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美企业财务报表观念比较

发布时间:2015-07-09 10:02
财务计量的侧重点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EPS)、资产报酬率(ROA)或权益报酬率(ROE)等指标,但未来财务计量的发展趋势则是集中于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Rappaport)在1986 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涉及到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等许多方面。股东价值这一计量标准与我国传统的财务计量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美企业在财务计量侧重点上的差异,源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美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侧重于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而我国则更强调企业价值最大化,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在整个社会环境下存在的作用。

     五、收益表的扩展 

     长期以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我国企业使用最多的三张财务报表。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仅仅依靠这三张报表是很难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要的。虽然管理层已经先后出台了许多规定,旨在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但是由于会计确认和计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许多信息只能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而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体现,因而难以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对财务报表进行完善,使其反映企业的全部财务业绩,是十分必要的。

     增设“第四财务报表”就是完善财务报表的方法之一。所谓“第四财务报表”,又称第二业绩报表、全面收益报表,是对传统业绩报告的一种改革,是在收益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在不损害可靠性的前提下,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谨慎原则的限制,将绕过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确认的利得和损失集中起来,向财务报表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发了第3 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将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列为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之一,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1984年12月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再次指出:全面收益的报告,应当成为一整套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其后,在一些财务、会计、投资等组织团体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FASB参考了英国的经验,于1997年6月正式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30号《报告全面收益》。至此,报告全面收益的报表便成为美国企业一整套财务报表中的第四财务报表。

     六、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

     由于财务报表的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容纳更多的信息,而某些信息若不在表内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附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附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主要包括:(1)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2)采用与报表不同编制基础的信息;(3)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被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4)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增强不同行业和行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信息的可比性以及财务报表的不可分割性。我国财务报表附注的发展过程,可大体分为初步探索、小范围实施和不断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对中美企业的对比,可以发现我国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规范之间存在冲突、披露的信息不全面、披露的层次性不够分明,而且还缺乏具体的准则指导。为此,有必要加强我国财务基本理论建设,完善基本的财务概念框架,拓展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并增强财务报表附注的层次性。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上一篇: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

下一篇:英国会计职业投诉与惩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