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工程成本管理
一、维修工程成本及成本管理
1.维修工程成本及其构成
(1)维修工程成本。维修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施工中的这种消耗用货币形式反映出来,即构成维修施工单位的生产费用,把生产费用归集到各个成本项目和核算对象中,就构成维修工程成本。维修工程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能全面反映维修工程施工生产活动及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维修工程成本又可分为3类: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①预算成本。是按维修工程预算定额和各项取费标准计算的预算造价。预算成本项目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间接费和计划利润。这些费用构成已完工程的全部造价。
②计划成本。是指为了有步骤地降低维修工程成本而编制的内部控制的具体计划指标。
③实际成本。是维修工程实际支出的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反映维修工程成本耗费的实际水平,必须按规定正确核算工程成本,准确地反映维修工程的实际耗费,从而为成本分析提供可靠资料。
预算成本是维修工程价款的结算依据,也是编制成本计划和衡量实际成本水平的依据。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反映的是维修企业的成本水平,它受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施工条件和生产管理水平的制约。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比较,可以反映维修工程实际盈亏情况;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比较,可以考核成本计划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2)维修工程成本构成。为了了解各种生产费用情况,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合理组织工程成本核算,必须对生产费用进行科学分类,并考虑使工程实际成本能与预算成本相比较。因此,实际成本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应和各项预算成本项目所包含的内容相一致。维修工程成本的构成如下:
①直接成本。指维修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直接机械费、临时设施费和其他直接费。
②间接成本。指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全部施工间接费支出。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管理用材料费、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保险费、工程保修费和其他费用等。
维修工程预算造价中的间接费,属于企业管理层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不属于成本的范畴。
2.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其任务
维修工程成本管理是物业管理公司(或维修施工企业)为降低维修工程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都同成本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都会反映到成本上。因此,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能够节约费用,而且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降低成本,通过对维修工程施工中各项耗费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便用最少的消耗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成本管理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做好成本计划,严格进行成本控制。认真编好成本计划,把降低成本的指标、措施层层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环节上去,并通过承包等方法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真正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努力降低消耗,节约开支。在施工中严格进行成本控制,保证一切支出控制在计划成本内。
(2)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计量与检验制度,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
(3)加强维修成本核算与分析。通过成本核算与分析,可以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了解各项成本费用节约或超支的情况,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总结成本管理工作的经验,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维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内容
维修工程成本管理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和考核。
1.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加强成本事前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预测的目的,一方面为企业降低成本指出方向;另一方面确定目标成本,为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应在大量收集进行预测所需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并和企业挖掘潜力、改进技术组织措施相结合。成本预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目标成本,并根据降低成本目标提出降低成本的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使各项技术组织措施确实保证达到或超过降低成本目标的要求。
2.成本计划
房屋维修成本计划是以货币形式规定计划期内房屋维修工程的生产耗费和成本水平,以及为保证成本计划实施所采取的主要方案。编制成本计划就是确定计划期的计划成本,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1)成本计划的作用:
①成本计划是企业日常控制生产费用支出,实行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编制成本计划,事先审查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从而在降低成本方面增强预见性。
②成本计划可以为全体职工在降低成本方面指出目标和方向,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
③降低成本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成本计划是企业利润计划的重要依据。
(2)成本计划编制的程序:
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为了使编制的成本计划有科学的依据,应对有关成本计划的基础资料全面收集整理,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主要有:
a.计划期维修工程量、工程项目等技术经济指标;
b.上年度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及历史最好水平;
c.计划期内维修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及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
d.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降低成本指标和建议;
e.施工图纸、定额、材料价格、取费标准等。
②成本指标的试算平衡。在整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试算平衡,测算计划期成本降低的幅度,并把它同事先确定的降低成本目标进行比较。如果不能满足降低成本目标的要求,就要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直到达到或超过降低成本目标的要求。
③编制成本计划。经过成本试算平衡后,由企业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成本计划,同时将降低成本指标分解下达到各职能部门和各有关环节上。
3.成本控制
上一篇:边缘会计质量成本概念的再认识
下一篇:平衡计分卡新管理“神话”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