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西部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29 08:57
——西部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当前,为配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各地政府本身也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宏观上都在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积极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苦苦支撑着西部地区脆弱经济的企业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大都是解决就业人口较多的国有企业,包袱重,资金少,技术水平低,面对东南沿海及外商资金的涌入,我们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提高竞争力是决定此次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西部地区企业中,虽然面对的困难因素较多,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为取代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泰罗科学管理学说”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主要依靠的是信息,企业经营决策中依靠的信息90%来源于企业会计信息。就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西部地区)会计大都还在沿袭原来的处理方法,手工操作,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即使采用电算化,也未从实质上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会计提供的信息未能及时、有效的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在通过笔者对西部许多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调查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西部地区企业如何加快自身会计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信息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说,其作用已毫无疑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信息经济社会(1982年,奈斯比特《大趋势》)或知识经济社会(1990年,联合国相关机构)。1996年,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其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首次提出并强调了信息和知识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人们对知识经济的提法早已不再陌生,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正积极地适应和参与、融入到这场无形的变革中。经济进程中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大于27%),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不但创造新的工业群,而且已经扩散到农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必然导致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报告体系、职能、方法进行重构。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必将对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及挑战。管理方法的变革必将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西部地区企业来说,更应紧紧抓住目前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真正认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建立起高效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在当今激烈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西部地区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分析
我国电算化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几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其中一部分已经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靠计算机有效运行完成记帐、算帐、报帐任务。并且已组建了几百家专门开发和营销会计软件的专业公司。但是通过笔者对西部地区企业调查后发现,西部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由于以下原因,目前其现状还不尽人意。
首先,起步较晚,我国电算化事业是于文革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切经济活动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计算机就开始在会计中应用,而诸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更早在1965年就陆续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70年代又研制出决策支持系统,从8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又引入了决策支持系统。而西部企业由于信息相对较为落后,又未处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所以其电算化基本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许多企业基本于1995年才开始,并且普及率较低,多数单位也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这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及拥有完整、领先的技术支持相比较,西部企业电算化目前大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对其重要性认识及电算化质量都不尽人意。
其次,人们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许多企业对信息技术及信息经济漠然视之,不愿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投入资金,即使企业效益较好的单位也是如此,许多单位仅仅几台计算机,大都应用于打印文件(特别是一些极具潜力的中小企业),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所以电算化普及率还不高。许多企业只是应付检查或流于形式,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方面都未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所以,即使进行电算化其核算技术也相对落后,根本未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在我国企业中都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再次,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本身处于人才匮乏及技术上相对较为落后的地位,这也制约着我国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而现有人才基本集中于沿海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电算化人才十分匮乏,企业本身也不注重培养及留住人才。
当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和积极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财政部制定的宏观政策下,如何制定适应本地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措施也是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未来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及对目前电算化现状的冲击
传统会计模型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分工及经济理论上的,是同工业经济社会环境及手工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经营活动、工作重心都将发生变化,都将对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发生冲击。具体表现在对信息成本的核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计价,会计流程、会计报告、会计理论的变革等,我国学者已经在这些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这里主要探讨信息经济社会随着IT技术对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相应对会计处理方法的新要求并同时引起的管理方式变革。西部企业更应时刻关注这些变化,以随时加以调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的各方面新的要求的满足提供可能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出现很快就应用于会计业务处理。人们从此就着手开始研究如何完善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至今已经有上千种会计核算软件为会计工作服务,这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效率及效果。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很方便地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远程数据传输与查询。传统会计的手工凭证、帐簿将完全被电子凭证、电子帐簿所取代;相应的帐务处理程序也不复存在;跨国公司的远程管理、网上交易、电子货币、数据银行、虚拟企业等一系列知识经济的新内容将对我们现行的电算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而现行的电算化技术大都停留在按传统会计模式进行组织核算,只不过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工具而已,特别是在我国,这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新要求。而目前,会计界对经济进程中的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及结算形式的会计核算及管理还未来得及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革,所以,研究这些变化,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对会计的先行理论体系,操作规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也势在必行。今后开发的会计软件功能也将越来越强大,核算更加规范化,智能化。 [责任编辑:编辑部]
