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综述
财政部张佑才副部长,中国会计学会杨纪琬常务副会长亲临大会祝贺并讲话J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张汉兴副司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李希文副秘书长,也亲临大会表示祝贺。会议正式代表60人,其中国外和其它地区的代表15人,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香港。国外代表中,有来自日本会计学会的代表饭野利夫先生,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命会派来的代表陈利德先生CChenNapTuck),英国三家会计师协会国际会计委员的代表R?麦克威先生^本次北京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主要计对各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上的共同问题进行了研忖B与会代表围绕“比较与发展”这一主题,就各国会计法规、制度、准则的比较和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比较C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以及电算化会计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召开的意义
会计的国家化(或称民族化)和国际化是当代会计发展的两大特征。纵观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发展的历史,我f门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会计科学和会计实务总是带有本国或本地区政治、法律、经济与文化等多方面的烙印,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会计的这种独特的属性,就是会计发展的国家化特征,它与一国或一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另-方面,世界各国的会计科学和会计实务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渐趋融汇的,现代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的这种共同属性,我们称之为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特征。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増加,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愈来愈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由国际化而产生的国际间的协调已成为会计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会计国际化方面的研究从无到言,并逐渐活跃起来,取得了…定成果。但大多数的研究尚处于引进、借鉴国外同行研究成果的水平,未形成我们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若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我国在会计国际化方面的发展,甚至影响我国会计的改革进程,影响我国会计将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正是为了顺应会计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我国在会计国际化方面的研究,并促进我国会汁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太学会计系发起召开了这次北京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经过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识到,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会计制度、会计理论与实务是“纯”本国的或“纯”外国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会计研究的有效方法应是:广泛地学习,认真地调査,深入地研究,辨证地借鉴。对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在会汁领域搞“固步自封”与搞“全盘西化”都是不正确的,是有害的。合乎逻辑的做法是自觉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通过比较,揭示差距,分析原因,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求同存异,促进发展。
这次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与会代表讨论问题广泛、深入。.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推动会计的国际协调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
北京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是在坦诚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各自感兴趣的阿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相当一部分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在有些问题上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关于会计统一性问题。
代表们认为,会计怍为一门跨国界的行业,应体现大处统一、小处有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会计应该有所不同。如欧共体有十几个成员国,在会计方面有大的统一,可以比较,但各国的会计又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会计制度的建设方面,可以借鉴欧共体的做法。强调会计在大的方面(原则、准则等)统一,有利于国际会汁的协调发展在这一问题上,代表们意见较为一致。
2.关于我国会计改革方向问题。
有的代表提出,我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贱过去偏重于计划经济管理方面,为适应建立t计划商品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今后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应更多地为有计划商品经济服务。有的代表提出了今后我国会计改革模式的基本构想:以会计法为准绳,制盯指导性会计准则;在准则指导下,制订行业统一会计制度;拫据行业会计制度,企业可结合具体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方法。也有的代表提出,在准则指导下,可由企业直接制订企业会计制度;若搞行业统一制度,企业势必没有多大的灵活性。
3. 关于会计的服务対象间题。
与会代表特别是中国代表认为,西方国家的企业会计人员只是为经理人员服务,目的是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所提供的信息只接受注册会计师审查,工作较好做;而中国的会计人员,_既要为政府主管部n服务,又要为企业经理人员服务,有董事会的还要对蓳事会龟责,而且会计工作要接受主管部门、工商,税务、物价等多方面的检査,任务艰巨,工作较难做。因此,规范我国会计服务对象成为代表们的昏遍呼吁。
4.关于会计的作用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F,过分强调会计为宏观计划管理提供信息,忽视了会计对企业的作用,过去企业是行政单位的附属物,缺乏自主经营的权利,没有活力,会计的作用体现不出来。因而要正常发挥会汁的怍甲,必须解决如何搞活企业的问题。有的代表认为,搞活企业的唯--出路,就是实行股份制,把股东同企业紧紧连结在一影,管理才能搞好,效益才能上去,这时会计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有的代表则认为,在股份一元化情况下,若管理体制改革跟不上,企业照样搞卩好,会计的作用也就难以体现。也有的代表认为,股份制在西方国家行得通,在中国,若把国营企业化为私有,那是不可能的>况且目前中国有钱买股票的很少,即使买得起,数量也不会多,不能真正把自身利益同企业利益连在—起》尤其对于亏损企业的股票,更没人敢买,因此要依靠法律来发挥会计的作用,
