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论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7-18 10:18

  摘要:财政部2006年2月16日颁布,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的《》虽然对资产减值进行了多处改进,但仍然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缺口。本文主要从资产减值的发展阶段入手,分析了企业利用新准则进行的利润操纵,并提出了控制企业利润操纵的相应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利润操纵

  一、我国资产减值的发展阶段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原先的不成熟逐渐转变为与国际准则相趋同。1992年,财政部颁布的《》首先对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作出了规定。1998年1月,第一次对股份有限公司提取的资产减值准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对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000年,在新颁布的《》和《》及补充规定中,除了原来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外,又新增加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分别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将原来的四项减值扩大为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直至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第一次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该准则与原《》中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相比,首先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和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其次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适用于新准则,并且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最后,准则对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等分别 做了详细的操作指南,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新颁布的准则也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

  二、资产减值准则的有关规定为利润操纵留下了较大空间

  1.资产减值确认方式多样化。准则中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按单项资产、资产类别、资产组、总部资产或现金产出单位等方式进行。对于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等可以采用单项资产计提、可以采用资产类别计提、还可以按全部资产计提减值。对于不同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这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和企业的需要灵活选择,使减值具备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资产减值的计量过于依赖职业判断。公司在确认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用到短期投资市价、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的可收回金额等与历史成本进行对比,其中涉及到的计量属性“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是目前在理论界倍受争议的几个概念,如果说短期投资的“市价”还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那么“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于人为判断了,这才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留下来空间。

  3.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依然很强。新的《》对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在制度上仍然存在不够具体的地方,由于只规定了对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各项资产采取一定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企业自由的选择采用何种具体方法及什么样的计提比例。这种机动性会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契机,企业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三、防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控利润

  由于新准则只是限制了企业通过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但是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短期投资等项的计提和转回,因此这两者的计提和冲回必将成为上市公司调控利润的主要通道。

  特别是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的遗漏点和规范不明确的地方,应提减值而不提减值使原本亏损的公司不再亏损;为了保证第二年的业绩,制造扭亏为盈的假象,在前一年度巨额计提减值;为了保牌,摘掉ST*的帽子,将以前年计提的减值在本年度内大量冲回,粉饰利润等等。因此,为了防范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控利润,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监管。通过在市场上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改变国有股持有者身份不明的情况,逐步完善产权关系,保证大股东与企业中小股东利益的一致性,避免“一股独大”,同时加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监管力度,引入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限制高管人员在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机会主义行为。

  2.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加强明晰性和可操作性。在我国目前强调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情况下,不允许转回资产减值是现实的选择,有利于防止公司滥用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调节利润,但是允许转回资产减值可能有利于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同时也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新准则中大量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工作者更多的要依靠职业判断,但是在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准则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应谨慎地确定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范围、谨慎地赋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权。

  3.健全信息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完善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和资产评估体系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市价得以公正合理的确定和公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定期公布有关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提供直接依据。

  4.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加大外部监管力度。由于注册会计师是以第三者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鉴证意见,其在检验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客观可靠性方面有绝对的发言权,因此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至关重要,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惩戒力度,抑制管理层的不当行为,确保独立审计的公正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孔龙郭恒泰:试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财会研究,2008(2).

  [2]颜嘉川: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决策与经济,2007(4).

  [3]于波邓菁晖杨镇澜: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财务与会计,2001(7).

上一篇: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主要变化与影响

下一篇:存货会计中税金的会计核算方法改革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