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应收款项”:会计科目的“定时炸弹”

发布时间:2015-05-25 14:00

  “应收款项”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有一定的隐蔽性,有的“应收款项”信息披露遮遮掩掩,有的硬是哭穷赖着不还,致使广大中小投资者成了股市的受损者。

  三九医药被大股东侵占资金问题的暴露,让投资者再次意识到上市公司拥有高额“应收款项”,极可能随时变成“定时炸弹”。如今迫切需要注意的是,对那些“应收款项”长期高居不下的公司的财务风险不可不防。

  “应收款项”是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十分重要的会计科目。从理论上讲,“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及其他往来形成,尚未收到的各种款项,具体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正因为“应收款项”具有应收而未收的特点,这一会计科目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也有可能因日后无法收回造成坏账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被“应收款项”推入悬崖的例子很多,PT水仙、PT粤金曼的退市及ST 猴王破产之险都是“应收款项”惹的祸。ST猴王1999年年报中显示5.8亿元其他应收款中猴王集团欠款5.59亿元,为此公司提取坏账准备1.07亿元。大比例坏账准备的提取看似防范了财务风险,但猴王集团今年宣布破产及ST猴王另外隐瞒部分猴王集团占用资金数额,使ST猴王被猴王集团实际所欠的近9 亿元几乎陷入破产境地。PT粤金曼“应收款项”的膨胀同样是教训,该公司对大股东和关联企业的应收款计提了近10亿元坏账准备,较其总资产还要高。

  上市公司“应收款项”中特别敏感的是两大问题:一是应收账款膨胀或高居不下,显示利润有被“注水”的可能,及经营活动创造现金能力减弱。例如,一汽四环近期业绩不错,但中报显示该公司应收账款增加1.32亿元,增幅达78.76%,且应收账款中的第一大股东一汽集团所欠货款占到80%。大量新增应收账款的存在,致使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值。一汽四环尽管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达0.35元,但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9元。二是应收款项中大股东欠款占多,上市公司有可能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轻骑系”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资金是最典型的例子,据2001年中报显示,授权管理第一大股东所持国家股的轻骑集团欠济南轻骑应收账款6.3亿元、其他应收款9.46亿元;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轻骑集团还欠轻骑海药其他应收款3.77亿元。另外,轻骑集团关联公司的欠款现象也十分严重,如轻骑集团销售公司欠济南轻骑销售款5.4亿元,轻骑集团模具厂欠往来款1.55亿元。

  除一汽四环外,多家上市公司中报反映的“应收款项”令人担忧。寰岛实业中期期末其他应收款居然高达49658万元,相当于公司资产的近60%。据称,其中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寰岛集团欠款2.12亿元,关联公司海南寰岛大酒店欠款5808.55万元。寰岛实业随大股东更换后正由新入主的天津燕宇置业有限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原大股东和关联公司的巨额欠款能否按承诺在9月底前偿还将是关键。还有数码网络、宁通讯、太化股份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

  “应收款项”的风险需引起投资者的警惕。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有两点特别需要重视。其一,严格执行“三分开”制度,遏制控股股东恶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其二,应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及时揭示“应收款项”的风险。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应收款项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销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事实上,大部分公司采取的做法是把“应收款项”尽量挂在账上,不愿意将无望收回的“应收款项”作为坏账损失。看来,上市公司还是不该满足于一时间的业绩漂亮,而应对投资者更加负责,做到会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质量。

      “应收款项”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有一定的隐蔽性。由于不少上市公司的“应收款项”与大股东有关,大股东往往利用自身拥有的控制权,使上市公司长期吃哑巴亏。有的 “应收款项”信息披露遮遮掩掩,有的硬是哭穷赖着不还。中小投资者成为真正的利益损失者,经常性无辜地掉进“应收款项”窟窿里。以ST重机为例,导致公司戴上ST帽子的2000年度亏损主因是天津造船厂破产。天津造船厂所欠货款5022万元因破产无法归还,使ST重机形成坏账损失并计入管理费用,造成管理费用高达10790.34万元。在主营业务利润有6340.55万元的情况下,ST重机2000年度净利润反而亏损4656.67万元。早已明知天津造船厂欠款难以收回的ST重机,没有在1999年年报和2000年中报中作出相应披露,只是循规蹈矩地按照应收账款年限计提一定的坏账准备金。据称,ST重机当初“隐藏”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协调解决两家分了家的下属公司间的债务问题。

上一篇:会计处理方法--以股抵债

下一篇:《企业财务通则》实施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