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5-07-09 10:04
一、对日美成本管理模式的比较
在标准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等旧成本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弊端时,当代西方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其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中广泛运用的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日本的成本企划和欧美的作业成本法。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标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着重于“差额”管理,其程序是事先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将“标准成本”分配至各责任单位,再对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进行分析,最后找小“差额”异常变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①尽管有些成本管理模式(如日标成本管理)提出了“全程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但在管理程序上实际是偏重于事后控制的。成本信息的滞后性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并解决。②经济“个性化”的趋势促使传统的“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度身定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因此,制定如此多的产品标准成本,并及时进行修订变得越来越困难,标准成本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
针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日本、美国两大发达国家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了新的成本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下面,笔者将对二者作一比较,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二者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结合我国实际形成适合于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
1.管理思想的分歧。作业成本管理是以“适时管理”为基本思想,强调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每一项作业的成本进行及时地分析、控制并改善,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具有事中管理的特性。相对而言,日本的成本企划的指导思想是“源流管理”和“成本筑人”:从事物的最初起点开始进行充分透彻的分析,这就是“源流管理”。欧美公司通常是先设汁产品,再计算出成本,然后再估计产品是否可能有销路,如果成本太高,则重新设计产品。日本公司的思路则截然不同,它们先估计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巾价,冉减去企业的目标利润,算出其成本,然后运用“成本筑人”的思想,在将材料、部件汇集装配成产品的同时,也将成本一并“筑人”,相当于事前在图纸上规划模拟丁一遍生产过程。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从管理的基本思想上就有根本性的区别,从而在管理程序上也不尽相同。
2.管理重点的差异。作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作业”。其对成本的归集模式是资源+作业+产品,作业是联系投入和产出的纽带,企业通过对作业进行业务过程分析来进行改善,以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其步骤如下:①建立业务过程模型;②明确识别与定义作业;③实施作业的价值分析;④设定改善作业的方针。成本企划管理的重点在于目标成本,更广义地说是“成本工程”,包括目标成本的制定、筑人和达成。基于“源流管理”思想,日本企业强调“事前控制”,对成本的发生进行“预演”,其过程如下图:
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做到“万无一失”。至于目标成本的达成,则需山生产、营销、供应商各个方面的人员通力合作来实现。
当然,作业成本法中也有目标成本,但与成本企划有根本不同。作业成本法中的目标成本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日标成本,它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改善的参照,而不是必须达到的日标;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是一种“必达”的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成本。如果没有实现,则意味着企划的失败。
3.信息来源及管理方法、主体的不同。作业成本法是基于财务信息的管理,即借助财务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汁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的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成本企划则认为,成本绝非单纯账簿的产物,它既然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就应从工学的技术层面去把握成本信息,以工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监控。因此,作业成本法运用的方法是管理会计方法,主要由成本会计人员来进行管理;成本企划主要运用的是管理工程方法,参与的人员不仅来自财务部门,还包括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生产人员等。
二、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
1.更新成本管理观念。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片面地降低成本水平,强调节约和节省上。对成本的狭隘理解,使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后,甚至失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成本管理,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成本企划,其运用的都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观念,从使用的具体方法到参与的人员,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生产已经发展到了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标志的CIM时代,如果仍然停留在陈旧的成本管理观念上,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不会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的。
2.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能运行如此复杂的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与它们先进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组织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如在成本企划中,成本降低方案是——个全员参加的过程,不论是第——线的生产人员还是专职成本分析人员,都对企业的技术特点、生产流程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责任参与、配合,而不单单是成本核算人员的事。这就对人员素质和协作的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结合实际,切忌生搬硬套。日美的成本管理模式差别如此之大,不是偶然,与其各自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企业内部组织方式的差别有密切关系。日本企业的工作方式强调合作、信任,其组织方式以横向合作为主,不同于美国的纵向控制,有严格的上下级之分,这就是日本企业采用更强调合作、协调的成本企划,而不照搬作业成本法的原因。中国企业在借鉴外来先进成本管理经验时,也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如目标成本管理在钢铁行业中最早被武钢采用,然而没有什么成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变通,生搬硬套。
