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价变动会计是非论
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本文主要讨论公允价值会计中基本计价方法“市价变动会计”)提出后一直存在争议,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市价变动会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本文试图从市价变动会计的重要特点、经济背景和经济后果及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深入分析市价变动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改进建议。
市价变动会计是金融市场波动助推器
美国房地产泡沫于2007年初开始破裂,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上升。由于次按贷款与其他按揭贷款都被证券化,随着房价下跌和还款违约率上升,这些证券化产品的市价开始下跌。根据市价变动会计要求,持有这些证券化产品的金融机构纷纷下调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相应金额的亏损。由于许多证券化产品根据模型定价,原本缺乏活跃的市场交易,所以按市价变动计价(Mark to Market)变成按模型计价(Mark to Model)。当许多证券化产品的下跌成为趋势时,比较激进的机构开始不再按现行市价或模型价格定价,而按未来跌幅预期下调账面金额,可谓按预期价格计价(Mark to Expectation)或按未来价格计价(Mark to Future)。以对冲基金为首的投机者大量卖空这些证券化产品和持有这些产品的金融机构的股票,使这些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跌势愈发不可阻挡。这些金融机构确认大幅亏损导致其资本充足率严重下降。如果它们无法筹集足够新资本金,就必须售出资产。而大量售出资产,又使资产价格进一步降低。
市价变动会计公认并非金融危机元凶,但作为危机助推器亦是不争事实。
在市场大涨时,市价变动会计也会发挥助推器作用。市价变动会计在中国协助催生股市泡沫。上证指数由2005年收盘的1159.29点涨到2007年10月6日的6124.04点。中国许多上市公司投机性地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票。股市上涨时,按市价变动会计要求,这些持有股票的公司随股价上涨业绩都得到提高,因此其自身股价得以上升,这些股票的上涨又支持持有它们股票的其他企业股价进一步上涨,由此形成上升螺旋。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证指数变动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市价变动会计会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增加市场波动。市价变动会计加大市场波动传导的机制为:当企业出现问题、市场出现传言、分析师发表研究报告或对冲基金寻找机会,导致金融工具在不合理价位成交时,其他所有持有该金融工具的企业都必须按此价格调整资产账面价值。这一调整可能引发其他杠杆率较高或存在资产负债严重错配企业出现问题。新问题企业不得不把所持其他金融工具按不合理价格出售,导致更多持有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调整账面价值。可能的减值迫使更多金融工具被出售,造成市场整体波动。
在市价变动会计造成的企业业绩波动中,长期投资者出现短期化趋势。
市价变动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明显失真
一般认为,市价变动会计数据比历史成本数据更有决策相关性。然而,从理论和实践看,这种说法都值得怀疑。
从理论上看,首先,对交易类金融工具来说,市场某一特定金融工具的成交价,并不是持有它的企业未来出售它时能取得的价格。在高效率市场,信息愈充分,对信息的反应愈灵敏,金融工具价格变动愈频繁。交易活跃的金融工具,其价格必然恒久变动。一只股票12月31日的闭市价格并不一定是持有该股到1月1日出售的企业能变现的价格,为什么要求这些企业年末报表以12月31日闭市价报告该股价格?该股12月31日的闭市价既非企业购入它的价格,也非售出它的价格,也多半不是可以给这些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入的贴现值。
在理论上,看上去市价变动会计提供的信息比历史成本会计更有相关性,但这些信息经常失真,因此对投资决策是不相关的,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 从实践看,以市价变动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导致的问题不胜枚举。
其次,在效率较低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价格常被操纵。持有该金融工具的核算主体以被操纵的成交价或闭市价作为确定该金融产品的账面价值,会产生重大信息失真。在效率较高的成熟市场,随着信息技术与交易技术的进步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投资短期化趋势,即投机型投资。这种投资与价值型投资对金融工具的风险定价,特别对发行金融工具的核算主体的风险定价和价值判断,存在重大差异。大量采用投机型投资方式的对冲基金,通过迅速做空或做多金融工具,打破原来充分竞价形成的合理价格,从而使成交价越来越脱离金融工具内在价值。这也是价格操纵。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原油的价格。在从2007年7月到去年7月的一年时间内,原油价格从约68美元/桶攀升到147美元/桶,又在去年12月跌破40美元/桶。原油价格的大起大落真实反映了原油供求关系的变化吗?真实反映了原油生产成本的变化吗?这不是一种价格操纵吗?那些投机者不是千方百计地把原油价格的上涨完全归咎于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上涨吗?
