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会计电算化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02 14:54
  摘要: 会计 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及内部控制制度,使财务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准确程度,使会计工作能更好的满足 企业 管理的实际需要。从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进而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 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并 总结 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更适用于我国的会计行业,使会计工作变得轻松,会计数据变得准确,会计管理变得安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实践;影响;对策
  
  1 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1 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账务处理方式
  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 计算 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算账、对账、结账、转账以及编制报表和会计核算数据分析等工作。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财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1.2 将改革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原来账薄之间相互核对的查错纠错控制不复存在。由于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人工预算,人工不能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内部控制工作必须由计算机通过专门程序进行,这种内部控制的部分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进行控制拓展到对软件、硬件、运行环境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控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控制、系统使用权控制、输入输出正确性控制、操作程控等。
  
  1.3 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 经济 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 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的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及其重要的工作。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都要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才能满足这种需要。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动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年会计制度的改革。
  
  2 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3)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待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286、386……一直到奔腾4,机型换了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xe开发的dos版上。(4)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2 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3 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1)安全性与保密性差。
  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容易产生问题。
  (2)各核算模块间缺乏衔接。
  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2.4 对 会计 组织机构及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 计算 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 发展 很快,几年时间,计算机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 考试 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工作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企业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需要大量的高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同时又懂得会计知识的全面人才,但这样的人才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而是根据企业实现不同的电算化方式,对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3 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3.1 增强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以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方式、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3.2 增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 法律 ,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电脑 网络 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三是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人手,明确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职责分工,对各类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权限资格进行严格的审察与控制,保障电算化会计信息安全、有效、正常地运转。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四是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五是强化身机线索制。六是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加强数据的保密和保护。在数据进入系统时必须加一些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七是建立操作管理制度,可以考虑硬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及其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
  
  3.3 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代此行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护。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要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采用双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将其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可以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
  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数据的结构不可以相同,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备调阅或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3.4 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着力培养专业人员
  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3.5 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

下一篇:简析会计网络电算化应用后的信息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