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向及创新技术路线探究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与前景,这里需要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向,以及创新技术路线纳入到研究视野,从而来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做铺垫。价值取向包括:确保经济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助推对经济组织外环境的适应。创新技术路线可围绕着:技术修正、技术拓展、技术系统、技术植根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前,经济组织应重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从定义出发,可以将战略管理会计界定为: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这就表明,战略管理会计与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存在区别,前者含有更多的非会计信息,且该会计类型的职能也有所不同。可见,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与前景,这里需要将战略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向,以及创新技术路线纳入到本文研究的视野,从而来为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
一、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分析
根据管理原理可知,“战略”所指代的时间跨度大约处于5—10年之间。这就表明,战略管理会计在较长的时间维度中,将不可避免的须面对诸多内生和外生解释性变量。而且,随着内外环境的动态演化,这些解释性变量还将发生性态上的改变。因此,这里需要对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进行分析。
(一)内生环境分析
可以在组织资源范畴下来对内生环境进行分析:第一,人力资源。从趋势分析中不难发现,未来5到10年我国人工成本的仍将处于上涨的态势,并在结构性需求非均衡状态下,拥有高技能员工的工资水平上涨幅度更大。由此,这就对经济组织完备自身的技术系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物力资源。这里仍需要从要素的比价上来认识物力资源,而这又需联系到当前的去产能活动。从中不难发现,在要素市场中物力资源的供求之间已出现供过于求的现状,这就必然会降低物力资源的采购成本。第三,财力资源。资金筹措是经济组织完成再生产所依托的重要方式,但在目前实体经济发展仍然乏力,商业银行坏账仍然高企的局面下,经济组织筹资的交易成本会逐渐增大。
(二)外生环境分析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根据全球后危机时代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压缩产能水平、优化产能结构的战略。随着这些要求和战略的提出,一系列支撑它们的产业政策也随之出台。以“压缩产能水平和优化产能结构”为例。经济组织在去产能的同时,还需要维护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而防止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另外,在优化产能结构的战略驱动下,经济组织需要在更高层次来完善技术系数配比,即以高素质的员工与现代化生产设备形成有效结合,来推动经济组织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中不难知晓,若要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经济组织便需要在对闲置资产管理、员工岗位培训、固定资产重置等诸多方面建立起战略规划。
二、环境分析下的应用价值取向
在以上环境分析下,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价值取向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确保经济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
除去组织资源以外,经济组织内环境的构件还包括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所谓正式制度便是根据一定的流程合规颁布的组织内部行为规范和作业流程。对于非正式制度而言,则主要反映在当地的风俗、习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非正式制度更能影响员工的行为偏好和心理素质。为此,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在价值取向上确保经济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其中就包括组织文化和组织资源的稳定性。第一,确保组织文化的稳定性。组织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而对于战略管理会计而言便需要在激励机制设计上进行资金统筹规划,来首先保证物质激励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示范和标杆作用下来增强其他员工的竞争意识。第二,确保组织资源的稳定性。确保组织资源的稳定性,关键在于维系在职员工和分流员工的稳定性,而难点和重点是保障分流员工的稳定性。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被分流的员工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不具有返回岗位的价值。因此,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在分流员工岗位再培训,以及补偿措施上起到积极的职能作用。
(二)助推对经济组织外环境的适应
从目前学界所关注的外部环境来看,大都聚焦在了竞争者的身上。不可否认,战略管理会计具有向管理层提供竞争者各项参数的职能,但这种均衡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仍无益于适应当前的外部环境。因此,在认识战略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向时,需要对现有的职能作用做适度的放大,放大为助推对经济组织外环境的适应。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对竞争环境的适应。可以将竞争形式区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对于前者战略管理会计则需要分析出竞争对手的成本参数,进而帮助我方实施价格制订策略。对于后者,战略管理会计则需要从客户群体的需求偏好出发,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资源整合提供预算支持。第二,对制度环境的适应。目前最为现实的制度环境,表现在了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之中。适应这一制度环境首先需要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所以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在目标成本管理下,来推动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建立起满意的技术系数来。
三、价值取向驱动下的创新技术路线
“创新”二字首先来自于熊彼特的创新学说,其认为创新的本源在于“毁灭性再造”,以及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商业而获得经济红利。在这一创新学说导向下,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创新技术路线,应主要围绕着下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技术修正方面
这里的技术修正主要在于修正传统的战略思维和习惯意识,即战略管理会计在创新中应规避对固有的会计技术进行滥用,进而避免因工具理性而带来的战略决策失误。以会计成本管理为例,会计工具对成本所进行的核算无论处于怎样的缜密水平,其都摆脱不了事后核算的这一弊端。从而,这就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前瞻性的战略决策依据。因此,在技术纠正方面需要将经济成本概念引入其中,并强化战略管理会计对机会成本、交易成本、沉淀成本等重要成本类型的定性和定量测算。
(二)技术拓展方面
在本文开篇对战略管理会计所做的定义中就可以知晓,战略管理会计含有大量的非会计信息,这些大量的非会计信息也是支撑起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素材。但这里就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会计以货币计价为原则的分析方式,如何与这些大量的非会计信息相容呢。梳理现阶段的诸多相关文献,似乎这个问题成为了不需要去讨论的问题。在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问题时,竞争对手现有的市场份额、品牌号召力、与我方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等指标参数,在不做处理的情况下是无法被会计系统所接纳的。因此,这也构成了创新技术的方向。
(三)技术系统方面
战略管理会计在上世纪60年代发端于西方世界,而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被我国学界所重视,并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形成了以中国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模式。但也正是基于问题导向下的研究模式,使得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而是以一种零碎的实证检验形态而存在着。为此,未来战略管理会计在理论创新上,还需要走向收敛的研究道路。
(四)技术植根方面
本文以经济组织为载体来探讨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而这里的经济组织可以理解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可见,在创新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模式时,需要与所指向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组织生态相适应,即建立起技术植根性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现阶段诸多文献所呈现出的泛泛而谈的问题出现。
以上从四个方面所归纳出的创新技术路线,每一条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来攻克理论与实践难题。但从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出发,则需要强化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该类型会计的内涵做出准确的把握。
四、问题的拓展
在把握战略管理会计创新技术路线的要求下,还需要对以下三个问题引起重视:
(一)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大量提供诸如质量、需求量、市场占有份额等非财务信息,这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比较单一的计量手段模式,因此,有人提出“战略管理会计已不是会计”的观点。
(二)运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
传统管理会计绩效评价指标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其业绩评价指标一般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忽视了相对竞争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战略性绩效评价是指将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而且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贯穿于战略管理应用过程的每一步中,强调业绩评价必须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三)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方法更灵活多样
战略管理会计不仅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产品组合矩阵以及价值链分析方法等。
五、结束语
本文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与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存在区别,前者含有更多的非会计信息,且该会计类型的职能也有所不同。战略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向包括:确保经济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助推对经济组织外环境的适应等两个部分。创新技术路线可围绕着:技术修正、技术拓展、技术系统、技术植根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作者:李晓东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0期
上一篇:谈管理会计变革过程
下一篇:对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