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 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1. 知识经济要求重视和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各单位各部门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准确的相关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毫无疑问的,这样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和要求。
2. 社会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我国加入WT0后,各单位对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从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显然,传统的会计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3. 管理的要求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和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者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会计电算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有利于提高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起步阶段。1983年以前,我国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这一阶段,也称缓慢发展阶段。早在1980年,国家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第二年八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中国人民大学一起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的电子计算机讨论会,在本次讨论会上决定要在会计中试用计算机并称之为“会计电算化”,这个决议标志中国的会计电算化开始起步,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 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达到了高潮。然而,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不确定性、水平低重复开发现象时有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也开始进行了“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3. 创新和制度化阶段。这个阶段是在1989年到1996年,这是创新化和制度化的阶段。在知识经济到来的同时,计算机不断迅速发展,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财务管理从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管理型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加速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 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全面。与西方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相对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到目前还未成熟。很多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管理方法和流程的深刻影响。
2. 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会计软件标准不统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规格,单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标准不_,琳琅满目,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不完全相同。(2)软件管理功能较差。我国会计软件基本功都包括报表、总账、往来核算、存货、工资、固定资产等一些模块,主要职能是核算,缺乏决策、控制、分析等关键性的管理功能。3)会计软件接口不兼容。软件公司的软件没有统一的接口,购买的财会软件和本单位已用的软件由于模式、使用方法、数据接口都是不同的形式,不能联在一起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数据无法交换,从而很难形成一体化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4)一些软件中的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由于会计软件开发人员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不熟,而导致部分模块和程序经常出现故障,出了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好的开展和发展。
3. 会计电算化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比较薄弱,数据容易损坏丢失,有些软件的数据库也容易通过工作站进行访问和修改,留下安全隐患和漏洞。而且很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真正作到联网事务处理,很难真正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共早。
4. 会计档案保管方面存在缺陷。目前,许多单位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单位在会计资料保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单位将计算机中的会计资料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打印出来的资料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字迹逐渐不清楚的情况,这样的资料在保管中根本就无法达到保存的期限,采用这种做法对单位的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对计算机中的电子档案不进行备份,这样会导致档案保存中出现不完整的情况。另外,工作人员习惯用软盘和U盘存备份材料,由于软盘和U盘易丢、易坏,容易丢失数据,而且数据不易恢复,很难处理。
四、加强和改进电算化的措施
1. 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指的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对会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以提高财会核算及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因此单位全体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领导和会计人员更要起带头作用,转变想法和观念,不仅要重视计算机方面的因素,也要重视工作人员的因素,要意识和想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光是核算方法和核算工具的转变及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自身也是一次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使会计工作人员从复杂和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决策及资金分析,这样即可促进单位经济方面的发展,又可大大提升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2.要统一和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规格标准,保证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质量。1)统一和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施标准,尽快制定出一些相关具体法规和政策,通过政府、财务主管理部门、会计协会等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标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销售单位和开发部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2提高软件管理方面功能,满足软件使用者的需要,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3)结合单位和自身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不要只选品牌和先进的产品,保证本单位使用的软件接口一致。4)要加强软件的质量方面监督以及强化商家售后的服务态度等,要大力提高会计电算化软件质量。
3. 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0)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会计制度,对损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控制,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有一个优良的工作环境。⑴建立计算机机房制度,制定机房防火、防盗、防水等防护措施,以及不定时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等。另外,计算机机房要保证有专人管理。3健立健全对电脑不法分子、黑客、病毒等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定时更新杀毒软件。(4)建立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保证数据丢失能及时恢复。5)建立进入网络系统的权限制度,工作人员权限一定要分开,各自密码独立,保证网络安全。
4. 做好会计档案的归集、保存、使用等方面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归集。财务部门应派专人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统一备份到硬盘上,尽量不用软盘和U盘,然后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减少计算机系统数据丢失。(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存与管理。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软盘、U盘或硬盘上的,根据这些存盘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多份备份,多人管理,并且每份上最好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能恢复,导致瘫痪。3)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存储环境安全,注意防尘、防潮等。
总之,会计电算化正从普通的会计核算系统向以会计电算化软件为核心,融合财务管理、财务计划、分析、决策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电算化会计体系,不仅要有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一批实力雄厚、具有很好信誉的财务软件公司,而且要有相当多的讲职业道德、业务熟练的会计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工作人员。
上一篇:谈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