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公允价值的关键在于执行
完善公允价值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执行公允价值准则,确定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价值。这是记者在采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陈晓时了解到的。
公允价值原为解决危机而生
“执行公允价值准则实际上是一个进步。公允价值帮助我们揭示了风险,我觉得这也是公允价值最大的贡献之一。如果没有公允价值会计,这个泡沫还会再延续下去。”陈晓告诉记者。
陈晓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最大的教训是由于公允价值得以及时地放大风险,从而及时地揭露出来的。“这也是公允价值最早的出发点。”以安然事件为例,安然公司因为没有用公允价值,一直价格都是上扬的,会计报表又没有反映出来资产的真实价值,投资者也没有预料到价值会下跌。这一次金融危机说明了,价格不仅会往上走,也会往下行。华尔街的根本问题不是公允价值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机制问题,他们的报酬机制问题。这也是道德风险问题。高管的奖金和升职只和上行相联系,不和下行挂钩。
下行的时候,高管卷钱走人了,也没有任何机制将钱从他们的身上 拿回来。
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一些储蓄及住房贷款机构利用会计手段掩盖问题贷款,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正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
会计通常是历史工具,数据可能离现实很远。但是,我们的会计信息讲求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公允价值和其他的计价模式相比,它更加注重价值的相关性,而从可靠性方面来说,是相对较弱,但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际上,在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两者之间,会计做了一个权衡取舍。“如果我们让投资者和监管者知道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在看到公允价值报表的时候,就会自己分析。我们不能够把投资者当做傻子,那等于把我们自己当做傻子。”陈晓说。
用市场的方法判断公允价值
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在政府和华尔街的压力之下,终于投票放松公允价值定价准则,允许公司在为包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资产定价的时候使用“自己判断”的方法,并且该会计法则在2009年一季度报表中体现出来。
“经济都有一个周期,一般都是15个月左右。美国的周期大概是在12到18个月。如果在市场开始活跃、价格往上走的时候,限制了公允价值,实际上也是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陈晓告诉记者。
为什么问题都是在衍生品上面出现的,而且往往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衍生品,比如说次级贷,其交 易实际上不是很频繁的。
陈晓认为“它们揭示了公允价值的漏洞”。公允价值并没有和交易量挂钩,缺乏一个指标来说明多大的交易量是活跃的。所以我们也就不能确定市场“公允价值”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价值。市场价格太高的时候,或者价格太低的时候,都会存在这个问题。这就需要人为地来划一道界线,当交易量降低到某一个点的时候,需要人为地来判断,价格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不管交易量是多少,都应该用市场的方法来判断公允价值是否合理。在经济低迷的时候,由于交易量太少,市场价格会变得不可信了,也会引起恐慌,投资者会担心价格来自于操纵。
对此,陈晓说,就他所做的研究来看,中国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不频繁的。我们的衍生品本来就很有限。股票的交易量能够看得到,而且在企业的资产中占的比重很小。所以这个问题,在现在的中国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即使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价,都记为0,对于中国的企业业绩的影响还是很小,除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我们怎么去执行公允价值?陈晓说:“市场交易是最高的境界,不一定是以有偿交易为准。”当市场交易最充分的时候,公允价值非常容易确定。如果只有一笔交易量体现出来的价格,用公允价值来看齐的话,就很容易被操纵。因为公允价值一定要有交易量在后面做支撑。在实行公允价值的时候,需要考虑交易本身的活跃性,标准在于市场的活跃程度。
针对如何才能进一步去衡量交易的活跃程度,陈晓承认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即使活跃的交易没有了,还可以有别的方法计量会计信息,比如说重置成本法或者净现值法。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需要我们非常谨慎地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