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6-03-31 22:38

  一、成本会计的工作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成本会计原则是规范成本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成本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质量成本信息。成本会计在坚持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的内涵。


  一是合法性原则。它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同时,也不能人为地混淆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不同期间成本等的划分界限,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受益性原则。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应按成本驱动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则进行选择,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思想。


  三是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确的目标,期望发生的成本支出能够带来尽可能大的效益,即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针对性,及时地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决策需要。


  四是可理解性原则。既然成本会计的现实主要目的是向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那么可理解性便是重要的一个质量特征。所谓可理解性,指既要保证所有重要事项都能得到充分披露,又要避免提供过分琐碎的信息而使使用者不得要领。


  五是实际成本原则。企业或其他组织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如可能采用定额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但为了正确地计算当期的盈利水平,需要在核算期期末时,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但从成本计算的历史发展和经济状况曰益复杂性来看,实际成本计算只是成本计算的基础、核心和主体,而不是全部。


  六是成本效益性原则。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即任何一项活动,只有当其效益大于成本时才是可行的,成本会计信息也是如此。从管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成本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需要信息使用者和会计人员之间有密切的协作。


  成本会计目标属于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构成其理论基石;成本会计假设规定了成本会计运行的前提和制约条件;成本会计对象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体现了成本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原则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实务处理的具体规范,是保证成本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手段。

blob.png

  三、成本会计的工作目标


  成本会计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担负着主要的角色,成本会计的工作目标就是以成本计划为依据,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协调企业的各个生产及管理部门,最大限度地做好增收节支工作中会计提供信息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成本会计提供信息的服务对象


  通过最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农垦企业成本会计主要担负着对内提供各种会计资料和信息,服务对象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是上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用于分析评价成本费用升降原因以及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为考评工作成果提供客观依据。二是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控制本企业生产成本耗费,期间费用的发生,使刚性预算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三是企业基层单位及职工。使基层单位和企业职工了解生产成本及费用的支出情况,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异,并找出具体原因。四是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审计提供会计资料和信息。五是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和税务等外部单位。针对企业决算验证、资产评估、企业信用评级以及纳税申报等对外提供会计信息。


  (二)成本会计提供信息的内容和服务方式


  由于成本会计提供信息的服务对象不同,使得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有所区别。有的服务对象只需要所关心的会计信息和相关的说明,有的服务对象需要反映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而有的服务对象则要通过凭证账簿和报表获取其适用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


  四、成本会计假设


  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的制约因素或前提条件,是对客观情况合乎逻辑的推断,主要有成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成本计算分期、多重计量、公正分配等假设。


  成本会计主体。按照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的经济主体是成本开支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为最终实现目标而耗费或放弃的各种物质资料、劳务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或者说是为争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应排除一切与其经济活动无关的强加或强行摊派的成本,包括所有者及经营者的一切个人开支;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机构的不合理摊派;其他单位的成本耗费等。


  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各项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的耗费以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费用成本体现已耗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从而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成本计算分期。持续经营确定了目前及将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相一致,会计分期的运用,使得成本会计在成本费用的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正确划分各个时期的成本费用界限。这样,才能有利于费用、收入、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免误导使用者。


  多重计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中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耗费,而且包括人力资源体力和脑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费。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由于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是难以做到的或其准确性不能保证。所以,成本会计的计量可采用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既采用货币单位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又采用实物指标,甚至用文字来说明职工所做出的贡献和造成的损失。公正分配。费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五、成本会计业绩评价标准


  在过去的时间里,企业在评价成本会计的业绩时,常常把成本、费用升降作为唯—标准,这种做法片面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势必挫伤企业实施长远规划的积极性,只注重短期行为。所以我们认为,对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业绩评价,应根据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一是较少的投入较多的产出;二是相同的投入较多的产出;三是投入增长率小于产出增长率;四是投入下降率大于产出下降率;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


  六、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


  七、完善成本会计组织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上一篇:《成本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思路探讨

下一篇:浅谈成本会计的完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