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6 12:03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内容;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深入企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就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其结果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一个用人单位招聘了一个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大专生,这位学生拥有包括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电算化初级证书等在内的五个证书,但工作半个月后,主管领导惊讶地说:“在电脑上连个下料单都作不出来”。可以说,类似这样的现象绝非个别和偶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象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帐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象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象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象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了编制案例,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
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针对存在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象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实训教材成为目前这方面的一个障碍。
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发方面:
第一、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
第二、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ro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第三、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
第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
第五、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例如,目前,我校投资约五十万元,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建设报告被有关企业的专家鉴定后,非常赞成这一举措。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这次我校拟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八家大中型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我们拟建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的宝贵意见。这些对我们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
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第二、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第三、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用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型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深入企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型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就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其结果虽然学生通过了专业课程学习甚至拿到了毕业证,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一个用人单位招聘了一个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大专生,这位学生拥有包括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电算化初级证书等在内的五个证书,但工作半个月后,主管领导惊讶地说:“在电脑上连个下料单都作不出来”。可以说,类似这样的现象绝非个别和偶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学习和考核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象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帐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象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象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象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了编制案例,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
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针对存在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象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实训教材成为目前这方面的一个障碍。
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发方面:
第一、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
第二、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ro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第三、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
第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
第五、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例如,目前,我校投资约五十万元,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建设报告被有关企业的专家鉴定后,非常赞成这一举措。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这次我校拟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八家大中型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我们拟建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的宝贵意见。这些对我们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
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第二、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第三、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用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上一篇: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下一篇: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