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企业战略管理
发布时间:2015-10-14 14:10
从1999年起,我国大中型企业开始推行战略管理,后来制定“十五”计划又把研究战略管理和战略规划推进了一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与国际企业的竞争,更使政府和企业深深感到推进战略管理是中国企业家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企业发展和竞争安全的科学工具。国家经贸委秘书长侯云春专门发表讲话:“让更多企业重视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据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调查分析,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都成立了战略研究部,制订了发展战略。相比较来说,沿海地区的企业比内地的企业、竞争激烈的企业比竞争缓和的企业、技术依赖性高的企业比自然资源依赖性高的企业、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更重视开展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这个情况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
另一方面,据该中心调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企业对于战略管理的认识有极大差异。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很不利,剖析目前企业开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成为正确推进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
总体来看,推进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偏差是影响企业开展研究和实施的核心原因
首先,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是企业第一把手使用的工具、是领导科学化的依据、是用以决策和协调的工具,不是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工具。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要由第一把手来指导,要反映他的意志,而不是规划研究部门的意见。不少企业的发展战略由下级部门做出方案交总经理拍板的做法,就违反了战略管理制订的规律。
其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功能上完全不同于5年计划或10年规划,即它不是按整数时间划定期限,而是按解决问题对象所需来划定时限;不是生产、销售、财务、技术等各部门工作相加的结果,而是根据环境变化指导整个企业及各部门工作的依据;不仅追求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而且追求企业竞争安全性;它主要不是技术性的产物,而是思想性产物、创新性产物。战略规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在研究制订发展战略时不应以熟悉本企业主要技术为依据,而是以包括军事思想在内的战略思想为主要依据。根据调查,相当多企业的战略管理纳置于“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等等局部范围内,同时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战略规划与5年规划“是一回事”,还有不少被访问者认为“5年以内是5年计划,5年以外是战略规划”,这些认识偏差太远,从根本上妨害了正确开展战略管理。
再有,战略管理不应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表彰的材料,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安全的绝密资源。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这方面意识非常落后,甚至非常傻。反观国际知名家电巨头都把自己打入中国的战略紧紧地封藏起来,不漏半点口风。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企业战略管理取得成效的保证
目前流行的战略管理理论方法还不完善,还在发展之中。主要是基于战略管理是针对环境不断变化产生了大量不确定因素,使企业仅仅使用以可控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工程方法难以发挥作用。为了解决环境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无以下手的窘境,系统工程方法总是以一定的假设或忽略作起点,这就可能造成战略管理“先天不足”,从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战略管理要应用统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结合才会更有效。
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特征的管理,是不能按教科书来实施和规范的,更不能程式化、数字化,提取和整理若干数据输入计算机,出一大堆打印件,再加上结论就完成的。对于战略管理性质与其他管理的区别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采用不适合的方法,是严重妨害和局限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因。由于这种误识,造成在实践中,或者很荒谬地把战略规划研究当作是一项任务,临时抱佛脚,组织众多专家和部门负责人集思广益,而违反了思想性创造活动要通过少数人长时间的集中思考的规律;或者把战略规划模式化,造成众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既使战略规划缺少了高度针对性,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完全违背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基本规则。这种战略规划毫无用处,也无密可保。
