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计工作提高基层会计管理水平
1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会计管理体制与当前实际情况脱节,会计队伍管理模式急需转变。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主管部门逐渐失去或削弱了原来统管的效力,有的企业随着性质的转变成为无主管部门单位,致使多年来形成的以主管部门为依托对会计队伍进行管理的模式也经受着严峻考验,旧的管理体制逐渐与实际情况脱节,昔日的主管部门已难以对原下属单位的会计人员行使组织和号召的权力,对无主管部门的单位更是让管理机构鞭长莫及,导致会计管理失去依托,如何对会计队伍实施有效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会计管理者尚未完成从审批者向服务者的心理转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需探索新的方法。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会计管理机构的审批职能被削弱,服务职能大大增强。新的定位要求会计管理者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尚未完成角色转换的管理者感觉失去了行政能力,没有审批就束手无策,使本已较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失去监督,时间一长,就不可避免地放任会计基础工作向着不规范的方向发展。
(3) 会计管理机构难以掌控会计队伍的实际情况。现今会计人员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很强的流动性使会计管理机构无所适从,既不能掌握会计队伍的整体情况,更掌握不了会计人员的流动趋势,以至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不能准确确定工作范围,开展工作时找不到会计机构联系人,有的会计人员虽已离开了原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却仍掌握陈旧资料。针对这个问题,会计管理机构必须找到有效办法,切实担负起对会计队伍管理的艰巨责任。
(4)〈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没有在较大范围促使会计工作向良好态势发展。许多单位和会计人员对政府部门的检查带有抵触情绪,为了逃避责任,常采用一些不合法的手段或方式拒绝检查或违规进行账务处理。会计管理部门虽可以根据《会计法》就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责任追究,但往往罚款不能到位,错误依旧延续,对此会计管理部门无能为力。《会计法》检查的严肃性,又容易使有关单位和人员只求没有深层错误,而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5)会计管理队伍力量薄弱,偏重事务性工作,专业知识匮乏。要想扮演好服务者、知识传播者以及管理者这些角色,会计管理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本领,必须时刻注意丰富自身内涵,提高业务水平。现今的会计管理机构中仅仅会一般性事务的基础管理人员居多,他们不能时刻主动关注会计理论知识的更新,对会计知识更新的信息不能及时消化、理解、吸收,更做不到将其融会贯通地讲解给会计人员,并督促运用于实际工作,工作中仅满足于浅层事务性服务,忽视或者不敢正视深层服务职能,从而使整个会计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2提升基层会计管理工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1) 摆脱旧体制束缚,建立以乡镇财政所为依托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管理机构不妨将注意力集中到各乡镇财政所身上,若建立‘以乡镇财政所为依托,互动合作管理会计工作”的模式,无论是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人员变动情况管理等方面还是在开展各种检查工作时,都可避免无头绪地瞎打乱撞,财政所会配合搞好所辖区域内的组织工作。同时,财政所也能在本辖区内树立起威信,成为会计人员的主心骨,为开展工作带来便利。
(2) 会计管理者应及时转变角色,在加大会计基础工作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多渠道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卸掉思想包褓,放下审批者的架子,本着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与新形势、新角色相适应的工作方法。
(3) 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会计从业资格专项检查,增强会计人员身份意识。首先由各财政所报送各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详细名单;其次,以合法形式在全区范围下达检查通知;再次,成立检查组,在财政所的配合下逐户深入,当场检查会计证,对会计人员基本情况做详细记录。检查范围不局限于名单不在名单的也属检查之列。检查结束后,着重做三项工作:第一,建立会计人员基本情况数据库,专人负责完善、修改;第二,设计会计人员变动情况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报送时间;第三,召开财政所长会议,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宣布从业资格情况报送制度,明确报表负责人。若以上制度坚持得好,它的效果在两个方面会表现得非常突出:一是会计管理机构掌握着本辖区会计队伍的整体情况,时刻对会计人员的变动实行监测;二是会计人员对自己的身份空前重视,工作变动后会主动与会计管理机构勾通,告知新的单位和联系方式,重视继续教育的开展,惟恐错过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使会计证失效,失去会计人员的合法身份。
(4) 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做到执法、宣传、指导三措并举。一年一度的《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是深入基层了解会计基础工作真实水平的良好时机。对于会计管理机构来说,首先应将“真正使《会计法》深入人心”明确为检查的目的。检查人员应将自己的身份三重定位,即:执法者、宣传者、指导者。在检查中应注重四点:其一,检查的首要环节为与单位负责人座谈,了解他对会计工作的认识、领导方法;其次要与单位负责人就检查结果进行交流,倾听他的看法,据实际问题对其进行制度解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二,对结账方法、错误更正方法、凭证签章、账簿和凭证装订等涉及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当场做示范,并且尽量要求现场改正;其三,对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给予一次参加全省会计从业资格统考的机会。成绩合格者可继续从事会计工作;对成绩不合格者,发通报至其所在单位,要求将其调离会计工作岗位;其四,对该单位会计人员情况做详细记录,完善会计人员数据库。
(5) 以人为本,着力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培养精兵良将,更好地为会计人员服务。高素质不是天生的,积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会计管理工作更需要厚积而薄发,那么学习就应该渗透在会计管理者工作的方方面面。除了积极参加单位统一组织的政治和业务学习,还应建立并坚持会计管理者内部的集体学习和自学制度。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 1计划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
财务部门应主动定期地与各职能部门(如人事、教务、资产、后勤、科研等部门)联系,做到数字一致,口径一致,账物相符。要保证物资、资金计划的落实,必须依靠管钱、管物的部门和基层财会人员,严格把关、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学校各项业务活动都要反映到财务部门来。财务部门利用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优势,通过会计基础工作将许多数据和信息反馈到各个部门、各级领导,使正确及时的数据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例如,预算指标的控制和管理,必须要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管理,各业务环节把关,以保证预算不超指标等等。
