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向上市公司提出了许多新的会计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了我国的会计改革,促进了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也使人们的会计观念得到了更新。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立新的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体系,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
1992年7月,为了规范我国股份公司的会计核算,财政部颁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强调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也隐含了新的会计思想,为我国的会计改革打下了基础。受这一制度的影响,199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使得行业会计制度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得到了统一,并基本上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
针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证券市场的广大投资者迫切要求对上市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加以规范,1997年5月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颁布实施,1998年又陆续颁布了7个具体准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会计理论的影响。
(1)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总是处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之中,它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原先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会计只是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服务,政府对企业承担全部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强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对所有者承担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责任。政府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企业的会计环境由此起了质的变化。
(2)证券市场的发展促使上市公司会计目标发生了变化。会计改革之前,我国企业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服务。证券市场成立后,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有关方面都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这一会计目标的转变为会计改革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支持,也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会计假设理论的影响。随着股份制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要求准确完整的会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一规定更加明确了“会计主体”的概念。与传统的业主制、合伙制相比较,公司强调了会计为记录、计量、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而非为单个的股东服务。
(4)对会计原则产生的影响。如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它虽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一项资产仅有一种计价基础计量,不能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如股份制企业资产重组,必然遇到企业之间的资产置换,置换的资产常以公允价格作为计价基础;企业的短期证券投资要求用现行价值来反映等。这使传统的单一历史成本原则受到了挑战,取而代之的是多种计价基础并行。
三、证券市场的发展推进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
(1)成本报表由外部报表变为内部报表。上市公司每年要定期向广大的投资者、债权者及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成本常与企业的产品定价及企业的商业秘密有关,一旦向外公布必然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成本报表由企业的外部报表(向上级主管部门)变为内部报表。
(2)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股份制改革前,企业流行以“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这一等式为理论基础的资金平衡表,它无法体现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关系。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资产负债表,就体现了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产权关系。
(3)财务报告的对象和编制范围扩大了。在证券市场上,财务报告的对象主要包括:投资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税务部门、银行、证券管理部门等信息使用者,显然较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使用对象扩大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要求了解更多的财务信息,以便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投资者不仅要求企业报告报表信息,还要求上市公司对报表中的某些信息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详细说明;不仅要了解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上市公司经常发生收购、兼并、控股等情况,编制合并报表也就成为必然的客观要求。显然,财务报告的编制范围也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