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22 10:57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在组织它的内部核算的同时,还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这种特殊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除了发挥反映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发挥着对外结算服务这一重要职能。由此产生了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体系的另一分支一-结算会计。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基本上停留在财务会计阶段,是一种重反映、轻监督,重财务、轻管理的“记账式”会计。监督职能被人为削弱,为结算服务职能没有被充分认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会计模式,研究和探讨新的模式: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加强经营管理,控制经营活动,实现“记账式”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另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为结算服务的职能,促进安全、效益两大目标的圆满实现。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核算与管理并重原则。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要讲求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为企业记好账,为客户服务好是无可非议的。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单从财务核算上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内部核算与外部核算并重原则。银行会计不同于其他行业会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一方面要核算银行本身的业务活动,包括金融资产、负债、权益的增减变化;同时,由于银行的大部分业务活动是由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引起的,这就决定了银行还要核算、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的资金活动情况,为其提供各项支付结算服务。因此银行必须在搞好内部核算的同时,加强对外部核算的控制、监督和管理,确保营运资金安全。
(三)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并重原则。事前规划是对银行未来的会计活动进行科学的安排与筹划。事中控制是银行对日常会计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与跟踪,按照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内控原则,加强对财务核算、支付结算等整个会计活动过程的控制,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风险和隐患。事后监督是银行对已经完成的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复核和把关。通过事后监督可以发现和纠正会计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而实现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化解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会计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二、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依据上述银行会计的职能和原则,我们可以将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设计为总会计负责下,财务会计、结算会计、管理会计并行的会计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图:
(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银行所有者(投资者),其核算依据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内容)是以货币表现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具体包括:银行拥有各项资金、财产的数额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经营活动过程中各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收入和财务成果。
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应建立由预算会计、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构成的,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1.预算会计。它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和固定资产预算等。其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的指标:一是反映一定时期财务规模总量的指标,如各项收入、支出、费用、税金、利润、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二是反映一定时期财务水平的相对指标,如收息率、付息率、人均利润率、费用率、产权比率、资本比率、固定资本比率等。2.成本会计。设置成本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舍员成本意识,树立核算观念,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财务成果。其核算和管理的内容,按与银行经营活动的关系而言,可分为经营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和管理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一般可实行一级法人监管下的四级核算制(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县市支行),支行以下的分理处、储蓄所可实行简易成本核算。3.费用会计。费用会计的核算内容包括与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业务费用和为组织与管理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当前,城区行可采取“报账制”,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农村行可采取“划拨制”,实行先拨后用,分散核算;对部分费用科目可实行授权核算。在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特别是真实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其二,分清三个界限:一是成本支出与非成本支出;二是按比例控制支出与按比例计提支出;三是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
(二)结算会计。结算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居民个人。其核算依据是《支付结算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账户管理规定》、《联行制度》和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结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以货币表现的各项资金结算和往来业务。
按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应建立由门市业务会计、资金清算会计和联行会计组成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结算会计核算体系。1.门市业务会计。它处在业务第一线,直接面向客户,为客户服务,所以又称网点会计或柜台会计。其核算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存款的存取、贷款的收放以及为客户办理汇票、本票、支票、银行卡等各项人民币和外汇结算业务。2.资金清算会计。它以银行各项往来资金清算为核算内容,具体包括:内部资金清算、联行往来、系统内存、借款、通存通兑、同业往来清算和与人民银行的资金往来等。3.联行会计。主要核算系统内各级联行电子汇兑往来、实时汇兑往来以及与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往来等。