战略管理要求企业要根据经营目的和经济规律、竞争目的和竞争规律来指挥和组织经营活动和竞争活动。目前,多数企业除了广告战和价格战外,别无他法,不仅完全不能适应国际上的数十种方法的竞争形势,更易陷于中国古代军事家吴起所告诫的“五胜者祸”的危局。
正确组织战略管理活动是提高其成效的条件
由于战略管理在中国还未全面推开,缺少经验的总结和正确的指导,就常常使企业在实践战略管理活动中违反思想性和整体性原则,产生偏差。比如不少企业是由企管部、规划部或战略部等参与决策的部门独自完成发展战略,然后交第一把手拍板,更有由营销部或财务部等执行部门代替决策部门职能的情况。战略管理是思想性活动、是整体性活动,执行者与局部都不可能承担。
又比如,研究战略管理中把信息收集分析放在比战略思路研究还重要的位置,同时常常颠倒了二者的顺序,本应是战略思路指导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在实践中却反过来了。对此,《战略柔性》一书也已指出,缺少战略思想指导的信息收集使信息泛滥、无以着眼,从而“多则惑”。
再比如,按照一般项目招标的方法和要求延聘“外脑”,注重名气、牌号、要求若干案例、规定收费底价等等,而不审慎地研究应请什么样的“外脑”、何性质任务、需用何种方法,然后去选择对象。“照葫芦画瓢”的招标,以为引进竞争机制就是科学的,这是由于缺少起码的知识。战略规划的研究制订,不可能制订标书,又如何评标及招标呢?更何况这种迷信招标的思想不符合思想性活动的本质要求。
又比如,把战略管理研究当作技术工作,只让懂本企业技术工艺的人参与研究,不知道应请具有历史、哲学、法律知识的适合者参与可以避免“思路克隆”的无效性,这种“技术至上”思想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还有的企业要求战略规划中解决诸多战术性问题,并以发展战略报告文本的页数多少来衡量工作成果,也是一种“技术至上”思想的表现。
据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调查分析,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都成立了战略研究部,制订了发展战略。相比较来说,沿海地区的企业比内地的企业、竞争激烈的企业比竞争缓和的企业、技术依赖性高的企业比自然资源依赖性高的企业、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更重视开展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这个情况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
另一方面,据该中心调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访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目前企业对于战略管理的认识有极大差异。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很不利,剖析目前企业开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认识成为正确推进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
总体来看,推进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偏差是影响企业开展研究和实施的核心原因
首先,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是企业第一把手使用的工具、是领导科学化的依据、是用以决策和协调的工具,不是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工具。因此,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要由第一把手来指导,要反映他的意志,而不是规划研究部门的意见。不少企业的发展战略由下级部门做出方案交总经理拍板的做法,就违反了战略管理制订的规律。
其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功能上完全不同于5年计划或10年规划,即它不是按整数时间划定期限,而是按解决问题对象所需来划定时限;不是生产、销售、财务、技术等各部门工作相加的结果,而是根据环境变化指导整个企业及各部门工作的依据;不仅追求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而且追求企业竞争安全性;它主要不是技术性的产物,而是思想性产物、创新性产物。战略规划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在研究制订发展战略时不应以熟悉本企业主要技术为依据,而是以包括军事思想在内的战略思想为主要依据。根据调查,相当多企业的战略管理纳置于“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品牌管理”等等局部范围内,同时近一半的被访者认为战略规划与5年规划“是一回事”,还有不少被访问者认为“5年以内是5年计划,5年以外是战略规划”,这些认识偏差太远,从根本上妨害了正确开展战略管理。
再有,战略管理不应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表彰的材料,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安全的绝密资源。目前中国企业管理者这方面意识非常落后,甚至非常傻。反观国际知名家电巨头都把自己打入中国的战略紧紧地封藏起来,不漏半点口风。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企业战略管理取得成效的保证
