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思路探讨
一、引言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为企业提供有关成本方面的各种信息,既用于计划、控制,也用于产品、服务和客户方面的成本计算。目前越来越多的成本会计人员被要求转变为决策制定者而不仅仅是数据提供者,要为不同目的提供不同的成本资料。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便开始了会计教育改革,专家和学者己经达成了一致观点,即本科会计教育除了应向学生传授必备的专业技术外,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本科成本会计教学应该突出以管理控制为核心的发展趋势,通过强调基本概念、分析、应用以及程序,强调成本会计是一种企业策略和实施的管理工具,要结合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来研究成本问题,进而使得成本的内容不断丰富,推动成本会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对原始资料取得以及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成本会计工作的原始记录是成本、费用业务发生的证明,是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原始依据。原始凭证多样而又复杂,范围包括生产记录、考勤记录、设备利用记录和材料物资收发记录等,而且不同企业的原始记录并不完全一样,其范围、内容以及凭据的格式决定于各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这些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被同学们忽视,学生仅仅知道是交易或交换发生时的凭证。
另外,在材料成本核算上,特别是核算涉外业务的企业,本科学生并不清楚应该要细化材料成本核算。因为最近国际市场上经常会遇到倾销与反倾销的调查问题,原材料在生产领用中的领料单、用料记录明细表等应保存完好,材料成本的追溯基本上是依据这些原始凭证。当企业从市场经济国家直接进口原材料时,在反倾销调查中,调查人员很有可能直接采用来自市场经济国家相关的价格信息,忽视了保管完整的订购合同、正式购货发票及相关付款资料等因素,会对企业应诉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对于会计操作流程的细节理解不够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成本不同计算方法十分重视,但对于书本上涉及不到而实务操作非常重要的计量验收工作理解不够。计量验收是对企业各项财产物资收发领退的数量进行准确确认的手段,也是一种管理制度。如果生产过程中的财产物资收发领退数字反映失真,就会导致成本会计工作的成果即提供的有关成本费用等数据资料虚假,进而会影响到企业整个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信息的真实。学生在各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或者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时,对于作为分配标准的定额工时、实际工时数据的来源不甚了解;月末产品的完工程度是由生产部门提供数据还是成本核算部门计算确定数据等混淆不清;而且由于缺乏实践基础,有些学生甚至弄不清楚在计算成本费用时,哪些是需要实际统计的,哪些是需要根据统计结果计算的。
(三)对成本计算对象分辨不清
这是由于本科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仅就工业企业各部分成本的计算而言,并不难懂,但如果将各章节内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加以灵活的运用,就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制造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生产组织形式知之甚少,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骡的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理解不透,影响了他们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及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骡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三、成本会计教学组织探讨
(一)加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和梯队建设
在教学团队中发挥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的作用,与企业合作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同时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形成有教学创新的专业改革思路和“教学相长”的教学内涵。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会计职业技能证书为主线,对专业课程进行“课证融合”教学内容改革,将从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规划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实践的需要确定
(三)授课内容、进度保持一致性,课件标准化
启动标准化教学模式,即推行统一教学大纲、集体备课以团队的力量推动课程的建设。目前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选修会计专业课程的学生较多,考虑到教学效果的影响,经常会将学生组成若干小班进行授课。由于现阶段采用的是学分制的教育体制,学生可以不局限于在任何时候都去某一个班听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去听课,如果能够保持授课内容、进度的一致性以及课件的标准化,那么有助于学生自由选择时间与地点去听课,并能够保持听课内容的连贯性,避免了过去强制性听课造成的学生厌倦心理,或由于不同教师授课内容不一致而导致的漏听或重复听课的情况。
(四)强调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的正确判断等能力的分析与培养是会计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道德行为准则”的规定包括专业能力、保密、诚实可靠和客观性;同样,我国的《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也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和参与管理等。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外管理会计师协会的道德行为准则,还是国内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都明确要求会计人员保持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保持职业生存条件,防止泄露商业秘密,并在工作上保持诚实可靠和客观。
四、成本会计教学思路设计
(一)强调成本管理主题
即突出客户关系,强调客户的变化,增加客户成本核算和盈利性分析,协调成本、时间、质量等因素的关系,对成本规划和成本管理加以扩展讨论。
(二)树立成本效益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成本会计的真正内涵不是简单计算出完工产品和产品成本数额,而是如何规范、系统、准确地参与企业成本监督和管理。本科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经常会认为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成本升降是唯一标准。其实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这里需要融入经济学思想:相同产出下的投入越少越好;相同投入下产出越多越好;投入的增长要慢于产出增长;投入减少要快于产出减少;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根据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三)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性
会计学属于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相互支撑密不可分,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例如,在谈到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单独核算的部分,为什么要进行单独核算,对企业来说有什么意义,可以借鉴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来加强理解,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要有一些固定资产投入在里面的,例如厂房、机器设备等等。即使在停产阶段也需要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保养与维护,所产生的费用即构成固定成本,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亏损状态时,并不一定要求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因为如果实现的收益仍然能够补偿上述固定成本的支出,就需要继续经营下去,只有当收益不足以弥补固定成本支出时,才有必要停止一切生产活动。这一经济学原理说明了为什么有些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大都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分别核算。这样经济学与会计学两种知识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埃德加福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会计信息纷繁复杂,要能够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关键之一就是要“会学习”。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成本会计而言,在老师讲授之前,学生对这一块知识体系是一片空白,如果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获得一种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一种独立思考并带有批判性的认识能力,而不会被老师的思路所牵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五)化繁为简,总结规律
在成本会计课本的每一章都有许多类似的公式,如果零散的记忆经常会发生混淆,例如分配材料费用、工资、制造费用、计算废品的成本、交互分配、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等等,可以套用一个标准化公式来表示,即:分配率=待分配费用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之和,其中分配标准主要就是定额费用和定额工时,而后某产品应分担的生产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x分配率。这样在遇到需要分配成本的问题时,就可以逐一套用该公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物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简析
下一篇: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