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如何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

发布时间:2015-07-15 09:38

  我国开展会计信息化教育已有20余年的历史,课程名称始终没有得到统一,课程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各学校的差异之大,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方面的,也有学校的背景和认识等方面的。好在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化的提法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认可,虽然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统一各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名称和教学内容,但至少有必要提出一个思路供今后的教学作为参考。

  纵观我国20余年来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许多教师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会计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学生也往往错误地认为上这门课就是学习几个程序或者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而已。总结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目标定位不准确。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人习惯于将会计信息化视作一门边缘学科,总认为在教师中缺乏跨专业人才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会计信息化中,计算机是为会计服务的,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的定位应是一门会计专业课,计算机教学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二、缺乏正确的教学导向和稳定的教材框架。各高校所采用的会计信息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表明在教材的编写上还没有达成共识,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教材框架。

  三、对教学中会计内容与计算机内容孰重孰轻缺乏正确认识。计算机内容尤其是程序编写的内容到底要在教学中占多大比例,要以什么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是通过会计软件应用还是程序编写,两种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所涵盖的内容应是: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知识+管理思想+会计软件应用。此外还应因材施教,对会计专业本科生来说,应以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和会计软件应用为主,程序编写为辅。

  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导向应以实用为主,同时兼顾理论研究的需要:

  对会计信息化课程进行准确定位。会计信息化课程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是教学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要把本科生培养成能够适应信息化环境的会计实用人才,教学目的应是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对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及企业管理信息化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能胜任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改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并重。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理论讲解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演示,要充分重视实验方法的改革,提供仿真的环境和实验数据供学生操作练习。

  适当扩充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学科前沿理论教育。对于教学中理论方面的内容,目前大多数教材中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原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计算机审计原理等。这些理论固然是会计信息化理论中重要部分,但当前信息技术带来了许多管理新理念,并充分体现于不断升级换代的会计软件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补充相关的管理理论和信息理论,提高学生对这些前沿问题的兴趣。

  四、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加强教学效果。会计信息化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这个时候学生已经习惯了手工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模式及业务循环了,对手工会计的账簿、凭证、报表也已适应。但是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账簿、凭证、报表的处理方法及会计业务流程都发生了较大改变。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比较教学,通过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五、开展体验式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会计信息化实验环节采用角色模拟的体验式教学,但如果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考核中要注意:一是应以平时成绩为主。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随时都在受着检验和提高。二是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在体验式教学中的考核,应该采用口试、机试、笔试、论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的内容也应不断的充实与更新。各学校可结合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以及学校的优势而有所侧重,培养出适应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

郭宗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