定额管理对学校来说,有预算包干定额、资金占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等。目前,学校制定定额的方法很多,有技术定额法,统计分析定额法,经验估计定额法等。实践证明,在当前管理水平还不很高的情况下,重要的是依据事业发展计划,结合学校各项任务的实际情况,参照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某一时期的市场变化,来确定各类预算包干定额。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对加强财务管理,促进资金的节约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定额工作与会计管理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搞好了定额工作,会计核算就有了分析、比较的依据,会计管理水平也就提高一步,这是最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
3.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
原始记录是会计管理工作的眼睛,也是一切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实际状况最初形态的直接记载,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客观依据,更是实现会计核算职能的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原始记录一般有:材料的收发结存单、工资结算单、费用开支记录、设备购置数量和使用质量记录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首先的要求是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才能为会计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其次要做到快速及时,只有原始记录传递的及时,才能满足会计管理的需要,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情况。
原始记录的真实性,还依赖于完善的计量工作。计量工作是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是衡量物资消耗的重要手段。目前,有些学校对某些物资的消耗还缺乏先进的计量检测设施,因而没有完整、准确、可靠的原始记录。如有的对物资实行实地盘存制,有的对库存采用目测、估堆的办法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物资消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造成材料物资的严重浪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该看到,计量工作同样是加强学校建设,实现会计信息职能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它不仅为会计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而且为会计核算和监督提供考核标准。没有正确的计量数据就无法进行考核,使会计核算和管理流于形式。
所以,只有把计量工作作为加强会计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扎扎实实地搞好计量工作,才能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创造科学的前提条件。
3.3健全岗位责任,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会计岗位责任制是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和职责的制度。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精简的原则,切实做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保证会计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同时,要同本单位的经济责任制相结合,以责定权,责权分明,严格考核。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要从全局出发,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每个财会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会计管理,进行会计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做好会计工作。实践证明,财会工作和其它工作一样,哪里的岗位责任制健全,哪里的工作就有秩序,工作就有成绩。反之,工作必然紊乱,心中无数,账账不符,账表不符,数字不实。财会人员要成为执行规章制度的模范,首先要熟悉规章制度,才能在工作中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其次要经常注意各项业务经营过程中的环节,不断完善有关手续制度,这是会计建设的重要方面;第三要认真研究各个不同时期的规章制度,结合会计改革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国家规章制度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才能使会计工作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第四在执行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以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去教育他人,不徇私情。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和事,都要严格按规定办理。
3.4加强会计监督管理,发挥好会计内在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保证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法律、法规的实施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违法违纪者也就有了可乘之机。加强会计监督管理,重要的是发挥好会计内在的监管职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抵制和防止一切违犯财经法律、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这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职能要求。这一职能作用能否发挥好,关键是取决于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会计工作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对策。在具体问题上,哪些事情能办,哪些事情不能办,心中一定要有数。要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落实《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各项职责。既要积极“听话”,认真执行单位领导提出符合规定的合理意见;又要善于“讲话”,对不符合财会制度的指示和要求,要说服和制止,并积极提出合理的建议,为领导当好参谋,把守好监督关。
3.5实行会计人员在职教育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会计队伍,是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财政部早已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指出,要制定会计人员在职教育规划和实施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会计人员在职教育。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知识面广、专业技能强的会计队伍。各单位要积极鼓励、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学习,为他们的学习培训提供方便条件。首先要重点鼓励在职学习,主动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可以采取有计划地岗位轮换,使每个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项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次支持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习。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会计、审计、金融投资、经济学、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等方面专门知识。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会计制度、金融体系、投资方式等等也在不断地变革。同时,还需要相关的经济法律、财政税务、货币银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财会人员还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更新知识,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下一篇:论管理会计的价值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