除操纵价格外,无论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都存在“非正常交易价格”。当企业出现流动性困难或其他原因而被迫以低于合理价格的价格出售金融工具时,价格就是非正常交易价格。这种情况在场外交易时更易出现。持有同一金融工具的正常企业必须按非正常交易价格调整账面价值。
第三,根据市价变动会计理念,企业所持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变化,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从而影响企业总体价值(投资价值),因此市价变动会计可以给投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然而企业价值不等于所持资产价值。如,投行要协助出售企业,首先要为企业估值。估值方法包括现金流贴现、市盈率、市净率等,从不把企业总资产价值(即企业各单项资产加总)作为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不看总资产,主要看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最主要取决于对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总体价值不仅取决于企业各项资产价值,更取决于管理团队将资产变现的能力。曾有看法认为,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力资源,而这项价值最高的资产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这是现行会计体系重大缺陷之一。其实,通过利润表反映企业盈利水平,恰恰把人力资源价值通过货币化方式反映出来。市价变动会计提供的信息仅仅反映受外部市场价格变动影响的企业资产价值,对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有忽略倾向。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三点:
1.金融工具的交易价格变动,与持有金融工具的企业日后变现该金融工具有相关性,但并不必然具备价格一致性。因此用金融工具市场成交价来调整未售出的同一金融工具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损益是错误的。
2.活跃交易的金融工具,无论在成熟市场还是非成熟市场都经常存在操纵价格和非正常交易价格。因此,交易价格与该金融工具根据内在价值合理变现的金额可能存在重大人为差异。非正常交易价格和被操纵交易价格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上无任何意义。
3.以一项或若干项金融工具市场交易价格来判断持有这些金融工具的企业总体价值,由此决定是否买入、持有或卖出该企业证券,更是对企业错误的估值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人力资本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能够给商品价值带来增值的只有活劳动,已物化的劳动不可能增值,尽管交易时物化劳动有可能取得由价格变动带来的机会性收入。
结论是,看上去市价变动会计提供的信息比历史成本会计更有相关性,但这些信息经常失真,因此对投资决策是不相关的,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
从实践看,以市价变动会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导致的问题不胜枚举。
以一家国际顶级投行为例。在经历雷曼兄弟破产、美林集团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被“国有化”后,该投行准备提交经营利润远好于市场分析员预期的季度报告,公司资本充足率完全符合监管当局要求,公司掌握数以千亿美元计的流动性,所以公司高管十分有信心地认为能够顶住狂风巨浪,而不会遭遇雷曼兄弟那样的下场。然而,仅仅4天,在市场千军万马的进攻下(主力部队是对冲基金),该投行就耗尽流动性,其首席执行官无可奈何地宣告公司将在一两天内破产。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出手相救,这家世界金融翘楚恐怕已为明日黄花。而该公司的危机正是始自2007年底的近百亿美元资产减计。
再看美国最大房贷机构之一。笔者曾向其内部员工了解该公司风险管理情况,回答是风险管理过度严格,几乎所有资产风险都被对冲掉。又问是否有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回答是没有且现金流充裕。再问为什么要破产,回答是首先存在商业模式问题,但直接原因是所持大量抵押支持证券市价下跌,按市价变动会计,公司巨亏,股价暴跌,所以撑不住。
无可否认,美国金融机构破产和危机有深刻的自身原因,包括道德取向(过于贪婪)、制度安排、监管缺失、竞争过度、杠杆率过高、资产泡沫乃至经济模式问题。但如果金融机构所持问题金融资产,能按真实可回收率确定账面价值,而不必跟随市场成交价不断减计,当这些资产的市场交易价低于合理估值时,没有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可以短期内不予售出而持有到期,那么金融机构是否仍会出现如此巨额的账面亏损?
