营绩效无显着相关性;台湾传统产业公司经理人持股率、境内机构法人股持股率、境外机构法人持股率、董事净持股率及独立董事比例皆与公司经营绩效无显着相关性。

  

  (四)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管理会计的边界问题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从收到参会论文看,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公司成本策略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方面。

  

  张淑清和王万成在作业基础成本制(ABC)的基础上,提出了时间导向之作业成本制(TDABC),并通过建立TDABC的产品组合决策模型进行最优产品组合决策。葛桓志基于大陆上市公司2007至2009年的财务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发现虽然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下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均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短期竞争优势,但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其短期获利能力显着高于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

  

  黄振丰、吴坤山和蔡如岚发现道德意识较高的采购人员更愿意对供应商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企业高层的态度则对采购人员的道德评价意识有重要影响。黎毅、付瑶和黎畅以2008-2009年沪深两市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公司特征对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污染高消耗企业更注重员工、社会公众和自然环境方面的权益保护;垄断企业对股东、员工、自然环境方面的权益保护更为关注;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的企业非常重视对顾客和社会公众的权益保护;除金融机构外,企业规模与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水平成正相关。

  

  四、两岸会计刊物专题讨论与交流

  

  海峡两岸会计刊物专场讨论的主题为:审稿专家应如何评审投稿论文。专场讨论会以12篇论文为例,对所选取的每一篇论文均由分别来自《会计评论》或《会计研究》的一位专家进行现场匿名评审,然后向与会者展示论文评审的要点及细节。

  

  王化成以《会计研究》审稿为例,将审稿标准概括为四个方面:观点创新性、论据可靠性、有用性和规范性,并对这四个标准作出具体解释,即优秀论文应该提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观点,并有确凿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证明,论文提出的理论能够指导实践,无论规范论文还是实证论文皆必须规范写作。林修葳认为,尽管《会计评论》对论文评审要点的表述与《会计研究》略有差异,但实质上没有根本差异。

  

  两刊评审专家对论文匿名评审的现场演示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从对12篇论文进行匿名评审的过程与具体内容看,投稿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主要包括:(1)论文摘要应能引起审稿人的兴趣。伍中信、张晓岚、戚务君等与会专家特别强调,摘要是引起评审专家继续保持审稿兴趣的关键;(2)选题要有意义。有意义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基础,唐国平、林良枧、许崇源以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了这一观点;(3)关键概念一定要界定清楚。唐国平、陈志斌认为,关键概念表述清楚体现论文写作的严谨性,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4)引用的文献一定要新颖,伍中信认为,有较多的最新文献表明该研究论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而具有现实意义;(5)实证论文的假设一定要有相关理论的支持。陈志斌、萧幸金、汪瑞芝等强调,相关文献的引用有利于加强论文的理论基础。(6)实证模型的构建要有一定的创造性,简单照搬已有的研究模型降低了论文质量。蔡春、萧幸金、陈锦烽等特别指出,在选择模型变量时要尽可能做到准确;(7)细节决定成败。张晓岚、蔡春、林良极等指出,论文有明显的错别字、语言不通顺等,表明作者态度不认真,因而会给评审专家留下学术不严谨的负面印象,并引起评审专家对论文质量的质疑。林良枫强调,英文摘要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不能马虎对待。总的来看,《会计评论》和《会计研究》这两种期刊尽管各具特色,但在论文的质量要求、评审方式、评审过程及细节等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


上一篇:《会计研究》三十年论文质量评价

下一篇:会计毕业实习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