在结算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必须搞好风险防范,加强内控机制,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始终贯彻“规范操作、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五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客户提供各种结算服务的同时,确保银行营运资金安全。二是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逐步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推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可以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形象,增强业务竞争力;可以规避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违规、虚假行为,防范和化解行为风险;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各级行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人员。目前这方面虽无统一的法规和制度,但应依据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特定的技术、方法。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基本上停留在财务会计阶段,是一种重反映、轻监督,重财务、轻管理的“记账式”会计。监督职能被人为削弱,为结算服务职能没有被充分认识。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会计模式,研究和探讨新的模式: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加强经营管理,控制经营活动,实现“记账式”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另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为结算服务的职能,促进安全、效益两大目标的圆满实现。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核算与管理并重原则。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要讲求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为企业记好账,为客户服务好是无可非议的。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单从财务核算上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内部核算与外部核算并重原则。银行会计不同于其他行业会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一方面要核算银行本身的业务活动,包括金融资产、负债、权益的增减变化;同时,由于银行的大部分业务活动是由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引起的,这就决定了银行还要核算、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的资金活动情况,为其提供各项支付结算服务。因此银行必须在搞好内部核算的同时,加强对外部核算的控制、监督和管理,确保营运资金安全。
(三)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并重原则。事前规划是对银行未来的会计活动进行科学的安排与筹划。事中控制是银行对日常会计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控与跟踪,按照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的内控原则,加强对财务核算、支付结算等整个会计活动过程的控制,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风险和隐患。事后监督是银行对已经完成的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复核和把关。通过事后监督可以发现和纠正会计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而实现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化解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会计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二、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依据上述银行会计的职能和原则,我们可以将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设计为总会计负责下,财务会计、结算会计、管理会计并行的会计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图:
(一)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银行所有者(投资者),其核算依据是《会计法》、《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度。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内容)是以货币表现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具体包括:银行拥有各项资金、财产的数额及其增减变化情况;经营活动过程中各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收入和财务成果。
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应建立由预算会计、成本会计和费用会计构成的,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1.预算会计。它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和固定资产预算等。其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包括两方面的指标:一是反映一定时期财务规模总量的指标,如各项收入、支出、费用、税金、利润、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二是反映一定时期财务水平的相对指标,如收息率、付息率、人均利润率、费用率、产权比率、资本比率、固定资本比率等。2.成本会计。设置成本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舍员成本意识,树立核算观念,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财务成果。其核算和管理的内容,按与银行经营活动的关系而言,可分为经营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和管理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一般可实行一级法人监管下的四级核算制(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县市支行),支行以下的分理处、储蓄所可实行简易成本核算。3.费用会计。费用会计的核算内容包括与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业务费用和为组织与管理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当前,城区行可采取“报账制”,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农村行可采取“划拨制”,实行先拨后用,分散核算;对部分费用科目可实行授权核算。在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特别是真实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其二,分清三个界限:一是成本支出与非成本支出;二是按比例控制支出与按比例计提支出;三是本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
(二)结算会计。结算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居民个人。其核算依据是《支付结算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账户管理规定》、《联行制度》和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结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以货币表现的各项资金结算和往来业务。
按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应建立由门市业务会计、资金清算会计和联行会计组成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结算会计核算体系。1.门市业务会计。它处在业务第一线,直接面向客户,为客户服务,所以又称网点会计或柜台会计。其核算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存款的存取、贷款的收放以及为客户办理汇票、本票、支票、银行卡等各项人民币和外汇结算业务。2.资金清算会计。它以银行各项往来资金清算为核算内容,具体包括:内部资金清算、联行往来、系统内存、借款、通存通兑、同业往来清算和与人民银行的资金往来等。3.联行会计。主要核算系统内各级联行电子汇兑往来、实时汇兑往来以及与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往来等。
在结算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必须搞好风险防范,加强内控机制,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始终贯彻“规范操作、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五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客户提供各种结算服务的同时,确保银行营运资金安全。二是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逐步实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推行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可以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形象,增强业务竞争力;可以规避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违规、虚假行为,防范和化解行为风险;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各级行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人员。目前这方面虽无统一的法规和制度,但应依据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和特定的技术、方法。
上一篇:管理会计功能
下一篇:管理理论与美国的财政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