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费用分配与成本会计教学

发布时间:2016-04-08 22:03

  一、费用分配问题贯穿于成本会计教学的全过程

  

  从产品成本核算的整个过程来看,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归集、分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这就涉及到各项费用如何分配的问题,即分配给谁、分配多少及怎么分配才算合理等问题,所以需要解决如何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问题。

  

  期末,首先是分配、结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各项费用;其次是分配、结转制造费用明细账上的各项费用;最后是将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当月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为企业管理和后续核算提供成本信息。在期末的费用分配阶段,核算的主要工作也是费用分配问题,即分配给谁、分配多少及怎么分配才算合理等问题,同样也面临着如何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的问题。

  

  可见,费用分配贯穿于成本会计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分配标准的选择和分配率的计算是核心,它关系到成本会计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如何选择分配标准成了费用分配和成本核算的关键。

  

  二、目前费用分配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材上,费用分配问题被化整为零,不成系统。教材一般是按产品成本核算的时间顺序设计章节、组织编写的。书中,分配率问题被拆散镶嵌于各个章节。不同章节核算的内容不同,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分配率计算公式,所以成本会计教材上,分配率问题不成系统,难见全貌。

  

  二是教学上,受教材章节限制,难以系统地介绍分配率问题。为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成本会计教学者一般按教科书上的章节顺序编制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课件、授课。受教材既定章节顺序的影响,教学者一般很难有意识地详细地系统地介绍分配率问题。

  

  三是学习上,分配率问题被拆散成不同的公式,记忆量加大。成本会计教材上,涉及到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有20多个。每个公式都要分别记忆,分情况运用,记忆量大;各公式又非常相似,特容易混淆,学生很难及时、准确掌握。

  

  四是实践上,成本会计的分配率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现实生活中,涉及到分配问题的事成千上万,分配率和分配标准也千差万另IJ,而教科书上只介绍了20几种分配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和学习,只会与实际脱节,造成学生走上社会后适应能力差。

  

blob.png

  三、改进方法

  

  现实中,可供选择的分配标准有成千上万,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分配标准、分配各项费用。

  

  以分苹果为例:课堂上问学生:“假设有100个苹果分给100学生,该怎么分”。学生一般会不假思索、爽快地回答道:“一人一个”。再问:“有没有别的方法?”全场一片沉思,良久鸦雀无声。

  

  实际上,分配的标准何止千万:

  

  可以按人分:一人一个;

  

  可以按权力分:只分给班干,不分给其他人;或班干多分,其他人少分;

  

  可以按身高分:只分给个子矮的,不分给个子高的;

  

  可以按胖痩分:只分给痩的,不分给胖的;

  

  可以按是否行贿分:只分给行贿者,不分给未行贿者或少分给未行贿者;

  

  此外还可以按肤色分、按长相分、按地域分、按关系好坏分、按有无后台分,如此等等,难以一一列举。

  

  分配的标准很多,但在一定条件下,符合“客观、公平”条件的标准有限。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因为分配标准的不公,造成了很多社会矛盾,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

  

  成本会计中,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的分配,同样也面临着分配标准的选择问题。如何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准,成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的前提和提供准确、客观信息的关键。

  

  (一)按“客观、公平、简便可行”原则选择分配标准

  

  不同的分配标准,产生的效果或后果相差很大。不公平的分配标准会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不客观科学的分配标准会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分配标准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公平、简便可行”

  

  客观是指:不依赖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具体事实,即确确实实存在或发生的人或事。

  

  公平是指: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即平等、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各主体。

  

  简便可行是指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选择一个相对公平又便于操作的标准执行。

  

  现实生活中,所有利益的分配都应该遵循“客观、公平、简便可行”的原则。教学上,也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一原则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分配问题。

  

  (二)统一分配率公式,简化教与学

  

  成本会计教学上,平时在讲材料费、人工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时,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相关单据上注明的“部门和用途”,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分配费用。但实践和实训中却出现了按长度、体积等教材上未讲过的标准分配生产费用。期末,在讲费用的分配时,辅助生产费用又讲了“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等五种方法”;制造费用又讲了按“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等四种分配方法;月末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又出现了“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约当产量法”等六中分配方法,此外还有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及废品、同类产品和成本还原等方面的费用分配问题,涉及到的费用分配率计算公式有20多个。众多的知识点象一盘散沙,不成体系,教学工作量大,学生的记忆量也大,而且容易记混。实际上,所有分配率的计算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表示:

  

  分配率=总费用(被分配到对象)/总标准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分配标准代人公式,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分配率计算公式,如分别选用重量、体积、生产工时、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代人公式,就可以轻松地推导出课本上乃至实践中遇到的分配率计算公式。

  

  只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客观、公平、简便可行”原则选择合适分配标准,就能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提供客观、真实的成本信息。

  

  用上述方法,可以将整个成本会计学中的费用分配问题统一起来。只要记住这个公式和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就可以轻松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分配问题,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教材上一般介绍五种方法,目前的教学方法是,分别介绍每一种方法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还要分别介绍每一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以防用错,教与学的工作量都很大,而用分配率=总费用(被分配到对象)/总标准就可以将这五种方法简化为一个公式。然后再按“客观、公平、简便可行”原则,分情况选择分配标准(不必象郑人买履那样因果倒置,根据适用范围选择分配方法),讲解费用的分配问题,既可以简化教学内容,也便于理解和记忆。用“客观、公平、简便可行”原则选择分配标准,凭直觉就可以做到,不需要过多地讲解每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因此学生的死记硬背量也大为降低。

  

  这种方法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解释疑惑,如成本还原,为什么要选择当月上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结构比例作为标准?就是因为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按当月上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结构比例还原,最接近真实、最简便可行。

  

  四、实践意义

  

  课本上讲授的分配率只有20几种,但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分配问题远不止这些,如现实工作中可以充当分配标准的还有时间、重量、体积、长度、有效物质含量等。教会学生按“客观、公平、简便可行”原则选择分配标准,解决分配问题,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有效减少生活中的矛盾,便于学生走上社会后快速适应社会,同时也利于建立平等、公平、民主的和谐社会。

上一篇:保险公司保单获取成本会计政策 选择问題探讨

下一篇:基于煤炭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