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财务目标、会计目标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发布时间:2015-07-24 10:14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目标是一个以企业价值最大为主导的层次结构,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提供财务管理所需信息是会计的重要作用;会计政策选择是决定会计信息的主要因素,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要从属于会计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财务目标 企业价值 会计目标 会计政策选择

  一、企业财务目标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层次结构

  现代企业是财务主导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成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如何设置财务目标,发挥企业资源配置的基本职能,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也存有很多争论,纵观这些成果与争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规范性目标;一类是实证性目标。规范性目标是研究的主流,研究应如何约束企业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证性目标研究企业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目标,如陈共荣(2003)认为“企业只能是企业所有权拥有者的企业,财务的基本目标也只能由企业所有权拥有者的目标所决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证性财务目标。有些争论即是未能区分这两类目标所致。以下本文就规范性目标展开讨论。

  在众多的财务目标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较为普遍接受的选择,这是由于它具有其他目标所没有的优点,克服了其他目标的缺点。为了解决可计量性的问题,现有文献大都把企业价值定义为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或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上市公司即指股票市价)。但企业现金流量的现值难以确切计量,股票市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能反映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而且股票市价多变,不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化。

  企业的产出是一个多变量函数,任何一个单一的数量指标和经济指标难以概括企业的价值。而且马克思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价值和价格是有区别的,我们决不能简单地将企业价值等同于企业在市场上的价格。价格通常反映企业的价值但不总是等于其内在价值,甚至经常不等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应对企业价值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这里的价值应指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即指客体和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客体自身的尺度和主体的内在尺度的统一,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和满足。企业价值不仅应包括经济价值也应包括社会责任价值等。所以企业价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涵盖其他如利润、股东权益等指标。企业的存在就在于它对社会的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具体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层次结构。在这个层次结构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处于最高层次,是企业财力活动的最高目标,这目标是指导性的,不是操作性的,在实务中,需要其他目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最大化等作为补充。

  二、会计目标及其与财务目标的关系

  与对财务目标的研究一样,针对会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的研究也有规范性目标和实证性目标之分,如国外研究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就属于实证性目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会计的目标定义为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信息属规范性目标,我国研究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合法性、公允性也属于规范性目标。

  会计目标也是一个层次结构,林钟高(2001)提出了会计目标的三分法,将会计目标分为终极目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基本目标(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具体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财务会计报告,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基本准则》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确定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关系要从会计和财务的关系谈起。财务与会计是企业的两种不同的活动,它们的对象、职能、方法等各不相同。财务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对象是资金运动,是用以货币表示的价值形式管理企业资源,职能是为企业的筹资、投资等活动提供服务。

  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关于会计的本质,国外还有受托责任观,也有管理活动论。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研究需要,是观察会计的不同方面得出的结论。而且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两种观点并不冲突,信息系统论可以涵盖受托责任观和管理活动论,我国的会计准则将信息系统和受托责任并列作为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并不是资金运动本身,而是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属于信息流,从而规定了会计的性质是对资金运动所形成的信息是直接管理,而对资金运动本身只是间接管理,主要职能是提供企业内外部主体决策所需的信息。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分为内外两部分。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如财务预算、财务预测等都要用到会计信息,现金流量表更是与多项财务管理职能相关,财务会计所强调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的关联性增加。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职工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是否将资源投入企业做出决策,而这些决策又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薪酬管理等财务管理活动。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及其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关系

  会计要用量化的数字记录企业的外部交易和内部事项,会计系统的最终成果是用财务报告的形式体现的。由于量化信息只能近似表示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数字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判断的结果,这个人为判断的过程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系统的结果起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就是会计系统的结果。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也有规范性目标和实证性目标之分,如国外研究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就属于实证性目标,即研究实务中企业是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会计的目标定义为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信息属规范性目标,即研究应如何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我国研究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合法性、公允性也属于规范性目标。

  从以上会计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来看,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应从属于会计目标。会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终极目标也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正是为了实现此目标,才需要将相关可靠的信息提供给各相关主体,进而产生了各种提供会计信息的方法。在终极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下,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样需要有一个层次结构,即会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笔者赞成会计目标的三层次划分法,但终极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代替资源有效配置更为妥当。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将终极目标定位于资源配置不能体现企业这种特定形式。在企业已成立,既定资源已投入企业的条件下,会计的终极目标是发挥这些资源的最佳用途,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否继续追加资源的目的和依据也是能否使企业产生更大的价值,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也是将资源配置到能产生更大价值的企业中去。即使企业即将破产,会计的终极目标也是使企业的现有资源发挥最佳用途。如果企业不存在了,会计主体也就无从谈起,资源配置方式也就由企业让位于市场。

  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会导致不同的会计报告数字,即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会计后果,同时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分配,并最终影响企业价值。所以会计政策选择的终极目标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由于会计政策选择是为会计服务的,所以其基本目标应是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报告,具体目标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合法性、公允性等。

  四、结论与启示

  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会计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从属于会计目标;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其中财务所需信息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方面,而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信息,所以会计目标要从属于财务目标。三者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层次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不应只从会计角度出发,要考虑其他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的需要。

上一篇:新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下一篇:长期股权投资增减资对后续合并会计报表列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