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管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7-02 14:53
[摘要]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 会计 电算化对 企业 信息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能使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管理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管理 内部控制
随着 科学 技术的 发展 , 计算 机的运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电子 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如何在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
1.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1) 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计算机会计中,由于会计处理高度集中在计算机内部,其处理高度自动化,而且会计信息主要载体变为磁介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帐务的集中化处理,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输入由会计人员操作外, 经济 业务的记录和加工、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等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手工条件下的一些控制措施,在计算机会计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进行平行登记、账账核对、账证核对等,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核算程序的变化,这些控制已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其次,手工会计中的一些平衡检查在电算化会计中将移入计算机系统内部,通过计算机程序体现出来。如,记账凭证的借、贷平衡效验;账户中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的检查;各核算业务模块间数据的核对;报表数据的钩稽关系检查、会计平衡的等式的检查等等。因此手工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电算化条件下已难以发挥其作用。
(2)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再加之计算机系统更具隐蔽性,因此,其控制的内容更加复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计算机会计人员的重新分工和新的内部牵制;系统安全控制以及系统开发、系统资料文书化控制;系统的组织和操作管理控制;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因而很 自然 地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实行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自动化、控制的程序化,各种手续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统一。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 网络 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2.对 企业 管理的影响
使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是国家 经济 运行的主体,企业总体经营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 发展 。因此实施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基础,是核心。那么,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内容呢?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 计算 机、 网络 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 电子 商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 现代 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会计 信息是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依据,不准确或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决策的偏差或错误,质量控制是会计法规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会计法》作出了两方面规定:一是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质量由于系统内部控制的严格规范,减少了人为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实,删改等,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素质。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当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所见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而且这些会计人员操作很慢,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造成财务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
2.建立和加强计算机环境的安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中,主要财务数据都保存在计算机中,一旦计算机遭到损坏,将使计算机中保存的会计资料永久丢失。因此要建立计算机的环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安装,装有财务数据的微机不能同时上互联网等。
3.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才能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会计业务发生变化时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会计部门应设立系统维护岗位,设立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根据不相容原理,该人员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4.建立上机操作控制制度,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保障会计资料的安全、准确、完整,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进入机房的人员不能随意操控用于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②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如需离开,应退出工作界面,等回来后重新进行登录。③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④数据录入员对输入的数据如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⑤对于外来的移动存储介质,在应用前必须进行杀毒处理。⑥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应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⑦要做好数据备份,包括每日工作完成后进行备份、周备份、月备份等。
5.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下的档案除了与传统会计下相同的纸制会计资料,如打印输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外,还包括存储会计资料和程式的光盘及其他存储介质,这些档案的管理与纸制档案的管理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为防止发生损害,应通过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一般包括:①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②采取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的磁盘介质应贴上保护标签,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防磁的地方,最好进行双备份或三备份,并存储于两个空间位置不同的地方分别保管。③对保存的磁盘介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资料丢失。④对于磁盘介质原则上不予外借,如有必要,可采取复制的办法借出。如果原件借出,必须严格进行登记并告之其使用办法,收回时应严格检查存储内容的完整性及安全性(是否染毒或删除文件等)。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企业管理再上一个台阶。但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要使它发挥最大作用,还得在技术制度上加以改进,使之能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管理 内部控制
随着 科学 技术的 发展 , 计算 机的运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电子 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如何在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的同时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质量的影响
1.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1) 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计算机会计中,由于会计处理高度集中在计算机内部,其处理高度自动化,而且会计信息主要载体变为磁介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
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帐务的集中化处理,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输入由会计人员操作外, 经济 业务的记录和加工、会计报表的生成和查询等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种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手工条件下的一些控制措施,在计算机会计中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进行平行登记、账账核对、账证核对等,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核算程序的变化,这些控制已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其次,手工会计中的一些平衡检查在电算化会计中将移入计算机系统内部,通过计算机程序体现出来。如,记账凭证的借、贷平衡效验;账户中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的检查;各核算业务模块间数据的核对;报表数据的钩稽关系检查、会计平衡的等式的检查等等。因此手工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电算化条件下已难以发挥其作用。
(2)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改变
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再加之计算机系统更具隐蔽性,因此,其控制的内容更加复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计算机会计人员的重新分工和新的内部牵制;系统安全控制以及系统开发、系统资料文书化控制;系统的组织和操作管理控制;系统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因而很 自然 地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实行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自动化、控制的程序化,各种手续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统一。
(3)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 网络 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使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是国家 经济 运行的主体,企业总体经营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 发展 。因此实施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基础,是核心。那么,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内容呢?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 计算 机、 网络 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 电子 商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 现代 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会计 信息是各单位各部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依据,不准确或错误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决策的偏差或错误,质量控制是会计法规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为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会计法》作出了两方面规定:一是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质量由于系统内部控制的严格规范,减少了人为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实,删改等,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素质。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当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所见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而且这些会计人员操作很慢,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造成财务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
2.建立和加强计算机环境的安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中,主要财务数据都保存在计算机中,一旦计算机遭到损坏,将使计算机中保存的会计资料永久丢失。因此要建立计算机的环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安装,装有财务数据的微机不能同时上互联网等。
3.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才能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会计业务发生变化时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会计部门应设立系统维护岗位,设立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根据不相容原理,该人员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4.建立上机操作控制制度,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保障会计资料的安全、准确、完整,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进入机房的人员不能随意操控用于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②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如需离开,应退出工作界面,等回来后重新进行登录。③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④数据录入员对输入的数据如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⑤对于外来的移动存储介质,在应用前必须进行杀毒处理。⑥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应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⑦要做好数据备份,包括每日工作完成后进行备份、周备份、月备份等。
5.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下的档案除了与传统会计下相同的纸制会计资料,如打印输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外,还包括存储会计资料和程式的光盘及其他存储介质,这些档案的管理与纸制档案的管理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为防止发生损害,应通过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一般包括:①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②采取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的磁盘介质应贴上保护标签,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防磁的地方,最好进行双备份或三备份,并存储于两个空间位置不同的地方分别保管。③对保存的磁盘介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资料丢失。④对于磁盘介质原则上不予外借,如有必要,可采取复制的办法借出。如果原件借出,必须严格进行登记并告之其使用办法,收回时应严格检查存储内容的完整性及安全性(是否染毒或删除文件等)。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企业管理再上一个台阶。但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要使它发挥最大作用,还得在技术制度上加以改进,使之能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上一篇:浅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