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和ABC作业成本法在核算企业物流成本时各有优劣。通过设置与物流相关的会计科目,将二者从形式上结合起来.提出将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确定方法应用于分配率的选择,用于正确分配“间接费用”。通过例证说明:两者的结合既易为会计人员接受,其核算出的物流成本也更为准确。
关键词:成本会计: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
0 引言
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也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并建立有效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原有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其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相关基本理论
(1)成本会计核算物流成本的原理及缺陷。
在传统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下.物流成本的核算是按职能部门进行归集与核算.并对不同部门的物流成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一手数据均来源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原有会计体系中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将与成本核算对象相关的费用归集并分配至该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方法.它以产品或部门为核算对象.核算成本与费用。
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诸项费用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已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 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真实全貌。表l为物流显性与隐性成本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列举了物流成本中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所含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与物流成本相关的各项支出.在实际发生时被归集入各相关会计科目,从性质上难以划分,金额上难以剥离。能否正确分离、核算.将是影响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
(2)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模型及分配方式如图l所示 与传统成本会计不同的是.“作业” 作为联系资源— — 即各项费用与“成本对象”— — 产品、服务、作业、生产过程等的中介,通过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资源最终精确的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去”
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基准.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通过成本动因可以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关系。因此,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实施的重要内容[21。
2 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
原有会计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复杂性使其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因此.本文将尝试就二者结合作理论性的探讨2.1结合作业成本法设置与物流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1)物流成本分类与物流作业成本分析要素。
① 首先,参考一般物流成本的分类。并根据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笔者将物流成本按照特流作业功能,主要分为: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包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五项;而将花费少、对管理决策不具有重要影响的功能.则放在其他物流费用中。
物流作业是企业使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 上述这五项物流功能可认为是物流作业中心:再根据“作业层级”的概念逐层分解,作业中心则由各项具体的作业组成。
②物流资源表明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 按支付形态来划分物流成本,包括人员工资、福利费、包装材料费、水电费、折旧费、物流管理费、保险费、修理费等.可看作是耗费的各项资源【3J(2)科目级别设置。
关于将“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物流财务费用”设置为一级科目还是二级,我们认为:“物流”是企业的支撑性活动.每一项功能都是与生产运作其他功能相联系的。如运输与原材料的购进、产成品的销售等有关。这也正是物流隐性成本难以剥离的原因。由于在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支出散落在多个会计账户中.在不打破原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应在各级含有物流成本的一级科目下设置为二级科目如此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有利于物流域本的管理与控制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范围设“销售物流成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三级科目进行归集在三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四级科目.再按支付形态下设子科目物流成本核算科目便可以将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从形式上结合起来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科目设置是灵活可变的 一方面.可能会因为科目设置级别过多过细带来核算不便.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与自身条件.选择级别设置的层级数目;例如,企业极少设计退货或废弃物流.不需要独立了解该方面的信息.则可不设置“退货物流”与“废弃物流”的三级科目.而将按功能划分的科目设置为三级科目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分类依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别.所以在进行明细科目设置时.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视企业需要得到哪方面的信息而定。按支付形态类别进行科目设置.企业可以很清楚地掌握物流成本在整体费用中处于什么位置,物流费用中哪些偏高:按照物流功能设置科目,可以明确各物流环节的责任与成本总之.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因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我们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结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等实际情况.设置一套相适应的会计账户体系.这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是否有效.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否完整2_2间接费用分配率的选择“间接费用”.是指不可直接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费用。在第一步的设计中,仅仅将二者从形式上结合起来是不够的。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会计科学之处即在于它分配率的选择— — 即成本动因的选择。如第一步设想我们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但金额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归结出的物流成本的准确性 我们认为.可按照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选择、设定与计算引入间接费用的分配上.将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率”
关于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相关程度。
在分配过程中.我们假设分配源的成本与动因的数量是线性相关。在实际中,存在着多个成本动因,而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源总成本线性相关.最好的成本动因是最恰当的成本动因:这样才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2)行为导向。
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不同的成本分配结果以及基于分配结果的管理决策.会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
(3)成本收益。
一次分配需要针对每个分配目标采集成本动因数据.无法采集的数据则无法分配。确定成本动因时,必须考虑成本数据的采集成本.保证相关的数据易于获取.如果数据采集成本太大.则可能使得作业成本无法实施。
3 应用范例
笔者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范例.比较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与二者结合的模式下。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物流成本有何不同。
3.1范例设计假设某公司的生产需要A、B两种原材料.由公司自有运输部负责运输。现购进A、B各1吨,发生的资源和费用如表2所列表2 运输部资源和费用 (单位:元)现假设原材料A体积大而数量少.仅4名装卸人员即可 而原材料B体积小而数量多.故动用了6名装卸人员。传统的会计核算将采用单一分配率,按照原材料重量进行分配。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A—— 运输成本 5000— — B— — 运输成本 5000贷:银行存款等 10000实际的帐务处理将通过“物资采购”帐户进行归集.待原材料检验入库后再转入“原材料”帐户。此处为方便理解,直接计入“原材料”帐户。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A、B两种材料因特性不同,应分担的装卸费用也不同;如再单纯按重量在两种原材料间分配费用.就会出现问题。而按照下列过程进行归集.计算出的结果将更为科学。
3.2结果分析公司自运输部发生的费用为间接费用 在本例中.前后对比可发现:原材料A的运输成本由原来的5000元降低为4500元.而B的运输成本则相应由5000元上升至5500元。
可见.在原有核算体系下.不能反映原材料成本中真实的物流成本比重.进而造成下游环节即产成品真实生产成本的核算不清。而在作业成本法下算出来的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 增加“物流成本”等各级明细科目.可用于有效分析原材料成本构成中.明确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及金额以及物流成本的结构构成.从而挖掘成本降低空间。
4 结论
在不打破原有财务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将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通过设置“物流成本”等相关科目.各级科目分级汇总.可以有效地核算和归集出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构成: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结合,既易为会计人员接受.又使核算出来的物流成本也更为准确。
通过对各级科目的汇总,可以得出如下数据信息:
企业当期发生的物流成本总额:各项日常经营活动中物流所占比重;物流成本分别按范围、功能、支付形态划分后,各类物流成本的总额及比重。了解这些详尽的数据后,同行业企业之间可以横向比较.得出在物流成本方面的差异,进而找到各自改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