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继续教育体系架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04 21:19
会计继续教育体系,是指与会计继续教育活动有内在联系并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它包括三个子系统: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会计继续教育教学系统与会计继续教育科研系统。会计继续教育系统整体运行状态如何,取决于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只有当各子系统的运行达到高效、灵活、协调时,会计继续教育整体才能处于良性状态。以下对三个子系统的结构特征与运行机制做一分析。
一、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子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配备、管理的立法、管理权限实施的手段与途径、对管理行为的监督等。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整个系统中,该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起着决定作用。就其自身而言,其运行路径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管理系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遵循会计继续教育自身的运动规律。因此,要把握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影响分析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不同的平台。首先,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会计继续教育都相当重视,在会计继续教育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顺利运行的强大后盾;而在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或地区,政府或民间用于会计继续教育管理方面的支出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无法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造成这些国家或地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且不规范。其次,经济体制的差异导致了各国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方式有所区别。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如美国、英国你拿大等,崇尚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介入的范围严格限定在那些市场失灵的地方,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主要是一些民间机构,如会计职业组织、协会、高等院校、企业等;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政府在很大程序上参与会计人员的管理,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管理会计继续教育的格局;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如我国,政府积极介入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继续教育领域,形成该体制下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再者,制度创新的差异性诱发各国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内容的不一致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荷兰等,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会计继续教育,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予以保证,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这一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培训的组织与服务、培训的质量控制、对学员学习效果的确认与评估、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审核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从而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会计继续教育在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这样,相关的法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计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二)会计继续教育自身运动规律
第一,会计继续教育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在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职能、内容、形式等方面。首先,各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从哲学角度考察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人文主义学派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精神解放;进步主义学派强调了解现今社会,以实用为目的;要素主义学派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个人,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力争自我实现、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哲学分析学派则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传递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多方面的知识,发展理性能力,学习道德价值。上述种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其次,会计继续教育的职能具有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对于从事会计或相关工作的人士来说,会计继续教育具有补充职业教育、延长学校教育、进修提高教育以及发展个性教育等多方面的职能。再者,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就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而言,有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会计继续教育,例如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会计人员教育等,有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会计继续教育,例如对会计法的学习、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学习、对会计职称和职业考试指定教材的学习等;就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而言,有正规教育、开放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短期培训之分。
第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动态性。会计继续教育打破了阻隔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形障碍,直接沟通了会计教育界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其教学内容与会计实践联系密切,并要不断适应社会、个人的各种不同需求,信息反馈及时,内容更新迅速。这就使会计继续教育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它的教育对象是流动的,教学内容是变化的。
第三,会计继续教育的结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表现在:一是教学对象具有普及性。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对象为广大会计人员以及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其所处行业、领域覆盖了整个社会,具有极强的普及性。二是管理主体具有社会性。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民间两个方面,每一主体内部又各自有一套自上而下完整的分级管理机构,由这些相互联系又相互分工的管理机构共同构成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网络。三是教学主体具有广泛性。教学主体包括会计职业团体、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力量、高等学校等,公私并存,种类繁多。
