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发布时间:2015-07-02 14:54
【摘 要】为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1.会计软件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劣的主要指标。从目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种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出路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2.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开发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众多,但其功能却大同小异,大多数基本上包括账务、外来账、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一些模块,主要功能是核算,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不具备,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每个企业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控制,事后要组织好核算和分析,因而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
3.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核算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4.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
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数据库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软件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未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另外,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保密性弱,很多软件中的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即使算不上“电脑高手”,他往往也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的破坏数据。
(二)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
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应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一)会计软件开发人员知识结构构成不合理
我国会计软件开发初期主要由计算机人员为主进行开发,他们计算机专业知识甚多,而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方面知之甚少,因而造成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只有既通计算机又通会计,甚至还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活动的人才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用“电脑”代替“人脑”的初衷。
(二)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
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不少地方,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很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部门未能将其摆到应有的位置,基本上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单位本身的事,财政部门不要干预,因此,未能进行有利的推动,单位的领导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买台微机给财政部门,手工记账与微机记账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用微机打出字记账清楚,搞不搞无所谓。而且有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解决对策
(一)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是由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及广大的职员营造和构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三是会计制度的设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由财会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专业人才固然必不可少,但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要。报账型会计是以程序化工作为主,但管理型会计则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针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因此必须健全预算收支和原始凭证审核等制度。否则,就会导致假账真算现象的发生。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因计算机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
第三,改变财务管理形式和方法。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将这种工具成功的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为财务管理决策服务。
(三)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计最为适用的会计制度,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使培训受到实效。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作为财务管理者,真正实现为企业当家理财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肖晓冬.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黑龙江财会,2001,2.
[2]沈军,崔伟智.浅谈会计电算化实现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2.
[3]张毓.浅议会计电算化.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1.会计软件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
“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劣的主要指标。从目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种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出路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2.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开发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众多,但其功能却大同小异,大多数基本上包括账务、外来账、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一些模块,主要功能是核算,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不具备,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每个企业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控制,事后要组织好核算和分析,因而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
3.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核算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4.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
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数据库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软件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未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另外,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保密性弱,很多软件中的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即使算不上“电脑高手”,他往往也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的破坏数据。
(二)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
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应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应对会计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会计软件开发人员知识结构构成不合理
我国会计软件开发初期主要由计算机人员为主进行开发,他们计算机专业知识甚多,而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方面知之甚少,因而造成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只有既通计算机又通会计,甚至还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活动的人才开发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用“电脑”代替“人脑”的初衷。
(二)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到位
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要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不少地方,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很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部门未能将其摆到应有的位置,基本上认为会计电算化是单位本身的事,财政部门不要干预,因此,未能进行有利的推动,单位的领导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买台微机给财政部门,手工记账与微机记账效果是一样的,只不过用微机打出字记账清楚,搞不搞无所谓。而且有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解决对策
(一)更新认识,转变观念
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意义,并且树立以财会人员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计算机是人们引入会计工作的先进工具,而不是会计工作的全部;二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是由财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及广大的职员营造和构建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离不开运行环境;三是会计制度的设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各种预测和规划工作主要是由财会人员完成,会计专业人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计算机专业人才固然必不可少,但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加重要。报账型会计是以程序化工作为主,但管理型会计则以非程序化工作为主。针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而只能是财会人员的工具。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
第一,加强预算收支和凭证审核制度。要使电算化会计输出数据真实可靠,首先必须保证输入的数据真实合法。因此必须健全预算收支和原始凭证审核等制度。否则,就会导致假账真算现象的发生。
第二,完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因计算机的采用而改变或削弱。除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同样适用外,电算化会计系统还必须从系统控制方面给予加强。
第三,改变财务管理形式和方法。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工具,将这种工具成功的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必须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的特点,为财务管理决策服务。
(三)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设计最为适用的会计制度,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使培训受到实效。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作为财务管理者,真正实现为企业当家理财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肖晓冬.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黑龙江财会,2001,2.
[2]沈军,崔伟智.浅谈会计电算化实现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2.
[3]张毓.浅议会计电算化.中国会计电算化,2003,2.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谈会计委派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