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而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一、医学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医院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作业成本法,具有如下意义:
(1)通过作业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更加合理。作业成本法能够客观地评价各类病种或者特定治疗过程的成本水平以及成本特征,与收益数据相联系就可以客观评价其赢利水平。通过作业成本法来归集的成本数据以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为出发点,能够更加客观地体现成本目标对资源的消耗。因此,医院能够更加合理地制定价格。
(2)通过作业成本法使医院成本核算编制以及业绩考核更加科学。成本编制预算是医院管理的突出环节,其中作业成本法的采用能够使预算的编制建立在充分的作业分析基础之上,使得预算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成本是考核医院部门和个人的重要指标,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就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体系。
(3)通过作业成本管理使得医院作业流程优化,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作业成本法是在分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成本动因来归集成本目标的成本信息。因此,除了提供某项成本目标的成本数据信息以外,还能够提供作业本身的相关信息,借此可以对作业流程本身进行管理,减少甚至消除运营过程中冗余的作业以及消耗资源过高的作业,最终实现整体作业流程的优化。
二、医学实施作业成本的成本项目划分与分摊
应用作业成本法,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过程可被分为若干作业,这些作业分别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耗费资源为病人提供服务。所耗用的资源费用,可以按费用要素或成本项目进行划分。按费用要素可划分为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药品材料物资费、折旧费、维修费、其他等;按成本项目可划分为人员费用、公务业务费、药品材料物资费用、折旧费、维修费、其他费用等。根据医院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首先要把医院有关科室进行合理分类,确定成本中心,具体可分为直接成本中心和间接成本中心,直接成本中心包括医疗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品科室,间接成本中心包括一般辅助科室、门诊辅助科室、药辅助科室、行政科室等。
三、医院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注意问题
医院在建立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应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特点。在建立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时往往需要投入相当的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特点,作业成本法相对比较适合间接费用比重较大,成本目标构成比较复杂的组织(如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对于那些作业相对简单,间接成本比重不高的组织(规模较小的医院),在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则可能不宜采用作业成本法。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普及电算化,因为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方法而言,需要归集整理数量更加庞大的数据信息,因此,需要提供技术上的硬件和软件的必要保障。三是要全面提高人员的素质,并且在全院范围内强化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流程。为了实现从传统成本管理向作业成本管理的过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是一个先决条件,但是,作业成本管理需要各个重要环节建立信息收集信息并且在整个流程进行管理,这需要全员的配合。
四、建立医院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建立医院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建立:一是进行医院成本目标的划分,如医院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病人划分为不同的成本目标,则医院一系列成本的耗费都可以视为完成这些目标(治愈病人)而发生的。二是建立医院资源库,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医院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归类管理(如医疗设备、药品、医护人员的劳动等等),医院成本的消耗最终体现为这些资源的消耗。三是建立医院作业库,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医院中的进行的各种作业(例如药品的使用、医护人员的具体服务、医疗设备的使用等等)进行归类整理,这些作业的实际发生是直接针对成本目标的实现,并且成为医院资源消耗的直接动因,即成本动因。四是对作业链进行描述,即通过对各种成本目标的完成过程的分析,以一种客观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描述,为实现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归集和分配奠定基础。五是在作业链划分的基础上,制定成本目标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分配标准,即某一特定的成本目标消耗某类作业,一定数量的作业会消耗多少资源,最后根据各种资源的价值最终确定某一成本目标耗费的成本。六是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各项作业消耗资源是否合理,并努力减少不增值作业,通过作业成本管理优化医院作业流程,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医院作业流程,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上一篇:如何加强药品生产中的成本管理
下一篇:浅析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