市价变动会计经济后果分析
在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中,以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蒂芬•泽夫(Stephen A. Zeff)为代表的经济后果分析是重要方法。利益相关方根据获得的会计信息所作决策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经济后果。因而经济后果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效果和导向。
1.市价变动会计对企业管理层影响。
对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的企业管理层而言,针对如此会计信息应作何决策?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对管理者来说,经营管理的好坏不如市场的涨跌。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专心致志地从事实体经济生产经营,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取得不错的经营业绩,但账面金融工具价格下跌轻易就使一年业绩付诸东流。这样的会计信息要么驱使管理者远离金融市场,要么促使管理者不再努力经营企业,而是投机性地持有可能带来升值的金融工具。如果金融市场持续波动,现行公司治理结构中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全可能迫使管理者放弃实体经济经营管理,而追逐金融工具价格变动带来的好处。
2.市价变动会计对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经济后果。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对企业管理层和政府监管机构来说,市价变动会计信息可能产生误导。在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上涨时,持有该金融工具的企业获得账面利润,从而增加企业净资产。企业净资产增加,对金融机构来说就是增加资本充足率。为提高资本效率,金融机构要么可以增加资产规模,要么可以减少净资产数量。当金融工具价格上涨到高估其价值水平时,持有这些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风险在增大。价值高估得越多,市场风险越大,越应保持足够资本金。然而金融机构管理层和政府监管机构会认为资本充足率已大大过剩。
相反,当金融工具价值被低估时,其市场风险在减小,原有资本金应是充足的。但金融工具市价下跌,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账面亏损,净资产大幅减少,因而不得不大量追加新资本。本次金融危机就经历这一过程,还被认为按市值计价提供及时的风险相关信息。其实金融工具是否会给持有它的企业带来损失,主要看它自身价值或未来变现能力和金额是否贬损,而非看其价格是否下跌。自身价值没有贬损但价格下跌的金融工具,迟早会被价值投资型投资者增持,从而使其价格逐渐回到合理水平。但这些金融产品价格下跌、价值被低估期间,可能有一批金融机构因而出现重大账面亏损,导致股票暴跌,融资成本骤升,甚至轰然倒闭。
3.市价变动会计对现行会计理论体系的逾越。
市价变动会计应用,很大程度上逾越和突破现行会计理论体系。
一是采用市价变动会计计量时,企业需将市场行为、市场其他核算主体交易活动纳入核算,因而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使会计信息无法反映单一核算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
二是通过市价变动会计计量,企业需在交易事项未发生时就对会计要素重估或调整,突破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
三是市价变动会计核算要求市价上升时确认资产收益,背离会计稳健性原则。
四是按市价变动会计核算,交易事项未实现时确认收入,违背收入确认会计准则,即交易已完成,出售方的责任已履行,与售出资产相关风险已转移。因而,市价变动会计计量使会计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职能大大弱化。特别是当市价变动会计计量逐渐扩展到全部报表项目时,会计核算将不再体现传统职能,而更类似于定期全面资产评估。
由会计准则体系代表的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核算系统有十分严谨的内在逻辑,一旦破坏,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致使会计信息无法再客观公正地反映核算主体真实状况。
市价变动会计还有其他很多经济后果,如可能影响投资者利益分配等。本文仅择其要者,作一些剖析。
(作者供职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本文全文将发表于《国际金融研究》)
下一篇: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放宽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