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假设
发布时间:2015-10-08 10:27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实体假设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从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假设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假设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假设对任何学科都很重要,因为它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研究出发点,但假说不是在成不变的。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按照《经济大辞典》的解释:会计假设亦称会计假定,寻某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而后形成一系列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设。按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①会计主体;②持续经营;③会计分期;④货币计量。会计假设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这一作用的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当假设建立在合理、科学的基础上时,它会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相反,当假设失支了支持它的合理事实基础时或者当假设所依据的事实与现实差距很大时,它便如空工楼阁,使旧有的会计假设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假设也必须及时作出相应修正,以适应新的环境。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提出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的起源,要追溯到15世纪业主财产与企业投资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使经营组织独立化,要求会计不仅记录和反映业主财产的变化,而且要视组织为一体,反映其日常收支及经营成果,会计上第一次出现了为谁服务问题,即需要确定会计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从而产生。从那时起一直到现今,传统的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1、“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和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据美国商务部在其名为《新兴的数字经济》的报告中的推断,到2002年企业之间因特网商务的数额将超过3000亿美元,这些网上实体的出现对传统的会计实体假设是一个正面的挑战。如何正确、客观反映其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是知识经济下会计假设应设法解决的问题。
2、企业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已不可能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实体中,需要延伸到企业的外部。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以企业为主体编制的三大报表基本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知识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原三大报表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局限性:①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责任两个方面,由此企业成本与社会绩效考核的会计信息成为必要,这些信息的提供,不再单纯是基于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使用者的利益来确定会计主体及所需提供信息的界限。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这一进行了有益的尝试。②知识经济又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主要源泉,人力资源竞争将强于任何一个时代。因此,揭示和披露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信息将显得十分必要。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时:除非有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再面临破产清算。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会计才可以历史成本而清算价格来确认。计量其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被消耗、售卖等等。事实上,这一假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组织,一旦能够证明会计主体已无法履行其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本假设就失去了支持它的事实基础。如出现以下情况:
1、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部分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据统计,美国高技术企业工发成功率只有10%-20%,某些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率甚至在3#以下,而这些项目的开发费用一般数目巨大。如此高的风险率,企业面临倒闭、清算的威胁可想而知,持续经营假设由此受到冲击。
2、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并购的作用于:①企业通过并购能扩展规模又能逐步现现代企业制度演进;②通过并购还能使企业转移重心,集中发展“阳光”产业。并购能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而不必通过漫长的积累之路,因此并购成为趋势不可避免,持续经营假设又一次受支挑战。
3、“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可以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存在的原因与会计管理职能直接相联系。之所以要计算期间损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主要是通过报表,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下骊周期的生产经营。但是人力地划分区间,并且“待摊”“预提”费用等,必然导致客观经济现实与会计反映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成为引卢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即会计期间的划分将不可避免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这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固有的缺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以至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在时间上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假设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假设对任何学科都很重要,因为它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研究出发点,但假说不是在成不变的。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按照《经济大辞典》的解释:会计假设亦称会计假定,寻某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而后形成一系列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设。按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①会计主体;②持续经营;③会计分期;④货币计量。会计假设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这一作用的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假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当假设建立在合理、科学的基础上时,它会推动本学科的发展;相反,当假设失支了支持它的合理事实基础时或者当假设所依据的事实与现实差距很大时,它便如空工楼阁,使旧有的会计假设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假设也必须及时作出相应修正,以适应新的环境。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提出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的起源,要追溯到15世纪业主财产与企业投资的分离,由于这种分离,使经营组织独立化,要求会计不仅记录和反映业主财产的变化,而且要视组织为一体,反映其日常收支及经营成果,会计上第一次出现了为谁服务问题,即需要确定会计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从而产生。从那时起一直到现今,传统的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1、“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和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据美国商务部在其名为《新兴的数字经济》的报告中的推断,到2002年企业之间因特网商务的数额将超过3000亿美元,这些网上实体的出现对传统的会计实体假设是一个正面的挑战。如何正确、客观反映其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是知识经济下会计假设应设法解决的问题。