5.关于会计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会计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相互关系,是把握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基本方向的关键。处理这一关系的原则是I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会计的中国特色是指:无论是会计实践,还是会计理论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既满足宏观调控需要,又有利于微观搞活,既统一又灵活,并能随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正和补充。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则是要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钶的方面,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际准则的制订及会计报告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吻合。也有的代表提出,应将会计的国际化理解为会计的国际协调化,并建议会计国际间的协调以国p会计概念结构为龙头,指导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增强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逐步达到会计准则化*采用双重报表体系,一套满足国内需要.一套满足国外有关方面需要。
6.关于管理会计问题。
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有的代表指出,中国式的赀理会计与西方管理会计不尽相同。西方管理会计偏重技术与方法,我国的管理会计则是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有多种形式,适应性更为广泛,而且还发展了责任会计,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龟的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有的代表指出,目前应更加重视管理会计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因为管理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上能发挥比财务会计更大的作用。与会代表还就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7. 关于会计电算化问题。
会计电算化问题是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中国代表介绍了我国电算化会计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就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普及问题与国外代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的代表认为,中国虽有20%的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并且在预测、决策,计算机窜计等方面获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水平上看,中国电算化会计仍处在模拟应用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比较落后,软件通用性较差,安全可靠性不够,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会计方法的人才缺乏。围绕这些问题,代表们提出了不少建议措施,如乂变模拟手工操作方式,推行行业通用软件等。对于电算化会计的教学问睡,代表们认为目前有两种可行的做法:一是会计学专业为主,结合学习计算机课程和电算化会计课程,二是把会计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合而为一,设置新的专业,专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
8. 关于国际会计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历史上的国际贸易没有形成国际会计,商品输出也没有提出建立国际会计的要求,而资本输出才是国际会计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且认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居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及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是国际会计发展的基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无疑可为全面、准确地定义国际会计提供依据,对国内、国外的理论界、实务界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会议的特色及其他
实行主、分会场制,是这次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的重要特色。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外代表人数多、来源地区广,对中国会计羿同行来说,这是一次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学习和了解多个国家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所不可多得的机会。会议组织者根据这一情况,在设置主会场、进行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的同时,另外安排分会场,邀请国外代表就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专题讲座。与会代表在主、分会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这种方式使得会议在时间安排上非常紧凑,生动活泼,交流信息量大,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欢迎,也为我国会计理论讨论会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
会议期间,很多代表呼吁,我国国际会计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使理论之树结出丰硕的果实,这种性质的理论研讨会应该每两年或三年在我国举行一次I本届为1991北京,希望下届叫1993?长沙或1993*成都。不少代表进一步提出,为了推动我国国际会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成立相应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已是当务之急。根据代表们的这些提议,在这次北京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筹委会的基础上,中国国际会计学术交流中心(暂定名)正在紧张的筹备。这次会议征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许多优秀论文,根据代表们的要求,—本书名为《比较与发展))的国际会计论文集编辑委员会已经成立,论文集在近期内将和读者见面。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发现.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会计羿对世界会计发展的主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外国会计学家对中国会计的发展状况也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彼此之间了解不深1不透,中外双方在一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某些问陲的讨论也有点“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道”,以致于“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中国会计界来说,让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会计,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会计,仍然是面临的长期任务。就这一点而言,这次北京国际会计理论研讨会无疑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谢德平 黄振标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