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未来会计确认基础
发布时间:2015-09-21 09:56
(一)
目前,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费用的归属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而计算出利润,而不管其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出现金。与之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入与支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在产业革命以前,会计实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的,因为当时的经营活动大多是单独的、互不关联的短期活动。随着产业革命及股份公司的出现,权责发生制才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于会计实务,其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损益。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世界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与费用相配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费用。但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太多,使得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费用摊配、计提折旧等方面要采用一系列主观估计和判断的方法,造成损益计算的随意性极大,使得损益信息严重失真。
2.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特别是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即便企业盈利,若没有足够的现金,也无法顺利实施其投资计划,从而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若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3.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于实现财务会计过去公认的目标——“向所有者报告资源的经管责任或经营责任”是很必要的。但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向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实践证明,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最相关的信息乃是现金流量的信息,特别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能计算过去的损益,这样无疑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4.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损益只反映经营损益,而不包括持产利得,这不仅使传统损益概念在反映企业绩效方面过于狭隘,而且也使企业的损益反映不实,这样既不利于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全面而正确的决策。
5.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这使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在会计上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没有直接相关的某一笔或几笔经济业务,在会计上一直不予核算。还有一例就是近年来大量兴起的衍生金融工具。它以高风险、高报酬的特点对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在持有衍生金融工具期间,可能承受各种高风险与高报酬的变化,但是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基于传统的、以交易行为的发生为依据的权责发生制,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不予反映,这显然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而且权责发生制会计立足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对未来趋势的信息不予反映,这样无疑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
6.提出和接受权责发生制计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的根据是,它们可以为计量企业的效率提供有用的量度,并可为预测企业未来活动和利润分配提供相关信息。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分配程序和以历史成本计价所造成的弊端,在今天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方法能否达到上述目的很值得怀疑。而且,传统会计方法下所确定的净收益也有缺陷,如对费用的估计不足而使利润虚增,导致企业实际税负过重和超常利润分配,使得后续经营乏力,风险加大。以取得收款权力作为收入实现的标志,低估坏帐的影响,使企业虚收实税,负担过重等等。仅以净利润来预测利润分配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利润分配决策必须考虑很多的其他因素,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企业的发展计划与融资能力等,而且利润计算的主观性也使这种预测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偏见。
7.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然而目前历史成本备受批判,其基础已经发生了动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①不切实际的币值稳定假设动摇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币值变动造成的历史成本差异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②历史成本会计由于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使资产价值数据严重失真。③过去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许多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④忽视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使信息的有用性不断下降。
8.权责发生制会计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会计分期假设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表现在以下两点:①未来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信息的及时提供是决策致胜的关键。但在会计分期假设下,只能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信息资料,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滞后;变化越快,滞后越严重,这无法满足未来经济社会随时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决策的需要。②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会计分期变得不再象原来那么重要,大量网络公司的出现,使非持续经营也变得比较普遍。
以快速变化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时代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世界经济变化速度的加快,要求会计有很强的反映能力,以多种形式提供灵活多样的适时信息;大量新兴金融工具的使用,加大了市场风险,要求会计提供更多的有关现金流量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资料。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改进权责发生制原则,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会计处理,显得日益重要。
(二)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革权责发生制,实行现金流动制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与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和处理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效益时以现实发生的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标准,以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根据现金流动制会计,利润的确定不是通过确认收入与费用并运用收入减费用的方式进行,而是比照存货盘存的方法确定资产净值,利润就是前后两期净资产价值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其中,资产以现行市价进行计量,这样,企业期末所持有的所有资产,就可视为虚拟的现金净流入(如果此时企业售出这部分资产可望获得的现金数),所有期初企业的净资产可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额(企业为取得这部分资产的使用权而应该付出的现金数),两者相比较,就相当于当期的现金流入额与流出额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流量——就是当期所取得的利润额。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按现行市价列示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之间的差额形成利得或损失,便是现金流动制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它是基于可能的现金流入出发的。
从西方国家现行实务中对短期投资按市场价格处理可以看出:传统的基于交易观的权责发生制正逐步向基于非交易的现金流动制过渡,这样,是否存在客观的、可验证的市场交换活动显得不再重要,而反映企业实际已承担的风险与报酬的实质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预见,在未来经济社会,随着各种交易活动与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现金流动制必将成为会计核算的主流。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现金流动制所关注的,不只限于实际已经发生的现金收支,它还包括可能的或虚拟的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只能用于对历史的现金收支信息进行处理,而现金流动制还用于处理现在或未来可能的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相比,现金流动制具有如下优点:
1.现金流动制会计在计算利润时,不需要将现金收支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减少了会计中的确认、判断与分配,因而比较客观可比。
2.现金流动制会计的特点就是可以及时反映与陈报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它不仅提供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也可以提供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现金流动制下计算的损益不只是经营损益,还包括持产利得,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当期企业财务业绩的全貌,从而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4.现金流动制会计以现时价作为计量基础,计算的损益考虑了物价变动因素,使其显得更加科学。
5.现金流动制会计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以免因虚计收入,多交税款而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6.现金流动制会计不受会计分期的约束,可以随时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7.现金流动制会计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彻底摆脱了交易与事项的限制,自创商誉(代表未来现金超额流入能力)与衍生金融工具(代表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报酬)可以得到反映。
