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精益成本控制下的大学生培养成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3 15:30

精益成本控制下的大学生培养成本研究

  1993年起,开始进行招生并轨和缴费上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高校收取的学费最高不得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1]但由于各高校扩建自己的校区,扩大招生、行政人员过多等因素影响,实际收的学费要要远高于25%。
  从免费上大学、收取少量的学杂费到现在高昂的学杂费,究竟在我国上大学究竟应交多少学费才合适,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评估与分摊体系均存在问题[2],高等教育学费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
  1 教育占家庭收入情况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的收入。它是用以衡量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它只是反映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情况。“农民人均纯收入”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因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图1)。
  1.2 中国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来源占gdp比重情况(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与高等教育占教育的投入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大幅度不大。但学杂费占gdp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2008年中国教育学杂费占gdp的比重达到0.781%,高等教育学杂费占gdp的比重达到0.49%,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说明高等教育中接近一半的费用来自学杂费的收取。
  1.3 教育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李志宁说,有人估算,一个孩子若要学到大学毕业,教育费用大约要13万元左右。以每年普通高校毕业80余万人计,今后10年内若有近千万大学毕业生,仅大学生们的一生的研究经费,就是1.3万亿元。而中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大约比大学生多25倍,每人即使按10万元教育经费估算,也高达25万亿元。显然,这26~27万亿元教育经费,是目前7万亿元的居民储蓄所远远承担不起的。[2]
  自从高校收费以来,学费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及学费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学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增长程度远大于占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增长程度、也远远高于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占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值速度。通过对全国30大城市的学费调查和分析,统计出2008年与2010年,学杂费占城镇的比重均值38.81%和27.66%、学杂费占农村比重118.16%和87.19%。学费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在2008年最高达到216.9%,并且学费占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2008年最高达到59.6%。[4~5]而且,每个家庭学生人数不同、地区不同,这个比重将更大,上大学致使家庭贫困的现在到处都是。由此可知,从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来看,中国高等学校的学费特别针对于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家庭来说都己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
  
  2 精益成本控制下的大学生培养成本研究
  2.1 精益成本概述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精益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十分丰富,管理方法很多,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体系。精益成本管理不断追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目标。[6]
  2.2 高校教育成本构成
  高校教育成本是指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即高校为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而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这些价值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广义的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国家、社会和个人所耗费的全部费用。狭义的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大学成本就是:为培养一定数量的合格专门人才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并获取成果而发生的各项耗费的总和[5]。
  大学成本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多种分类。按成本投入使用的情况,大学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建筑物、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的购置、折旧和维护费用;变动成本包括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的工资、津贴、福利等劳动力费用,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支出的费用(教学实验、教育实习、军训训练、教材编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招生、毕业分配等),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日常支出(办公差旅费、邮电网络通讯费、水电煤气费、绿化卫生费、会议接待费、车船炉燃料及保养修理费),以及交通、差旅、宣传、保卫、等管理费用。按收益主体和成本分担情况,大学成本可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社会成本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大学进行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支付的费用;个人成本是指大学培养每名学生由学生本人、家庭、亲友支付的费用。[7~8]
  2.3 高校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分析
  为了降低成本,应对高校每个活动项目进行分析,寻找可以改进或删除的活动项目。通常可以按照活动项目是否增值这一标准,将活动项目划分为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并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非增值项目中,校区扩建费占整个高校比例最大,其次就是高精尖设备购置费、高层次人才引进;增值项目中,主要是收缴学费住宿费,其次是财政拨款。
  2.4 价值流图
  依据以上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分析,画出高校活动的价值流图,见(图2)。
  3 结语
  经过以上高校精益成本下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分析,增值活动共5项,非增值活动16项。基本每一项活动都影响着高校的运营,影响着大学生的培养成本,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费。为了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降低办学成本、缓解社会矛盾,分清楚教育成本的范围、减少非增值活动、寻找降低教育成本策略迫在眉睫。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一篇:浅议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下一篇: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现代企业内部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