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政府导向比较
发布时间:2015-07-03 15:27
政府的导向作用是中国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点,然而政府导向的结果有着重大差异。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政府引导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培植了一大批世界级公司,其产品以成本低廉、质量过硬著称,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样在政府领导下进行,其结果却是企业各项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企业自身缺乏明显的降低成本的动机和压力。本文拟对两国政府的导向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启示。
一、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角色
日本企业成本管理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取得的。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政府先后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大纲》、《为实现经营方针的利润规划》、《采用事业部制的利润管理》、《成本管理》等一系列部门规章,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规范的政府主导型制定模式,其优点在于能够节省交易成本,便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相互比较,有利于向全社会推广。那么,日本政府进行成本管理的动机以及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试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1.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资源匮乏决定其对外界有严重依赖性。因此,该民族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并不断地对外扩张。正是这种忧患和扩张使得日本人更易实现团结协作,尽管其智商并不太高,但往往以集体智力取得较大的优势。二战失败后,日本民族自信心跌入最低谷,但在美国的核保护和巨额投资下,日本政府至少采取了两条极其重要的策略:一是向美国等购买大量的发明专利,其买价远远低于专利的研制成本及保护费用的总和;二是向最高目标看齐,敢于发起挑战,其成本管理瞄准最优秀的美国制造企业,并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击败美国。因此,日本政府的决心是搞好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
2.不同于美国的企业治理模式。日本的企业治理主要发挥的是产品市场的作用,而美国则取决于资本市场。日本银行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能获取充分信息,从而有利于契约的完备。日本企业主要强调内部治理,通过签订契约并进行监督检查以实现投资者的最大利益。因此,企业关注的重心便是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这也就促使企业力争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中国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领导地位
建国以来至20世纪末期,中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国民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成本管理是政府进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领导者的角色与日本政府领导者的角色大为不同,表现在成本管理上就是,中国政府完全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来颁布系列成本管理制度。但是实践表明,中国政府的成本管理并不成功,体现在:政府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过高,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此外,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无法做到日本企业式的成本计划。
为什么中国政府的成本管理不成功?笔者认为,首先还是应当从人的因素来加以考虑。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地大物博傲视其他民族,缺乏日本民族那样的忧患意识,每个人在工作中较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而很难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相应地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各项管理成本。其次,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既没有美国式的可依赖的资本市场及经理人市场,也不决定于日本式的产品市场,企业的经营者由政府任命,只对政府官员负责,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微妙的利益关系,这种制度安排非常有利于政府的寻租行为以及企业“官员”们的逆向选择行为及道德风险的发生。对政府来说,它只制定各项成本管理制度而不设计相配套的制度保障机制,并且没有任何积极性来推动企业外部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对企业经营者而言,他们并不关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就没有丝毫的动力和压力来实施科学的成本管理,而只需对政府的有关部门(甚至有关个别领导)负责,较容易的办法是以企业支付的租金来博取政府的“廉价投票权”,从而能够一直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去。而且,这比投入巨大的精力来实施成本管理并且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要划算得多。
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中国政府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往往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只强调个别人的自我修养而不考虑如何完善制度的设计。
在实践中,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多是出于经营者的自觉行动,表现在成本管理上也是各具特色。如宝钢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邯钢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等。有人说,邯钢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学习日本企业的做法,但只能说是初步。笔者认为,邯钢紧紧盯住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各种用料消耗,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管理制度成本,并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1.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这一重要的客观现实,在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控股的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评价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的企业治理模式,通过设立债权人董事发挥银行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要通过科学立法而不是依靠加强个人修养来规范政府及企业的各种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政府机会主义寻租行为的发生,并避免企业严重流失国有资本金的行为。我们的政府习惯于不断地以文件的方式来规范企业成本管理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事实证明,这并不能赶上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各种情况的发展和变化。按照国有资本的三级管理体制,必须理顺国家、二级机构(政府)及企业在成本管理规范方面的制定权限,并赋予各自的责任,特别是要坚决纠正政府部门滥用其“廉价投票权”的行为。