2、企业社会成本,社会绩效考核及人力资源等信息,已不可能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实体中,需要延伸到企业的外部。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以企业为主体编制的三大报表基本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知识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原三大报表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局限性:①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社会责任两个方面,由此企业成本与社会绩效考核的会计信息成为必要,这些信息的提供,不再单纯是基于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使用者的利益来确定会计主体及所需提供信息的界限。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这一进行了有益的尝试。②知识经济又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人力资源将成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主要源泉,人力资源竞争将强于任何一个时代。因此,揭示和披露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信息将显得十分必要。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时:除非有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再面临破产清算。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周转,会计才可以历史成本而清算价格来确认。计量其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被消耗、售卖等等。事实上,这一假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个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它总是一个“有限生命”的组织,一旦能够证明会计主体已无法履行其所承担的各项义务时,本假设就失去了支持它的事实基础。如出现以下情况:
1、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部分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据统计,美国高技术企业工发成功率只有10%-20%,某些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率甚至在3#以下,而这些项目的开发费用一般数目巨大。如此高的风险率,企业面临倒闭、清算的威胁可想而知,持续经营假设由此受到冲击。
2、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并购的作用于:①企业通过并购能扩展规模又能逐步现现代企业制度演进;②通过并购还能使企业转移重心,集中发展“阳光”产业。并购能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而不必通过漫长的积累之路,因此并购成为趋势不可避免,持续经营假设又一次受支挑战。
3、“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可以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存在的原因与会计管理职能直接相联系。之所以要计算期间损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主要是通过报表,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下骊周期的生产经营。但是人力地划分区间,并且“待摊”“预提”费用等,必然导致客观经济现实与会计反映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成为引卢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即会计期间的划分将不可避免引起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这是会计分期假设本身固有的缺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以至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在时间上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责任编辑:编辑部]
四、货向计量假设
货向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并把结果加以传递的一个过程,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同时附带两个假设:①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②币种的唯一性假设。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没有货币的出现,货币计理假设也就无从谈起。在货币出现以前,会计计量的尺度较多,有实物量度、劳动时间量度等等,换句话说,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
1、币值稳定受到冲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或稳定)这一假设。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致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便是佐证。
2、知识经济的到来。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近年来,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们十分重视信息的相关性,期望财务报告能够提供更多的面向未来的非货币信息,有些学者、专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下降表示忧虑,如美SEC委员会n在《AccountingHorizon》的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发表了总标题为《在发展的世界中会计与信息披露的未来:需要富有引人瞩目的变化》等四篇文章,充分流露出了这一点,知识经济的到来,有不少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使用决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如人务资源,企业外部环境、地理环境等,如果单纯用货币计量,这些都只以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因此,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会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孔庆林:“论基本会计假设”,《中国农业会计》,1995年第9期
[2]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7月
[3]黄进:“美国企业并购潮流的启示”,《港澳经济》1998年第1期陈宏
四、货向计量假设
货向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并把结果加以传递的一个过程,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同时附带两个假设:①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②币种的唯一性假设。
货币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没有货币的出现,货币计理假设也就无从谈起。在货币出现以前,会计计量的尺度较多,有实物量度、劳动时间量度等等,换句话说,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了。
1、币值稳定受到冲击。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使得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或稳定)这一假设。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致的一些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便是佐证。
2、知识经济的到来。单纯用货币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近年来,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们十分重视信息的相关性,期望财务报告能够提供更多的面向未来的非货币信息,有些学者、专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下降表示忧虑,如美SEC委员会n在《AccountingHorizon》的1995年、1996年、1997年连续发表了总标题为《在发展的世界中会计与信息披露的未来:需要富有引人瞩目的变化》等四篇文章,充分流露出了这一点,知识经济的到来,有不少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使用决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如人务资源,企业外部环境、地理环境等,如果单纯用货币计量,这些都只以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因此,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会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孔庆林:“论基本会计假设”,《中国农业会计》,1995年第9期
[2]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7月
[3]黄进:“美国企业并购潮流的启示”,《港澳经济》1998年第1期陈宏
[责任编辑:编辑部]
上一篇:奇妙的中国IT财务
下一篇:三维会计的提出与基本问题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