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
摘要:生物资产是农业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不可或缺的资产,其确认和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生物资产计量规定的差异加以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必然性。
关键词:生物资产;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
一、生物资产的特征
我国新会计准则《》准则所定义的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与国际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活的动物或植物的概念完全相同。而我国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物资产不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点,它还有与其它资产不同的生物特性,主要是指生物资产具有生命、是自然生产力形成的价值、生长周期长期性以及部分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等特征。“资产计量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被计量对象的合理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各项资产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汤云为,1997)由于生物资产作为计量对象的特殊性,在会计计量上必然要选择符合生物资产特性的计量模式。
二、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对资产本质的理解
从资产定义的演进过程看,对资产本质的理解主要归集为两种观点,资产的成本观和价值观。资产的成本观立足于资产取得的耗费,强调资产的客观存在性和可计量性,认为资产是剩余成本或未耗用的成本,将资产的原始购置价格作为合适的期初余额,对以后如何估价不予考虑。因此计量模式是面向过去,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资产的价值观立足于资产的未来使用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资产实质是企业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体现。理论上计量是面向未来,选择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现行权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采用了资产的价值观。从现实经济环境的发展来看,资产的价值观和成本观都将对资产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国平,2003)
(二)会计目标的选择
受托责任观是从会计信息提供者(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出发,选择的计量模式应能够反映管理当局对受托者的履行情况,倾向于采用原始成本计量模式。决策有用观是从信息使用者(外部的利益关系人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制机构、一般公众等)的角度出发,资产计量的结果能够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关,倾向于在资产计量中采用现时成本计量模式或其他。
(三)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选择与权衡
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可靠性和相关性,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信息应当达到二者的统一,但有时会出现矛盾。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立足点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权衡,如果可靠性为主,则倾向于历史成本计量;如果相关性为主,则倾向选择其他计量方式。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企业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还很不完善,为了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多数人认为,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更为重要。
(四)经济环境或市场环境的成熟度不够
一般而言,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计量属性,都要以能够符合经济环境的规定性为其基本前提。(葛家澍,2003),尽管公允价值是一种理想的计量属性,但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优势还需要有相应环境基础,其采用通常需要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要拥有健全而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等,在一个条件不具备的经济环境中过多地使用公允价值,如果不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加以严格地限制,可能适得其反。
三、中外生物资产准则中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现实比较
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且规定只有在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而IAS4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明确规定除了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以外,生物资产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均应按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的损益账户。在公允价值无法确定,其他估价方法明显不可靠以及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假设对初始确认无法成立的情况下,生物资产应按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IAS41也指出,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旦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减去预计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
四、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原因
运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是过去发生的,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些信息可能与现实不符,即相关性较弱。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正好弥补了其相关性不足的缺陷,但同时由于在计量的过程中存在估计、判断,因此又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以上中外生物资产准则中生物资产计量模式的现实比较中。考虑到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等因素对生物资产计量的影响,我国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仍然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而仅在特定条件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农业企业总体上是属于小规模微利企业,且以家庭经营为主,这类企业通常不要求且其也没有能力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而目前我国以农业为主业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仅40多家。加之,我国地区差异大,农业结构差异大,目前我国生物资产计量的公允价值还难以现实。
第二,我国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都很不发达,信息化程度较低,不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取得公允价值需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从农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取得完整的信息还比较困难,因而无法确定公允价值。所以我国目前直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的市场条件还不成熟。
第三,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规范,资本市场不够成熟,完整的资产评估体系、完善的债务重组法律法规等外部条件不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作用受到限制。农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的处理结果会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的波动。公允价值计量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告的手段,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
第四,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在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中,整体素质不高将直接影响职业判断水平,从而制约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第五,诚信虽然是道德的范畴,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了诚信,完整的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无法忠实执行。因此,必须建立对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而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是非常不利的。
第六,在市场上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因此,在选择计量模式时不得不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若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过高,则企业很可能会放弃采用公允价值而采用历史成本。
综上所述,我国在现阶段对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模式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公允价值的若干优点以及国际趋同的实际要求,我国在最新的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生物资产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我国目前对于生物资产的计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宏观环境(农业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诚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微观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的不断完善,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来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全省. 《生物资产会计的探讨》. 中国农业会计,2002.年第7期.
[2] 张心灵,王平心. 《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 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3] 张心灵,王平心. 《农业生物资产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当代财经》,2004年第10期.
上一篇: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