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的会计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和确定,使之归入某一会计帐户以货币表现的数量。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能够独立存在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模式一: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这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单位的模式。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名义货币单位是指各国主要流通货币的法定单位。后者的特点是无论各个时期货币购买力如何发生变动,会计计量都采用法定的货币单位。
模式二: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其特点是,只要不同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不同,在会计计量中,就必须以一定时日的货币购买力调整不同时期的名义货币单位,换算成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以消除物价变动因素。
模式三: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现行成本即重置成本,它以重置成本为计量基础,但不改变名义货币单位。
模式四: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这种计量模式的日常会计处理采用现行成本。会计报表按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进行调整。
模式五: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这种计量模式以现行市场的价值(可被认为是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属性,按名义货币单位作为资产、负债的计量单位。
我们知道,计量首先必须体现它的目的性。因为计量本身并无作用,只有用计量的结果去达成某些目的才有作用。现代会计目标理论中主要有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现代会计目标的恰当定位应是两种理论即以“双重目标”为导向来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既要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又要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既重视相关性,又强调可靠性。根据以上五种计量模式的分析,每一计量模式都很难满足会计的双重目标。因此,会计计量模式应是多种计量模式的并存。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是促成多种会计计量模式并存的外在因素。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本来发展的经济,人力资源的和以知识、信息等形态独立存在的知识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经济资源。随着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发展首要资本,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与重要性日益提高,而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无形资产却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披露,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这些情况的发生引起了会计界对传统计量模式的反思,这主要是由于知识资本是面向未来,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对其准确地加以计量。此外,衍生金融工具进一步多样化,也使得传统的计量模式不能及时、准确、快捷地揭示和披露风险信息,因而也就不能以此为基础,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对策。
可见,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由知识经济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能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信息,而必须是几种计量模式并存,择优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1、对于实物资源。可沿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如果物价变动较大时,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按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计量模式进行调整,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2、对于人力资源,可采用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人力资源的计量,可分为成本与价值两个方面。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方法主要是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现行成本)。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是现行成本法或未来贴现法。但人力资源(价值)因其强调人在未来服务期对企业的贡献,其计量是极其困难的,一般可以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以劳动力的现行市价计价。
3、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可采用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由于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表现为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事项并未发生,故无历史成本可言,需用市价代表公允价值。
4、对未来需求须估计的事项,可采用可实现净值/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
5、对于行生资源,可采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以及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计量。
兰艳泽
下一篇:论会计计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