目前,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所谓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费用的归属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与费用,进而计算出利润,而不管其是否在本期收到或支出现金。与之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入与支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与费用。在产业革命以前,会计实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的,因为当时的经营活动大多是单独的、互不关联的短期活动。随着产业革命及股份公司的出现,权责发生制才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于会计实务,其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损益。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世界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的改变,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与费用相配比,以便正确计算企业的利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分期确认、计算和分配收入及费用。但是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太多,使得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费用摊配、计提折旧等方面要采用一系列主观估计和判断的方法,造成损益计算的随意性极大,使得损益信息严重失真。
2.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特别是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即便企业盈利,若没有足够的现金,也无法顺利实施其投资计划,从而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若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3.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于实现财务会计过去公认的目标——“向所有者报告资源的经管责任或经营责任”是很必要的。但是,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向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实践证明,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最相关的信息乃是现金流量的信息,特别是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能计算过去的损益,这样无疑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4.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损益只反映经营损益,而不包括持产利得,这不仅使传统损益概念在反映企业绩效方面过于狭隘,而且也使企业的损益反映不实,这样既不利于对企业业绩的评价,也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全面而正确的决策。
5.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这使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在会计上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没有直接相关的某一笔或几笔经济业务,在会计上一直不予核算。还有一例就是近年来大量兴起的衍生金融工具。它以高风险、高报酬的特点对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在持有衍生金融工具期间,可能承受各种高风险与高报酬的变化,但是由于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基于传统的、以交易行为的发生为依据的权责发生制,对这种市场风险与报酬的变化不予反映,这显然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而且权责发生制会计立足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对未来趋势的信息不予反映,这样无疑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
6.提出和接受权责发生制计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项目的根据是,它们可以为计量企业的效率提供有用的量度,并可为预测企业未来活动和利润分配提供相关信息。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分配程序和以历史成本计价所造成的弊端,在今天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方法能否达到上述目的很值得怀疑。而且,传统会计方法下所确定的净收益也有缺陷,如对费用的估计不足而使利润虚增,导致企业实际税负过重和超常利润分配,使得后续经营乏力,风险加大。以取得收款权力作为收入实现的标志,低估坏帐的影响,使企业虚收实税,负担过重等等。仅以净利润来预测利润分配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利润分配决策必须考虑很多的其他因素,如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企业的发展计划与融资能力等,而且利润计算的主观性也使这种预测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偏见。
7.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然而目前历史成本备受批判,其基础已经发生了动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①不切实际的币值稳定假设动摇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基础,币值变动造成的历史成本差异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②历史成本会计由于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使资产价值数据严重失真。③过去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许多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④忽视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使信息的有用性不断下降。
8.权责发生制会计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前提。会计分期假设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表现在以下两点:①未来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信息的及时提供是决策致胜的关键。但在会计分期假设下,只能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信息资料,信息使用者不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严重滞后;变化越快,滞后越严重,这无法满足未来经济社会随时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决策的需要。②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会计分期变得不再象原来那么重要,大量网络公司的出现,使非持续经营也变得比较普遍。
以快速变化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时代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世界经济变化速度的加快,要求会计有很强的反映能力,以多种形式提供灵活多样的适时信息;大量新兴金融工具的使用,加大了市场风险,要求会计提供更多的有关现金流量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资料。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改进权责发生制原则,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会计处理,显得日益重要。
(二)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革权责发生制,实行现金流动制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收付实现制与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和处理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效益时以现实发生的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为标准,以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根据现金流动制会计,利润的确定不是通过确认收入与费用并运用收入减费用的方式进行,而是比照存货盘存的方法确定资产净值,利润就是前后两期净资产价值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其中,资产以现行市价进行计量,这样,企业期末所持有的所有资产,就可视为虚拟的现金净流入(如果此时企业售出这部分资产可望获得的现金数),所有期初企业的净资产可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额(企业为取得这部分资产的使用权而应该付出的现金数),两者相比较,就相当于当期的现金流入额与流出额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流量——就是当期所取得的利润额。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按现行市价列示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之间的差额形成利得或损失,便是现金流动制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它是基于可能的现金流入出发的。
从西方国家现行实务中对短期投资按市场价格处理可以看出:传统的基于交易观的权责发生制正逐步向基于非交易的现金流动制过渡,这样,是否存在客观的、可验证的市场交换活动显得不再重要,而反映企业实际已承担的风险与报酬的实质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预见,在未来经济社会,随着各种交易活动与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现金流动制必将成为会计核算的主流。
与收付实现制相比,现金流动制所关注的,不只限于实际已经发生的现金收支,它还包括可能的或虚拟的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只能用于对历史的现金收支信息进行处理,而现金流动制还用于处理现在或未来可能的现金流量。与权责发生制相比,现金流动制具有如下优点:
1.现金流动制会计在计算利润时,不需要将现金收支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分配,减少了会计中的确认、判断与分配,因而比较客观可比。
2.现金流动制会计的特点就是可以及时反映与陈报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它不仅提供历史的现金流量信息,也可以提供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现金流动制下计算的损益不只是经营损益,还包括持产利得,使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当期企业财务业绩的全貌,从而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4.现金流动制会计以现时价作为计量基础,计算的损益考虑了物价变动因素,使其显得更加科学。
5.现金流动制会计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损益,以免因虚计收入,多交税款而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6.现金流动制会计不受会计分期的约束,可以随时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7.现金流动制会计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彻底摆脱了交易与事项的限制,自创商誉(代表未来现金超额流入能力)与衍生金融工具(代表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报酬)可以得到反映。
上一篇:中法会计环境比较及其启示
下一篇: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