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财会专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肩负着新时期财会人才培育的重任。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区域经济,资源保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2014年中国会计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会计改革的任务: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建立政府会计标准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继续完善并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继续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等,这一系列改革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推进包括成本制度在内的管理会计改革,释放管理因素在经济转型中的巨大潜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入,各大城市乃至三线城市企事业单位对综合型会计人才要求提高,需求增加。作为输送人才的各高校,如何使财会毕业生符合企业岗位需求,满足当前社会需要,是高校财会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内蒙古区域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内蒙古的二三线城市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推进,对会计人才提出更高的的要求。
(一)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财会用人需求增加
2014年,内蒙古新登记各类企业4.63万户,同比增长50.08%,这些新登记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34万人;2015年,内蒙古全年新登记企业6万户,同比增长29.6%,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简单,若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以10家小企业需要1名代理记账人员计算,内蒙古会计行业新增6000人的会计从业人员,如果这些小企业每家1名财务人员,会计行业需要新增40000-60000人的财务岗位,因此,会计人员的市场需求在2014-2015年增幅很大。
(二)会计改革深入,内蒙古区域会计人才标准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内蒙古地区新时期会计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工作职能、工作手段、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都面临着重大转型升级。内蒙古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内部控制建设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企业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2018年底前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制定发布系列分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动企业切实改进和加强成本管理。
二、内蒙古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蒙古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到2015年,内蒙古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34所,财务类专业开设学校22所,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如下的发展阶段:2004-2009年,内蒙古各高职院校沿袭已有教学模式,会计专业设置单一,人才培养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特点突出;2009-2013年,内蒙古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在教学中比重增加,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方式出现,但是由于受专业特点限制,人才培养转型效果不明显;2014-至今,国家对高职院校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从知识培养,向知识支撑、实践培养迈进。转型出现成效。
(二)内蒙古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内蒙古各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前瞻性不强
各高校财会教研机构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缺乏对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做调研,没有对内蒙古未来五年规划和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做细致的解读,导致高职院校财会人才培养滞后,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需要。
2.市场调研不足,财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实地调研时间精力耗费巨大,但是成果对高校未来发展帮助巨大。内蒙古2015年全区市场总体达166.4万户,样本抽取量要达到600个个案,这样费用和非抽样误差会在合理区间内,虽然结果有4%的抽样误差,属于正常值范围。内蒙古各高职院校在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经常由于抽取样本容量小,分析结果误差大,导致方案的制定不能完全胜任当前企业的需要。
如在何种会计软件的运用上,在服务业、商业、工业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上没有根据实地调研资料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就会影响财会类毕业生就业数量及质量。
(三)教学设施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性人才,应用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在课程改革中把以理论教学为主逐渐转向要以实操为主。但在实习中,会计岗位特有的特点及实训场地限制,决定无法实现所有学生都从事一个岗位的实践,这就要求校内实训条件来补充。但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存在许多不利情况,一是设备相对学生占比低;二是设备和软件使用率低,更新慢;三是设备和软件缺乏维护。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软实力不强
高职会计专业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占会计从业教师的1/7,这些教师大都是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居多,没有实际的会计从业经历,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不强。因此在辅导学生会计实习、实训中一般依据课本讲解技能点,技能点分散,不能实现像企业会计人员把知识融会贯通,熟练的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税务问题、审计问题。
三、内蒙古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当前,内蒙古人才市场上大约1/10的求职者都是普通会计从业者,那么,如何让这些会计求职者能满足企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呢?
(一)内蒙古高职院校把握国家及内蒙古区域政策,做好内蒙古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研究
人才培养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一方面,内蒙古各高职院校一定要把握新时期国家和区域会计改革和发展规划,加快财会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如:管理会计人才;涉税服务、管理会计咨询、法务会计服务等新型业务人才;跨境服务会计人才;会计信息化人才。及会计人员诚信培养。另一方面,内蒙古在2014-2015年间新增企业4-6万户,庞大的企业归属哪个产业,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有什么新的要求;这些都要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进行分析、调研后根据自己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
(二)师资队伍软实力、实训实习硬实力的提高是内蒙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充分条件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实践育人。高职院校通过选派教师去企事业单位挂职、参与企事业单位项目、参加企业培训、参加竞赛等途径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和能力。也要通过聘请企业财务领域的专家长期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出建议、为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企业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来提高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
好的会计实训软件,实习环境对内蒙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的特征决定学生实习人数对实习场所有选择性。那么好的实训软件可以极大弥补这一缺陷。用友的VBSE、网中网的实训平台等,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企业财务业务实训平台,减少学生技能不熟造成的就业短板。
(三)建立四维课程体系
内蒙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以往学生“理论不会,技能不熟”的状态要做一个颠覆。在课程体系上,把握“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提升知识―专业拓展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道德”四维知识技能体系的建立。实现由课程、实训、实习由点到面再到点的构建。本文来自《内蒙古财会》杂志
上一篇:关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模式的建立
下一篇:医院往来款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