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缺陷

发布时间:2015-09-11 11:06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好坏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方案的正确与否。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国所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的文章也较多,本文主要从会计本身来探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一、会计理论体系本身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会计假设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了便于核算,人们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作出了一系列假设和假定。然而会计实际上处于一个极不确定的环境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利用电子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间隔,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和紧密,导致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产生,因此会计主体的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如合并会计报表的出现实质就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信息的调整,其实质也就是克服原有会计主体假设的缺陷,拓展原有的会计主体理论。持续经营假设旨在解决企业资产的计价和费用的分配,因此许多原则都与持续经营假设有关。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破产、清算,因此基于这种情形下的会计原则揭示的会计信息已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经营现状,也使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沦为例行的形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且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已经普遍存在。会计分期假设所进行的本期和非本期业务的划分,往往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必然导致客观经济现实与会计反映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造成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货币计量假设隐含着币值稳定的含义,而实际上币值稳定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根据这一假设理论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方法则会导致资产价值核算失实,会计信息反映失真。所以,基于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会计假设,在今天已经面临着挑战和革新的压力,因此在此种条件下形成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的偏差。

  2.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计量信息资产和信息负债,而这种资产和负债是很难用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的;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更是改变了传统的计价模式,一方面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预期合约,它在签订时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任何一项金融工具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平仓,交割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内,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如果以签约时的价格入帐,就无法反映金融衍生品的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会计人员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处理的会计报表同样也背离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允性原则,低估了公司的资产和收益,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差异。再加上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稳健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在执行中本身就有很大的灵活性,企业本身就有对外夸大自身优势的动机,所以企业会计在执行核算原则时,总是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出发点,用足灵活性,这样往往造成损益计算不实,虚增利润,使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不一致,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而且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十分复杂,往往会产生很多类型无法按配比原则与收入直接联系,以确定当期损益,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引起人为的推断,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偏差。

  3.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的影响。会计方法是在会计原则的指导下对某一经济事项或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会计方法,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是在一定的会计原则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某一企业来说,其会计方法是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对会计方法选择的结果,会计方法一经选定,就成为企业的会计政策。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同类经济业务因为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即造成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偏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能够比较不同公司的业绩。因此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不同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从而使公司间会计报表丧失了可比性,这势必使投资者要承担将不同公司报表按共同基础重新表述的额外成本,同时,当会计方法的选择多样性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时,人们宁愿接受政府对公司强制会计披霹和统一报告方法的要求,以换取可资信赖的会计信息。而且现行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表现在同一经济业务往往规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供企业选择。如对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等往往提供不同的方法供上市公司选择。而会计核算人员可能因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造成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也可能依据管理者意图选用会计政策或制度,虽然很难区分这种“有意”或“无意”,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供需双方不对称规律的存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向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信息和向所有者报告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从决策有用的角度看,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是首要的特征,在当今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投资者和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决策中所需要的现实价值信息,而不是历史成本数据,要求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这样方可避免或减少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投资和信贷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选用现行价值或资本化价值来计量。相反从受托经济责任的角度看,采用历史成本应为最佳选择,因为由此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为客观,真实可靠,有据可查,不偏不倚,能较好地向所有者反映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和解脱管理者的经营责任。

  因此会计信息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应该存在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的关系,但实际上很难作到,会计信息供需双方具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以及不同的要求和利益。需求方要求供给方提供客观、公正、相关、详细、及时的会计信息,而供给方由于种种原因,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能满足需求方的需要,使得供需不对称,甚至错位。因此会计信息供需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三、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就我国而言,缺乏一套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其原因虽多,但同时也与目前企业缺少一支与其规模、地位相称的高级人才队伍因素密切有关,而这能使企业真正领悟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研究和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管理体系,为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打下基础,因此由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的严重短缺,缺乏调动会计人才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些都导致会计人才和企业领导“有意”和“无意”地参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要实现有效性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会计信息必须符合用户的规定和潜在的需要。会计产品必须达到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特定用户完成规定的功能。而且会计信息最本质的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用户的满意程度,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逻辑关系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复杂性,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又取决于不同使用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显然不同的使用者其关注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存在利益的冲突,而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是无法满足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不同用户的需要的,同时也是不现实的,而且由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打破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缺陷,而以用户的需要为依据来重新处理和编制会计信息。

上一篇:跨国经营企业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规范浅见

下一篇:“公认会计原则”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