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应先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发布时间:2015-07-09 10:21
一、概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现代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篇:论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下一篇:营销费用的控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