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财务预警指数编制的意义
一、财务预警指数编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简化复杂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等会计资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是面对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很多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非专业人士会无所适从。通过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这些海量信息加以相应整理,将庞大的数据内容和非财务信息标准化后的结果归纳总结为一个简明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从而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尤其是公司管理者更快捷、更深入地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
2、拓展会计信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但是会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会计信息的生成,忽视会计信息使用;会计实务中注重单纯地提供会计信息,忽视会计信息的再加工及其分析使用。使用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生成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分析使用,以便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样又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合理使用与准确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是对不同公司、不同时间、不同指标的三维信息的汇总加工,是为了预防财务危机、控制财务风险而对使用会计信息的进一步拓展深化。
3、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要研究公司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措施及其管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带来的危害,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在内部推行了危机管理,财务危机预警正是对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和监控,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危机追根溯源因财务风险所引发,因此正确识别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和控制是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财务危机预警将公司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财务逆境与财务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前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用于监测、评价、预报公司财务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努力做到有效预测和监控财务风险,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危机预警理论丰富了危机管理理论。
(二)实践意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最基本功能不容置疑是实时预警,即根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反映的公司财务危机信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尤其是在瞬息骤变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现代上市公司若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势必实时关注财务状况,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因而,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宏观层面以及上市公司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微观层面,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财务危机预警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得以持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且波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方面面。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明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及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制定相应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也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反馈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灵敏变动能够及时反映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上市公司整体和各行业、各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了路径。
2、有利于上市公司自我诊断。上市公司根据编制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综合排名,或者通过横向比较某一时期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找寻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了解在各行业、各地区中的竞争地位,做好客观有效的定位。上市公司也可以依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持续跟踪、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全过程,比较不同时期本公司财务活动运行轨迹,分析自身财务安全并预警潜在风险,找出危机源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损失,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决策。通过对综合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动态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能更有效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潜在投资价值。而对个股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横向比较分析,又有助于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理性投资,又会促使整个股票市场走势趋于理性,降低股市的非理性波动。一套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可以为投资者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多维度的财务信息,提供一种间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尺度,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事实上,正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强烈要求推动了该项研究的飞速发展。
二、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应的遵循原则
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必须明确引发财务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特征:全过程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等,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持续、全面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时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选取预警指标是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重要环节。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依据的正确性、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可信度、权重确定的准确性和预警模型的逻辑严密性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预警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二)可预测性原则。在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构建过程中,通常是在传统的以面向过去为主体的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中,增加对未来期间财务信息的加工统计和总结归纳,使政府及相关部门、上市公司本身以及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深入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未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现金流量至上原则。现金流是公司发展的血液,决定公司的兴衰存亡,是制约公司财务活动的首要因素,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关注的焦点,更重要的是现金流量难受“会计戏法”的影响,难以人为操纵,能够更客观更权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因此现金流量原则对于预警财务危机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四)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首先要求明确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目标导向——预测和监控财务危机;其次要求指数体系将全面性和独立性相结合,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要反映引发财务危机的源头——财务风险整体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表现,又要尽量避免不同类别预警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杜绝多重共线性的存在;最后,系统性原则要求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必须考虑财务危机起因的开放性。财务危机是公司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而且可能表现为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既取决于公司内部财务活动情况,又受制于外部环境影响,理应是开放的,在指标选取时要注意选择动态的指标来进行预警,以维护其动态性和开放性。
作者: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