成都/周骏/邓鹏/孙刚
在标准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等旧成本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弊端时,当代西方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其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中广泛运用的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日本的成本企划和欧美的作业成本法。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标准成本法、责任成本法)着重于“差额”管理,其程序是事先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将“标准成本”分配至各责任单位,再对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进行分析,最后找小“差额”异常变动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①尽管有些成本管理模式(如日标成本管理)提出了“全程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但在管理程序上实际是偏重于事后控制的。成本信息的滞后性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浪费”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并解决。②经济“个性化”的趋势促使传统的“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度身定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化。因此,制定如此多的产品标准成本,并及时进行修订变得越来越困难,标准成本法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
针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缺陷,日本、美国两大发达国家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发展了新的成本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下面,笔者将对二者作一比较,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二者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结合我国实际形成适合于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
1.管理思想的分歧。作业成本管理是以“适时管理”为基本思想,强调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每一项作业的成本进行及时地分析、控制并改善,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具有事中管理的特性。相对而言,日本的成本企划的指导思想是“源流管理”和“成本筑人”:从事物的最初起点开始进行充分透彻的分析,这就是“源流管理”。欧美公司通常是先设汁产品,再计算出成本,然后再估计产品是否可能有销路,如果成本太高,则重新设计产品。日本公司的思路则截然不同,它们先估计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巾价,冉减去企业的目标利润,算出其成本,然后运用“成本筑人”的思想,在将材料、部件汇集装配成产品的同时,也将成本一并“筑人”,相当于事前在图纸上规划模拟丁一遍生产过程。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从管理的基本思想上就有根本性的区别,从而在管理程序上也不尽相同。
2.管理重点的差异。作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作业”。其对成本的归集模式是资源+作业+产品,作业是联系投入和产出的纽带,企业通过对作业进行业务过程分析来进行改善,以达到“成本最低”的目的。其步骤如下:①建立业务过程模型;②明确识别与定义作业;③实施作业的价值分析;④设定改善作业的方针。成本企划管理的重点在于目标成本,更广义地说是“成本工程”,包括目标成本的制定、筑人和达成。基于“源流管理”思想,日本企业强调“事前控制”,对成本的发生进行“预演”,其过程如下图:
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做到“万无一失”。至于目标成本的达成,则需山生产、营销、供应商各个方面的人员通力合作来实现。
当然,作业成本法中也有目标成本,但与成本企划有根本不同。作业成本法中的目标成本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日标成本,它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改善的参照,而不是必须达到的日标;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是一种“必达”的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成本。如果没有实现,则意味着企划的失败。
3.信息来源及管理方法、主体的不同。作业成本法是基于财务信息的管理,即借助财务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汁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的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成本企划则认为,成本绝非单纯账簿的产物,它既然在制造过程中发生,就应从工学的技术层面去把握成本信息,以工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监控。因此,作业成本法运用的方法是管理会计方法,主要由成本会计人员来进行管理;成本企划主要运用的是管理工程方法,参与的人员不仅来自财务部门,还包括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生产人员等。
二、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
1.更新成本管理观念。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片面地降低成本水平,强调节约和节省上。对成本的狭隘理解,使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落后,甚至失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成本管理,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成本企划,其运用的都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观念,从使用的具体方法到参与的人员,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生产已经发展到了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标志的CIM时代,如果仍然停留在陈旧的成本管理观念上,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不会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的。
2.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能运行如此复杂的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与它们先进的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组织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如在成本企划中,成本降低方案是——个全员参加的过程,不论是第——线的生产人员还是专职成本分析人员,都对企业的技术特点、生产流程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责任参与、配合,而不单单是成本核算人员的事。这就对人员素质和协作的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结合实际,切忌生搬硬套。日美的成本管理模式差别如此之大,不是偶然,与其各自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企业内部组织方式的差别有密切关系。日本企业的工作方式强调合作、信任,其组织方式以横向合作为主,不同于美国的纵向控制,有严格的上下级之分,这就是日本企业采用更强调合作、协调的成本企划,而不照搬作业成本法的原因。中国企业在借鉴外来先进成本管理经验时,也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如目标成本管理在钢铁行业中最早被武钢采用,然而没有什么成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变通,生搬硬套。
成都/周骏/邓鹏/孙刚
上一篇:会计“越老越值钱”的原因
下一篇:谈中国会计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