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是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目前,内部会计控制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法规制度的执行和企业目标的实现但现实条件下,由复杂层级结构组成的企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从而影响了企业目标在各层级间的分解以及决策权在各层级间的确定,这就从客观上降低了企业的内控效率。预算管理可以通过一整套的控制体系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缺陷,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譬如,深圳赛格三星公司自1998年与韩国三星合资后,引进韩国三星先进的预算管理做法,严格内部会计控制,使年销售收入由1998年的2.3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1.3亿元,并由1998年的亏损9775万元转变为2000年的盈利15161万元。
但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企业中,成立预算负责机构、开展预算管理的仅为42.9%。可见,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通过预算管理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越发显得必要-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杜绝内部人控制
为杜绝内部人控制,保证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协调运转,必须设立一个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强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一般由企业总经理担任。委员由营销、生产、采购、技术、信息、质检、内审、人事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并实施供销价格和转移价格、业绩考核、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及内审等方面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企业财务部负责人担任,以財务部为主导,负责预算管理日常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为预算管理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选择适当的预算编制程序,保证目标的一致性
预算的编制程序有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笔者认为,上下结合式最为可取。这是因为现代企业规模较大、部门较多,只有各部门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及利润目标协调一致,整个企业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与管理。上下结合式的编制程序一方面可以达到预算意识的沟通和总部预算目标的完全执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单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各种不足,确保预算目标的协调一致。其编制程序如下:(1)企业总部提出预算思路和目标;(2)各子公司和二级单位根据预算思路和目标结合自身情况编制草案;(3)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初步协调、汇总;(4)委员会召集各子公司、二级单位负责人等进行协调,形成最终预算审批通过。这一阶段可多次循环,直至各方目标一致为止。(5)通过的预算方案以内部法案形式下达执行。
(三)严格执行与监督,实现控制的有效性
预算管理成敗与否的关键是预算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作为各责任中心的子公司、二级单位必须甸预算管理委货会报送执行计划进度,这既是委员会对预算进行过程监控的依据,也是考虑是否调整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预算管理委员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各责任中心的经济业务处理如会计核算进行跟踪。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总经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卡住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从而减少虚假会计信息。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为加大监督力度,监督工作可以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企业内审部门共同完成。内审部门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二级单位实施突击审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期末根据财务部门汇总结果进行定期审查。
(四)全面评估与考核,抓住控制关键点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7条明确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因此,为了抓住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预算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对预算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教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有利还是不利,都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找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强项和弱项,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再在此基础上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五)及时反饿与调整确保控制适时性
内部会计控制要遵循适时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因而,预算管理必须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利用网络系统把会计结算与核算的结果反馈给总经理,使总经理在远离预算执行现场的情况下仍能及时了解和控制预算执行会计舞弊在我国企业中屡禁不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面临严峻挑战,会计工作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本文就建立健全各种监督机制。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谈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产权明晰在规范会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重要条件。允许和鼓励会计主体根据会计交易费用的高低,自由地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及资源配置的功能,为企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创造基本条件,这一切又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可以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为此应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过程。
这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要与控制环境相适应。例如,固定预算是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预算。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产品受季节影响小、业务稳定、内控较为健全的企业。而弹性预算则是考虑了业务变化水平,把产品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能比较清楚地反映企业工作成果的好坏。滚动预算的主要特点是连续不断地始终保持任命中,建立职业经理人档案,从聘任及业蜻等方面,对其能力和道德进行评价,使其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防范会计舞弊在内的道德约束,从而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确和规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甚至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各种经济问题都会在会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和体现,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舞弊,预防假账发生。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始终。企业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个月,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的预算期末补充一个月的预算。滚动预算不但可以保持预算的完整性、连续性,而且由于预算的不断调整与修订,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因而,对于业务不稳定、产品受季节变动大及内控有待进一步完善的企业可以采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加强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中成为企业所有者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三)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外部监督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中介监督等,然而这些监督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为防止会计舞弊行为,应特别加强外部监督机制,遏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一是运用《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规范,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会计舞弊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建立起有效的会计违法行为追究惩处机制,使违法者真正承担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二是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会计舞弊;同时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杜绝会计舞弊。执法部门采取联合办公,各部门密切配合,互相牵制,可避免执法部门与企业通谋作假,并克服因执法不当给企业造成损失。三是强化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约束机制,提高社会监督水平。必须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公信力,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积极推进司法介入,让对社会公众和市场经济造成重大危害的造假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