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优势及应用关键点解析
发布时间:2015-07-03 15:24
【摘要】 作业成本法具有扩大了直接追溯的单件成本比例、便于了解单件产品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利于 企业 效益分析及考核等比较优势。应用作业成本法时要注意目标明确、统一指挥、赢得支持、个性化等关键点。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比较优势 比较差异 应用关键点
一、前言
作业成本(activity based costing ,简称abc) 的出现,使得成本 会计 有了传统和作业之分,一切不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会计统统归入传统之列,一切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会计都称之为作业会计。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法的继承和 发展 ,对两者进行适当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作业成本法,进一步推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二、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优势
1.扩大了直接追溯的单件成本比例
生产各种产品需要各种作业来完成,从产品的设计、物料供应、车间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在不同的作业中心都要产生直接或间接成本,且间接成本按照成本动因来归集。通过对作业中心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2.便于了解单件产品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作业的发生、产品的设计,而不是产品的产量。采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会导致管理者减少产品中的人工含量,而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更关心作业中心的成本控制,减少产品中成本动因的含量。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差异
1.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采用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而传统成本法下的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
2.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 ,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传统成本法 计算 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而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难以及时修补或剔除。
4.分配基准特性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财务变量,也强调非财务变量,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
5.适用条件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点解析
1.目标必须明确
作业成本法的目的就是能产生更精确的成本信息,所有的abc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牢记这一特殊目的。该目的能重新设计或改进生产过程,影响产品设计决定,使产品组合更合理,或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通过预先定义的目的,系统将确定生产线经理或部门,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决定被认为是改变信息的结果。abc 模式应当是较简单的,它的实施应当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关系。
2.最高管理层统一指挥
abc 项目的实施也不能缺少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一个由各职能部门的主管所组成的最高管理层委员会能使这些支持制度化,每月定期开会讨论项目过程,提如何改进模式的建议,一旦该模式固定时将会对决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除了 会计 人员之外,该部门还应包括生产、市场(销售) 、工程和系统方面的人员。这样,成本动因组织的专家们能够合并于模式的设计和每一组织人员在他们的部门和组织内对项目进行支持。
3.作业成本模式的设计要完善
一个既复杂又难以维护的abc 系统,对管理人员来说会难以理解和操作。因此,abc 模式的设计应像任何其他设计和工程项目一样,持续适当的权衡会使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最小的附加成本完成任务。完善的abc 模式设计能避免过于复杂的系统问题或无法辨认出成本项目(产品和顾客) 、作业和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4.要赢得全面的支持。
虽然abc 比原有成本系统产生更精确的成本信息,更能指导生产经营,但并非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欢迎技术上的革新。个人和部门的抵制是因为害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会暴露出无利润的产品、无利润的顾客、无效率的作业和过程、大量无用的生产能力。因此,赢得下属的广泛支持将是作业成本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推广应用要个性化
经过多年的 经济 高速增长后,我国的 企业 无论从产品的数量、质量,还是技术含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批量、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这些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环境远未成熟,如果一味推广,必然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因此,作业成本法还只能在一些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管理先进的企业推广。
五、结语
作业成本法是近十年才 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它记录了全部成本并且把这些成本与价值的增加联系在起,这正是传统会计所无法做到的。作业成本分析的思想对我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经营战略、提高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随着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 比较优势 比较差异 应用关键点
一、前言
作业成本(activity based costing ,简称abc) 的出现,使得成本 会计 有了传统和作业之分,一切不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会计统统归入传统之列,一切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成本会计都称之为作业会计。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法的继承和 发展 ,对两者进行适当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作业成本法,进一步推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二、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优势
1.扩大了直接追溯的单件成本比例
生产各种产品需要各种作业来完成,从产品的设计、物料供应、车间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在不同的作业中心都要产生直接或间接成本,且间接成本按照成本动因来归集。通过对作业中心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2.便于了解单件产品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控制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作业的发生、产品的设计,而不是产品的产量。采用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会导致管理者减少产品中的人工含量,而作业成本法促使管理者更关心作业中心的成本控制,减少产品中成本动因的含量。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差异
1.间接费用界限的差异
采用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是完全成本,所有费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对最终企业价值有益的支出,都应计入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期间费用归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无效的支出。而传统成本法下的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全厂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
2.信息准确性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着眼于费用、成本的来源,将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生这些费用的原因联系起来。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成本动因) ,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传统成本法 计算 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辅助部门归集的制造费用以一种平均线性方式的分配到各产品,没有考虑实际生产中产品消耗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3.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式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把好自我生产关口,实现自我质量监督。而传统成本法下的管理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的生产系统,生产从原材料开始进入第一生产工序,依次类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终形成完工产品,从而将工作重点放在半成品和完工产品的质量检测上,出现问题,难以及时修补或剔除。
4.分配基准特性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多元的,不但强调财务变量,也强调非财务变量,使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传统成本法主要采用单一的人工工时等财务变量为分配基准,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财务变量,因而丧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机会。
5.适用条件的差异
作业成本法一般适用于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当局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度不满意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传统成本法适用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费用的数额相对较小,且其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实上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键点解析
1.目标必须明确
作业成本法的目的就是能产生更精确的成本信息,所有的abc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牢记这一特殊目的。该目的能重新设计或改进生产过程,影响产品设计决定,使产品组合更合理,或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通过预先定义的目的,系统将确定生产线经理或部门,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决定被认为是改变信息的结果。abc 模式应当是较简单的,它的实施应当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关系。
abc 项目的实施也不能缺少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一个由各职能部门的主管所组成的最高管理层委员会能使这些支持制度化,每月定期开会讨论项目过程,提如何改进模式的建议,一旦该模式固定时将会对决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除了 会计 人员之外,该部门还应包括生产、市场(销售) 、工程和系统方面的人员。这样,成本动因组织的专家们能够合并于模式的设计和每一组织人员在他们的部门和组织内对项目进行支持。
3.作业成本模式的设计要完善
一个既复杂又难以维护的abc 系统,对管理人员来说会难以理解和操作。因此,abc 模式的设计应像任何其他设计和工程项目一样,持续适当的权衡会使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最小的附加成本完成任务。完善的abc 模式设计能避免过于复杂的系统问题或无法辨认出成本项目(产品和顾客) 、作业和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4.要赢得全面的支持。
虽然abc 比原有成本系统产生更精确的成本信息,更能指导生产经营,但并非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欢迎技术上的革新。个人和部门的抵制是因为害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会暴露出无利润的产品、无利润的顾客、无效率的作业和过程、大量无用的生产能力。因此,赢得下属的广泛支持将是作业成本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5.推广应用要个性化
经过多年的 经济 高速增长后,我国的 企业 无论从产品的数量、质量,还是技术含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批量、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这些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环境远未成熟,如果一味推广,必然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因此,作业成本法还只能在一些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实行多元化经营的管理先进的企业推广。
五、结语
作业成本法是近十年才 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它记录了全部成本并且把这些成本与价值的增加联系在起,这正是传统会计所无法做到的。作业成本分析的思想对我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经营战略、提高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随着
上一篇:物流成本会计研究初探
下一篇:浅谈新经济时代的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