(三)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制约作用以及会计继续教育自身多样性、动态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决定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复杂性。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从体制结构到运行机制应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基于会计继续教育自身的规律,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还应具有开放、多元、协调和灵活的特点。这样,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宏观如何调控、微观如何搞活,如何确定二者的结合点、接触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谈论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问题,而必须将其放置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之下来研究。宏观上由谁来调控,是政府还是民间,如何调控?微观上如何搞活,是否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宏观与微观如何协调、衔接?对这些问题的考虑都离不开对具体国情的分析。就宏观调控来说,存在着民间主导、政府主导以及政府与民间共同管理三种模式。选择哪一种模式,必须结合本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以我国为例,由于政府掌握着会计人员的技术资格认可权、从业资格审核权等,这样由政府组织会计继续教育活动应是最有效率的选择。就微观搞活来说,也有市场调节和计划控制两种模式。市场调节是指由会计人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从而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的模式;计划控制是指由政府制定一定标准选择指定培训机构的模式。其中前者业已成为各国管理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导模式,这与会计继续教育生源多变、目标多元、方式灵活的特征相吻合。但会计继续教育毕竟是一种准公共物品,绝不能完全市场化,准确地确定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结合点便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认为,该结合点应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特别是对会计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上。
二、会计继续教育教学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子系统处于会计继续教育系统的主体地位,也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完整系统,它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等。与会计学历教育相比,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教学特点
第一,学员学习的特点。(1)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会计人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等,下同)是以独立的方式、主动的态度参与会计继续教育活动的。他(她)愿意而且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他(她)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指导与帮助,而绝不是强制性的命令与约束。这种“自我”意识和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与主动性,使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对象与教学主体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2)会计人员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经验,成为他们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每个人根据自己以往的职业、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对学习目的、内容、效果等做出分析和判断,减少学员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第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计继续教育主体的教学职能要比学历教育中教师所承担的职能复杂。它主要包括:(l)传授知识。这是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职能。他们要把会计学科发展的新知识、会计制度变迁的新问题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授给学员,这包括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授课等一系列具体教学活动。(2)提供咨询。这是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具体问题,当他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时,自然期望能够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有关理论就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分析,则会形成学员、教师双方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二)教学原则
第一,市场化原则。它是指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要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它直接面向广大的会计人员,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不能照搬会计学历教育的模式,而应以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急社会、个人之所急,教社会个人之所需,使会计继续教育直接有效为社会服务,使会计继续教育的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应具有灵活、多样和开放的特点,具有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不断整合的功能。
第二,自主性原则。它是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会计人员,激发和引导会计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帮助式教学和自我学习,使会计人员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会计人员的自我意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是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宝贵的积极因素,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效率。
第三,全面发展原则。它是指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应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前已述及,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人的素质由多方面组成,它包括智力、技能、文化水平。意志、责任心。道德感等。会计继续教育不仅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尽可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的另一层含义是会计继续教育不仅应教会学员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员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计继续教育的科研子系统是会计继续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辅助支持系统,它主要包括科研机构的设置、科研经费的筹集与使用、课题的选题立项、课题的开发、对课题成果的质量评估等方面,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科研系统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科研系统的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的专一性。作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科研系统,其主要宗旨在于为会计继续教育第一线服务,因此,其研究内容必须围绕会计继续教育这一命题而展开。诸如研究会计继续教育的功能、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方式、方法、管理模式、产业化问题、信息技术对会计继续教育传统方式、方法的冲击等。
第二,研究手段的多样性。在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研究时,可以大胆地借鉴社会科学一切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做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为了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研究的适用性和说服力,应广泛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二)科研系统的运行机制
会计继续教育科研系统的运行机制是指课题的选题立项、课题的开发研究、对课题成果的质量评估、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转。首先,课题的选题要突出会计继续教育的主题,体现现实性和科学性,重点围绕当前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展开研究。课题的选题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或民间协会所公开的选题,由于这类选题一般经过科学的充分论证,因此其研究价值相对较高;二是研究者自身经过广泛实地调查、询证,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地筛选,最终所确定的选题,这类课题一般具有十分明显的针对性,因而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过由于受研究者研究视野、样本采集等局限性的制约,其研究价值相对较低。其次,课题开发是科研系统运行的中心环节。要保证课题开发得以顺利实现,提高课题开发的成功率,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人员保证。必须成立一支结构合理。搭配得当的研究队伍,并对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二是方法保证。要实现研究内容的创新,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十分必要。因此,研究队伍应就本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广泛地讨论,并尽可能细化,提出每一部分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三是经费保证。要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筹集到的经费,研究者应对其使用途径作出合理规划。最后,课题成果的质量评估是科研系统运行的跳跃性环节,是科研能否转化为成果的关键所在。