3.要建立各种有利于企业员工全力工作的机制,只要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了,成本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
一、日本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导向角色
日本企业成本管理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取得的。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政府先后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大纲》、《为实现经营方针的利润规划》、《采用事业部制的利润管理》、《成本管理》等一系列部门规章,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规范的政府主导型制定模式,其优点在于能够节省交易成本,便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相互比较,有利于向全社会推广。那么,日本政府进行成本管理的动机以及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试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1.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资源匮乏决定其对外界有严重依赖性。因此,该民族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并不断地对外扩张。正是这种忧患和扩张使得日本人更易实现团结协作,尽管其智商并不太高,但往往以集体智力取得较大的优势。二战失败后,日本民族自信心跌入最低谷,但在美国的核保护和巨额投资下,日本政府至少采取了两条极其重要的策略:一是向美国等购买大量的发明专利,其买价远远低于专利的研制成本及保护费用的总和;二是向最高目标看齐,敢于发起挑战,其成本管理瞄准最优秀的美国制造企业,并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击败美国。因此,日本政府的决心是搞好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
2.不同于美国的企业治理模式。日本的企业治理主要发挥的是产品市场的作用,而美国则取决于资本市场。日本银行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能获取充分信息,从而有利于契约的完备。日本企业主要强调内部治理,通过签订契约并进行监督检查以实现投资者的最大利益。因此,企业关注的重心便是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这也就促使企业力争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中国政府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领导地位
建国以来至20世纪末期,中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国民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成本管理是政府进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领导者的角色与日本政府领导者的角色大为不同,表现在成本管理上就是,中国政府完全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来颁布系列成本管理制度。但是实践表明,中国政府的成本管理并不成功,体现在:政府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过高,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此外,国有企业的投资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无法做到日本企业式的成本计划。
为什么中国政府的成本管理不成功?笔者认为,首先还是应当从人的因素来加以考虑。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地大物博傲视其他民族,缺乏日本民族那样的忧患意识,每个人在工作中较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而很难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相应地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各项管理成本。其次,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既没有美国式的可依赖的资本市场及经理人市场,也不决定于日本式的产品市场,企业的经营者由政府任命,只对政府官员负责,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微妙的利益关系,这种制度安排非常有利于政府的寻租行为以及企业“官员”们的逆向选择行为及道德风险的发生。对政府来说,它只制定各项成本管理制度而不设计相配套的制度保障机制,并且没有任何积极性来推动企业外部经理人市场的建设。对企业经营者而言,他们并不关心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就没有丝毫的动力和压力来实施科学的成本管理,而只需对政府的有关部门(甚至有关个别领导)负责,较容易的办法是以企业支付的租金来博取政府的“廉价投票权”,从而能够一直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去。而且,这比投入巨大的精力来实施成本管理并且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要划算得多。
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中国政府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往往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只强调个别人的自我修养而不考虑如何完善制度的设计。
在实践中,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多是出于经营者的自觉行动,表现在成本管理上也是各具特色。如宝钢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邯钢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等。有人说,邯钢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学习日本企业的做法,但只能说是初步。笔者认为,邯钢紧紧盯住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各种用料消耗,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管理制度成本,并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三、对中国政府推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1.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这一重要的客观现实,在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控股的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评价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的企业治理模式,通过设立债权人董事发挥银行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要通过科学立法而不是依靠加强个人修养来规范政府及企业的各种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政府机会主义寻租行为的发生,并避免企业严重流失国有资本金的行为。我们的政府习惯于不断地以文件的方式来规范企业成本管理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事实证明,这并不能赶上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各种情况的发展和变化。按照国有资本的三级管理体制,必须理顺国家、二级机构(政府)及企业在成本管理规范方面的制定权限,并赋予各自的责任,特别是要坚决纠正政府部门滥用其“廉价投票权”的行为。
3.要建立各种有利于企业员工全力工作的机制,只要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了,成本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
上一篇: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法
下一篇:对权益结合法取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