当前,为配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各地政府本身也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宏观上都在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积极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对于苦苦支撑着西部地区脆弱经济的企业来说,由于历史原因,大都是解决就业人口较多的国有企业,包袱重,资金少,技术水平低,面对东南沿海及外商资金的涌入,我们如何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提高竞争力是决定此次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西部地区企业中,虽然面对的困难因素较多,但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为取代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泰罗科学管理学说”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决策主要依靠的是信息,企业经营决策中依靠的信息90%来源于企业会计信息。就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西部地区)会计大都还在沿袭原来的处理方法,手工操作,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即使采用电算化,也未从实质上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会计提供的信息未能及时、有效的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在通过笔者对西部许多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调查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西部地区企业如何加快自身会计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信息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来说,其作用已毫无疑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信息经济社会(1982年,奈斯比特《大趋势》)或知识经济社会(1990年,联合国相关机构)。1996年,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将其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首次提出并强调了信息和知识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人们对知识经济的提法早已不再陌生,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正积极地适应和参与、融入到这场无形的变革中。经济进程中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大于27%),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不但创造新的工业群,而且已经扩散到农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必然导致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报告体系、职能、方法进行重构。I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必将对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及挑战。管理方法的变革必将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于西部地区企业来说,更应紧紧抓住目前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到真正认识信息的作用,利用信息,建立起高效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在当今激烈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西部地区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分析
我国电算化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几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其中一部分已经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靠计算机有效运行完成记帐、算帐、报帐任务。并且已组建了几百家专门开发和营销会计软件的专业公司。但是通过笔者对西部地区企业调查后发现,西部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由于以下原因,目前其现状还不尽人意。
首先,起步较晚,我国电算化事业是于文革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切经济活动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计算机就开始在会计中应用,而诸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则更早在1965年就陆续建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70年代又研制出决策支持系统,从8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又引入了决策支持系统。而西部企业由于信息相对较为落后,又未处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所以其电算化基本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许多企业基本于1995年才开始,并且普及率较低,多数单位也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这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及拥有完整、领先的技术支持相比较,西部企业电算化目前大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对其重要性认识及电算化质量都不尽人意。
其次,人们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许多企业对信息技术及信息经济漠然视之,不愿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投入资金,即使企业效益较好的单位也是如此,许多单位仅仅几台计算机,大都应用于打印文件(特别是一些极具潜力的中小企业),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所以电算化普及率还不高。许多企业只是应付检查或流于形式,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方面都未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所以,即使进行电算化其核算技术也相对落后,根本未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在我国企业中都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再次,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本身处于人才匮乏及技术上相对较为落后的地位,这也制约着我国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而现有人才基本集中于沿海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电算化人才十分匮乏,企业本身也不注重培养及留住人才。
当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和积极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财政部制定的宏观政策下,如何制定适应本地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措施也是西部开发中西部地区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未来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及对目前电算化现状的冲击
传统会计模型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分工及经济理论上的,是同工业经济社会环境及手工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在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经营活动、工作重心都将发生变化,都将对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发生冲击。具体表现在对信息成本的核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计价,会计流程、会计报告、会计理论的变革等,我国学者已经在这些方面提出了许多见解。这里主要探讨信息经济社会随着IT技术对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相应对会计处理方法的新要求并同时引起的管理方式变革。西部企业更应时刻关注这些变化,以随时加以调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的各方面新的要求的满足提供可能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出现很快就应用于会计业务处理。人们从此就着手开始研究如何完善会计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至今已经有上千种会计核算软件为会计工作服务,这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效率及效果。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很方便地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远程数据传输与查询。传统会计的手工凭证、帐簿将完全被电子凭证、电子帐簿所取代;相应的帐务处理程序也不复存在;跨国公司的远程管理、网上交易、电子货币、数据银行、虚拟企业等一系列知识经济的新内容将对我们现行的电算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而现行的电算化技术大都停留在按传统会计模式进行组织核算,只不过是借助于计算机这一工具而已,特别是在我国,这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新要求。而目前,会计界对经济进程中的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及结算形式的会计核算及管理还未来得及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改革,所以,研究这些变化,结合会计学科的特点,对会计的先行理论体系,操作规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也势在必行。今后开发的会计软件功能也将越来越强大,核算更加规范化,智能化。 [责任编辑:编辑部]
下一篇:论开发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