针对不同的课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办法。为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科研管理机构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就评估的各个环节如专家的资格条件、答辩程序、投票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一、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子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的配备、管理的立法、管理权限实施的手段与途径、对管理行为的监督等。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整个系统中,该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起着决定作用。就其自身而言,其运行路径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管理系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遵循会计继续教育自身的运动规律。因此,要把握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影响分析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不同的平台。首先,经济基础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会计继续教育都相当重视,在会计继续教育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顺利运行的强大后盾;而在那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或地区,政府或民间用于会计继续教育管理方面的支出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无法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相比,造成这些国家或地区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且不规范。其次,经济体制的差异导致了各国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方式有所区别。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如美国、英国你拿大等,崇尚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介入的范围严格限定在那些市场失灵的地方,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主要是一些民间机构,如会计职业组织、协会、高等院校、企业等;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政府在很大程序上参与会计人员的管理,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管理会计继续教育的格局;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如我国,政府积极介入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继续教育领域,形成该体制下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再者,制度创新的差异性诱发各国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内容的不一致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荷兰等,长期以来非常重视会计继续教育,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予以保证,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体系。这一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培训的组织与服务、培训的质量控制、对学员学习效果的确认与评估、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审核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从而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顺利开展;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会计继续教育在近几年才开始受到重视,这样,相关的法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计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二)会计继续教育自身运动规律
第一,会计继续教育的多样性。这主要表现在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职能、内容、形式等方面。首先,各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目的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从哲学角度考察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人文主义学派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精神解放;进步主义学派强调了解现今社会,以实用为目的;要素主义学派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个人,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力争自我实现、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哲学分析学派则认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传递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多方面的知识,发展理性能力,学习道德价值。上述种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会计继续教育的目的,均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其次,会计继续教育的职能具有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对于从事会计或相关工作的人士来说,会计继续教育具有补充职业教育、延长学校教育、进修提高教育以及发展个性教育等多方面的职能。再者,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就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而言,有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会计继续教育,例如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会计人员教育等,有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会计继续教育,例如对会计法的学习、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学习、对会计职称和职业考试指定教材的学习等;就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而言,有正规教育、开放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短期培训之分。
第二,会计继续教育的动态性。会计继续教育打破了阻隔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形障碍,直接沟通了会计教育界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其教学内容与会计实践联系密切,并要不断适应社会、个人的各种不同需求,信息反馈及时,内容更新迅速。这就使会计继续教育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它的教育对象是流动的,教学内容是变化的。
第三,会计继续教育的结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表现在:一是教学对象具有普及性。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对象为广大会计人员以及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其所处行业、领域覆盖了整个社会,具有极强的普及性。二是管理主体具有社会性。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民间两个方面,每一主体内部又各自有一套自上而下完整的分级管理机构,由这些相互联系又相互分工的管理机构共同构成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网络。三是教学主体具有广泛性。教学主体包括会计职业团体、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力量、高等学校等,公私并存,种类繁多。
(三)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制约作用以及会计继续教育自身多样性、动态性和社会化的特点,决定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复杂性。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从体制结构到运行机制应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基于会计继续教育自身的规律,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还应具有开放、多元、协调和灵活的特点。这样,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宏观如何调控、微观如何搞活,如何确定二者的结合点、接触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谈论会计继续教育的管理问题,而必须将其放置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之下来研究。宏观上由谁来调控,是政府还是民间,如何调控?微观上如何搞活,是否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宏观与微观如何协调、衔接?对这些问题的考虑都离不开对具体国情的分析。就宏观调控来说,存在着民间主导、政府主导以及政府与民间共同管理三种模式。选择哪一种模式,必须结合本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历史传统、现实状况。以我国为例,由于政府掌握着会计人员的技术资格认可权、从业资格审核权等,这样由政府组织会计继续教育活动应是最有效率的选择。就微观搞活来说,也有市场调节和计划控制两种模式。市场调节是指由会计人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从而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的模式;计划控制是指由政府制定一定标准选择指定培训机构的模式。其中前者业已成为各国管理会计继续教育的主导模式,这与会计继续教育生源多变、目标多元、方式灵活的特征相吻合。但会计继续教育毕竟是一种准公共物品,绝不能完全市场化,准确地确定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结合点便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认为,该结合点应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特别是对会计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上。