目前流行的战略管理理论方法还不完善,还在发展之中。主要是基于战略管理是针对环境不断变化产生了大量不确定因素,使企业仅仅使用以可控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工程方法难以发挥作用。为了解决环境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无以下手的窘境,系统工程方法总是以一定的假设或忽略作起点,这就可能造成战略管理“先天不足”,从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战略管理要应用统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结合才会更有效。
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特征的管理,是不能按教科书来实施和规范的,更不能程式化、数字化,提取和整理若干数据输入计算机,出一大堆打印件,再加上结论就完成的。对于战略管理性质与其他管理的区别缺少正确的认识,导致采用不适合的方法,是严重妨害和局限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因。由于这种误识,造成在实践中,或者很荒谬地把战略规划研究当作是一项任务,临时抱佛脚,组织众多专家和部门负责人集思广益,而违反了思想性创造活动要通过少数人长时间的集中思考的规律;或者把战略规划模式化,造成众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既使战略规划缺少了高度针对性,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完全违背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基本规则。这种战略规划毫无用处,也无密可保。
战略管理要求企业要根据经营目的和经济规律、竞争目的和竞争规律来指挥和组织经营活动和竞争活动。目前,多数企业除了广告战和价格战外,别无他法,不仅完全不能适应国际上的数十种方法的竞争形势,更易陷于中国古代军事家吴起所告诫的“五胜者祸”的危局。
正确组织战略管理活动是提高其成效的条件
由于战略管理在中国还未全面推开,缺少经验的总结和正确的指导,就常常使企业在实践战略管理活动中违反思想性和整体性原则,产生偏差。比如不少企业是由企管部、规划部或战略部等参与决策的部门独自完成发展战略,然后交第一把手拍板,更有由营销部或财务部等执行部门代替决策部门职能的情况。战略管理是思想性活动、是整体性活动,执行者与局部都不可能承担。
又比如,研究战略管理中把信息收集分析放在比战略思路研究还重要的位置,同时常常颠倒了二者的顺序,本应是战略思路指导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在实践中却反过来了。对此,《战略柔性》一书也已指出,缺少战略思想指导的信息收集使信息泛滥、无以着眼,从而“多则惑”。
再比如,按照一般项目招标的方法和要求延聘“外脑”,注重名气、牌号、要求若干案例、规定收费底价等等,而不审慎地研究应请什么样的“外脑”、何性质任务、需用何种方法,然后去选择对象。“照葫芦画瓢”的招标,以为引进竞争机制就是科学的,这是由于缺少起码的知识。战略规划的研究制订,不可能制订标书,又如何评标及招标呢?更何况这种迷信招标的思想不符合思想性活动的本质要求。
又比如,把战略管理研究当作技术工作,只让懂本企业技术工艺的人参与研究,不知道应请具有历史、哲学、法律知识的适合者参与可以避免“思路克隆”的无效性,这种“技术至上”思想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还有的企业要求战略规划中解决诸多战术性问题,并以发展战略报告文本的页数多少来衡量工作成果,也是一种“技术至上”思想的表现。
[责任编辑:编辑部]
素质状况是影响企业正确地开展战略管理的基础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相当多的企业独立性、自主性还很不足,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缺少充分的考虑和要求,企业内决策职能与经营职能尚缺少分工,这就限制了战略管理的研究和实施。调查数据显示,36%的企业有专门机构,不到一半的企业由总经理负责战略管理。研究和组织战略管理的人员极为缺少,很多是由学技术的人承担研究战略规划,由于缺少哲学、历史知识,会使研究战略管理所需知识结构不完全。这种知识结构不完全使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受到影响。
总之,回顾3年来的情况,中国企业和管理学界,共同克服上述差距,是促进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尽快克服上述差距,则是企业更快适应入世后新环境的重要条件。中国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时,务必应遵循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的著名原则:“求异存同”。《中国企业报》·实践
素质状况是影响企业正确地开展战略管理的基础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相当多的企业独立性、自主性还很不足,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缺少充分的考虑和要求,企业内决策职能与经营职能尚缺少分工,这就限制了战略管理的研究和实施。调查数据显示,36%的企业有专门机构,不到一半的企业由总经理负责战略管理。研究和组织战略管理的人员极为缺少,很多是由学技术的人承担研究战略规划,由于缺少哲学、历史知识,会使研究战略管理所需知识结构不完全。这种知识结构不完全使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受到影响。
总之,回顾3年来的情况,中国企业和管理学界,共同克服上述差距,是促进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尽快克服上述差距,则是企业更快适应入世后新环境的重要条件。中国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时,务必应遵循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的著名原则:“求异存同”。《中国企业报》·实践
[责任编辑:编辑部]
上一篇:互联网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
下一篇:管理电算化:中小企业决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