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微课程理念下会计电算化开放式教学的探讨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ERP在企业的推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文章以用友ERP-U8软件为例,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基础上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创新设计,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随着ERP软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重点课程,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1 会计电算化课程特色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既需要具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课程本身知识点琐碎,细节较多,处理一笔业务需要掌握多个不同的知识点,操作过程中各个知识点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某一个操作错误,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后期业务内容错误甚至无法继续处理。例如:用友ERP-U8软件中,项目目录中的核算科目指定错误,会导致该科目期初余额无法录入,期初余额的不平衡会造成当期凭证无法记账,期末无法结账。
1.2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ERP的应用能够打破企业“信息孤岛”的局面,将人、财、物、供、产、销全面结合,通过财务将生产和供应链集成在一起,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而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针对ERP系统中的总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等财务模块,对于供应链、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模块涉及较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进入企业后不能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停滞在“核算”阶段,对其“预测、分析、决策、控制”等管理功能的应用能力匮乏,ERP的优势荡然无存。
此外,会计电算化教学多采取“教师讲授演示+学生练习”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对于业务处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时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造成社会所需人才与高校输送人才的不配比,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路
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巨浪,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2.1 实现教学内容与ERP功能和内涵的同步
除了单一的财务模块“账—证—表”的业务核算外,将供应链、生产制造等模块列入教学大纲,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在实验中运用ERP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以及对供应链资源的集成管理功能。
2.2 “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转变
“开放式”主要针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学生思维的开放,改变“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引入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空间的开放,另一方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错误重现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放。
2.3 增加有效学习课时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和业务处理两部分内容,ERP—U8各子系统的业务处理建立在初始化完成后的账套基础上,初始化中很多基础档案的设置操作简单,技术含量低却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可以将此过程省略,由教师统一提供完成初始化的账套,减少简单、重复的资料录入。
3 会计电算化开放式教学方案设计
会计电算化的开放式教学,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开放,还包括教学过程、空间以及学生思维的开放,笔者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特色进行了开放式教学方案的设计。
3.1 完善开放式实验资源,加强微课程建设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知识点繁多琐碎,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仅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的授课时间和学生实训时间受限。可以将微课程引入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学生课下在线学习与和课堂教学同步进行。
具体运作先将会计电算化中各个模块的知识碎片化,由教师将整体模块按照小知识点进行拆分,把各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和操作步骤做成PPT,将PPT的播放搭配系统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制作成一个微课程视频文件,每个文件不易超过5分钟。将这些视频文件根据模块和具体操作内容命名,公开放置到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主页,学生采取按照知识点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再对理论知识进行逐一讲解。如总账模块,可以将填制凭证、凭证的审核、凭证的修改等知识点分别做成小视频。如此一来,学生在课下就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在线学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随时进行复习,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和实验间隔期长、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3.2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实验主体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将多个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对任务进行分析,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关键的工作在于任务的设定,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点琐碎、连贯性强的特点,可以按照初、中、高三级设置多层次任务,只有与某中级任务知识点相关的初级任务全部完成后才能开始该中级任务,以此类推,学生按照初、中、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完成实验。初级任务针对各个模块单独设置,如总账模块中将若干笔经济业务的凭证处理设置为一个任务,可以包含凭证的填制、修改、删除、审核和记账等几个知识点;各模块任务完成后,将两个或三个模块的内容组合成一个中级任务,如要求录入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和总账模块的期初数据并对账;最后可以将财务、供应链各个模块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设置高级任务,例如处理某公司一个月的业务并编制当月报表,通过高级任务的解决,实现知识点最终的“破镜重圆”,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业务一体化任务。
3.3 翻转课堂与错误重现法的融合
微课堂理念下,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能够在课下在线学习,课堂上的时间便可以一分为三:其一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主导权交给学生,每班学生按照实验模块分组,如总账组、固定资产组、销售组等,每次实验结束后由该组成员向全班学生搜集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并将错误重现在账套中,分析每个错误出现的原因和更正方法,在下节课派出代表讲解,师生进行互动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和评价。既能复习上次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难点、易错点的印象,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其二由教师布置每周的任务,针对本周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其三则是由学生根据本周任务进行实训练习,教师负责指导。
3.4 创新考核方式,重视形成性考核
会计电算化课程更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应该重视形成性考核,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根据课程内容将考核分为三部分:课堂表现(20%)、日常任务考核(40%)以及期末考核(40%)。课堂表现根据上文中分组每组的课堂讲解情况,由教师进行十分制评分,组内成员根据每人对小组任务的贡献进行十分制互评,将教师评分与小组互评的平均值相乘,得到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分值。日常任务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给每个任务按照初、中、高级的难易度设置分值,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完成任务即可拿到分数,任务可以在课堂或课下完成,所有任务分值合计为100。期末考核是期末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对所有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情况。
例如销售组有甲、乙、丙三位同学,教师对该组评分为10分,小组内甲的平均得分为9,则甲同学课堂讲解得分为90,若甲同学日常任务考核得分为95,期末测试87,则学期总成绩为90×20%+95×40%+87×40%=90.8。
形成性考核方式的使用,能够鼓励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更能体现出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4 会计电算化开放式教学的条件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构建开放式共享教学资源库,完善微课程的资源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目标、大纲、实验指导书、课件、案例库、习题库、教学视频、各级任务及答案、账套等。其中教学视频、任务的设计和账套的准备工作需要任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虽然工作强度较大,但实现开放式教学后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教师技能的提高和课程建设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选择任务进行练习,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使实验室成为学生自学能力得以体现的重要场所。
通过上述资源的充实、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制定相关教学资源的开放制度,在微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开放式教学。
作者:赵颖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