二、会计继续教育教学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子系统处于会计继续教育系统的主体地位,也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完整系统,它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等。与会计学历教育相比,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教学特点
第一,学员学习的特点。(1)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会计人员(以及其他管理人员等,下同)是以独立的方式、主动的态度参与会计继续教育活动的。他(她)愿意而且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学习需要,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他(她)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指导与帮助,而绝不是强制性的命令与约束。这种“自我”意识和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与主动性,使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对象与教学主体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2)会计人员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经验,成为他们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每个人根据自己以往的职业、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对学习目的、内容、效果等做出分析和判断,减少学员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第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计继续教育主体的教学职能要比学历教育中教师所承担的职能复杂。它主要包括:(l)传授知识。这是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职能。他们要把会计学科发展的新知识、会计制度变迁的新问题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授给学员,这包括选择教学内容、编写教材、授课等一系列具体教学活动。(2)提供咨询。这是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具体问题,当他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时,自然期望能够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如果教师能够结合有关理论就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分析,则会形成学员、教师双方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二)教学原则
第一,市场化原则。它是指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要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它直接面向广大的会计人员,具有直接性和有效性。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不能照搬会计学历教育的模式,而应以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急社会、个人之所急,教社会个人之所需,使会计继续教育直接有效为社会服务,使会计继续教育的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应具有灵活、多样和开放的特点,具有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求的变化,随时调节、不断整合的功能。
第二,自主性原则。它是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会计人员,激发和引导会计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帮助式教学和自我学习,使会计人员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会计人员的自我意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是会计继续教育教学中宝贵的积极因素,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效率。
第三,全面发展原则。它是指会计继续教育的教学应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前已述及,会计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人的素质由多方面组成,它包括智力、技能、文化水平。意志、责任心。道德感等。会计继续教育不仅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应尽可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的另一层含义是会计继续教育不仅应教会学员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学员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会计继续教育科研子系统
会计继续教育的科研子系统是会计继续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辅助支持系统,它主要包括科研机构的设置、科研经费的筹集与使用、课题的选题立项、课题的开发、对课题成果的质量评估等方面,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一下科研系统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
(-)科研系统的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的专一性。作为会计继续教育的科研系统,其主要宗旨在于为会计继续教育第一线服务,因此,其研究内容必须围绕会计继续教育这一命题而展开。诸如研究会计继续教育的功能、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方式、方法、管理模式、产业化问题、信息技术对会计继续教育传统方式、方法的冲击等。
第二,研究手段的多样性。在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研究时,可以大胆地借鉴社会科学一切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做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为了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研究的适用性和说服力,应广泛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二)科研系统的运行机制
会计继续教育科研系统的运行机制是指课题的选题立项、课题的开发研究、对课题成果的质量评估、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转。首先,课题的选题要突出会计继续教育的主题,体现现实性和科学性,重点围绕当前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展开研究。课题的选题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或民间协会所公开的选题,由于这类选题一般经过科学的充分论证,因此其研究价值相对较高;二是研究者自身经过广泛实地调查、询证,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地筛选,最终所确定的选题,这类课题一般具有十分明显的针对性,因而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过由于受研究者研究视野、样本采集等局限性的制约,其研究价值相对较低。其次,课题开发是科研系统运行的中心环节。要保证课题开发得以顺利实现,提高课题开发的成功率,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人员保证。必须成立一支结构合理。搭配得当的研究队伍,并对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二是方法保证。要实现研究内容的创新,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十分必要。因此,研究队伍应就本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广泛地讨论,并尽可能细化,提出每一部分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三是经费保证。要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筹集到的经费,研究者应对其使用途径作出合理规划。最后,课题成果的质量评估是科研系统运行的跳跃性环节,是科研能否转化为成果的关键所在。针对不同的课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办法。为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科研管理机构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就评估的各个环节如专家的资格条件、答辩程序、投票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上一篇:会计诚信问题的成因之我见
下一篇: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眼光再看邯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