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本会计》教学的探讨
关于《成本会计》教学的探讨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学生普遍反映偏难的课程。其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与《会计模拟实训》相比又具有更强的理论性。这就要求在讲授《成本会计》时,既要重视实践性的练习,又不能忽视理论的讲授。如何教好成本会计?如何授课才能使学生感觉浅显易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在此我提出几点心得与大家探讨。
一、认真研读教材,明确课程特点,抓住课程主干
要想教好成本会计,首先要对教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对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研究。通过研读教材,了解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抓住课程主干,针对课程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
成本会计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对象化计算,以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它有一套系统而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完整的理论、制度和方法。由此可见,成本会计是围绕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展开的,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就是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完成各种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计算。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是这门课程贯穿始终的线索,即:“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这是企业成本核算的主干,而每个主干又包括许多内容与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抓住这一线索,一方面注意教材各章节内容的联系,另一方面注意成本核算每一步的内容和采用的多种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做到思维连贯、条理清晰,学生听起来也会觉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二、理论讲解要透彻、浅显易懂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体系
成本核算和企业生产工艺紧密联系,但大多数同学对这些生产工艺知之甚少,而教材中又缺乏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因而,学生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缺乏清晰的感性认识,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地将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制造环境、核算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进行讲解。此外,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采用了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上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只有在前一个程序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个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另外,在教学初期,安排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企业进行参观,熟悉生产流程。参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案例教学方式,同时采用被参观企业的资料和实例进行讲述,这样就更有针对性,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成本会计实践性较强,计算内容较多,为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理论,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必须加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课堂随机测试、课后作业和模拟实务操作等练习。课堂随机测试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或对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为加强练习,每次课结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从上第一节课开始,便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作业本。使学生通过作业找出问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发现自己的不足。理论教学之余,还应开设成本会计实验课程,通过模拟实务操作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培养学生确认和计量各种成本、费用项目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特点使学生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弥补理论教学难以真是展现各种费用项目的发生环节以及相关原始证明的不足。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的应用。
以上是我对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指正。
下一篇:成本会计教学旅游方向化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