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5-07-09 10:22
利润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建立科学的经营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则是建立商业银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需要,它能充分调动经营行主观能动性、推进资源配置的整合和优化,最终促进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本文从剖析农业银行现行考评工作的难点入手,谈谈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综合考评体系的一些设想。
一、农业银行考评工作面临的难点难点之一
考核财务会计利润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各级行的经营成果,而且多指标考核淡化了利润的中心地位。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利润作为考核重点是其本质所决定的。然而,商业银行利润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经营规模、范围以及利率都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受制于宏观政策。二是经营过程承担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追逐利润必须以风险防范为前提。三是经营成果表现为投入大多集中在前期,产出或者潜在风险则是在以后若干个会计期间连续体现出来。而我们当期考核的利润是一级法人体制下的财务会计利润,它以会计分期假设和配比原则为基础将银行的产品收入和支出人为作了分期和配比处理,反映的是经营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一种前期存量和本期增量的混合绩效。显然,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经营行当期增量业绩。
从当前农业银行的考评体系看,上级行对下级行考核的指标有利润、竞争力、风险控制三大类十几项。各项指标并列考核,区别仅在于权重的不同;利润指标虽是刚性指标,却不能主导经营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无法形成中心地位。各项指标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吸收高于上存资金利率的存款将减少利润,但从考核结果看增加存款的得分可能还高于利润减少的失分。因此,容易出现为片面追求市场竞争力的考核得分不计成本而牺牲利润;或是片面追求风险控制(资产质量)指标的考核得分而惜贷影响利润水平等问题。同时,现行大部分指标考核的是时点数,忽视了对经营过程(利润的形成过程)的关注,经营行被考核的实质上只是指标本身,而不是经营行主观努力创造的实际业绩。可见,多项指标并列考核不仅削弱了利润作为农业银行经营中心目标的地位,而且不利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难点之二
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使各经营行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如何抹平差异性拉平起跑线是考评体系变革的又一难点。
一方面,农业银行发展的历程承担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繁多的政策性功能,特别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历史包袱(如员工素质低、网点布局不合理、资产质量差、客户层次低等等)成了农业银行改革进程中不堪承受的重负,要"退"、要"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的历史包袱轻重差别很大。历史包袱的处理都必须付出代价,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否则为改革而付出的巨额成本将制约全行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本身具有趋利性流动的特性,使得处于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筹资成本较低、投放的贷款还本付息较有保证,盈利能力较高,而处于不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盈利能力自然就较低。因此,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资金的趋利流动特性,必然导致各经营行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考评办法如果不考虑这些差异性,就不能体现公平。目前,解决差异性问题往往是通过下达计划方式来解决,但计划手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计划本身是预期的结果,具有浓厚的人为色彩,尤其是计划的下达和调整往往存在着主观性问题,致使个别行处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思考如何拓展业务而是用在向上级部门公关要政策要指标上,因而用计划的办法无法解决差异性问题,考评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
难点之三
政策性、全局性因素对各经营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如何避开政策性和全局性因素影响是现行考评体系尚未逾越的又一道鸿沟。
从政策性因素看,在某个经营考核期间,一旦遇有政策性变动——无论是外部政策变动(如存贷利率调整、税率调整、核算办法改变),还是内部政策的变动(如系统内资金往来利率调整、历史包袱的消化),都直接影响到经营行的经营成果。如: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紧缩银根或放松银根的重要调节器,无论中央银行利率如何调整,存贷款都保持一定的利差水平;系统内往来资金利率也要定位在存贷利差的合理价位。但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客观上存在着存差行或贷差行,利率的调整对各行利润在各不同时段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从全局性因素看,农业银行实行的是全国一级法人体制,消化历史包袱的情况是根据全局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承受的能力而决定。如呆帐核销、应付未付利息列支、应收未收利息冲减等事关全行经营大局的措施出台,通常是从全局出发制定若干指令性政策措施下达给各行执行;而从局部看,由于所处区域和历史包袱的差异,各经营行承受能力不同,对当年的利润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如果考核利润没有剔除政策性、全局性因素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真正体现经营行主观努力的经营成果。
难点之四
存量和增量对农业银行经营同等重要,如何正确处理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也是现行考评体系未能破解的难题。
就管理行而言,辖区各经营行业务经营的存量和增量是同等重要的,存量意味着对全辖经营成果的贡献能力,增量代表着经营行发展的潜力和速度。农业银行总行考核时虽已意识到这一点,但存量和增量在考核中所应占有的权重却很难处理好。因为存量大的经营行由于在全辖的地位举足轻重,即使增量不大,但存量远远超过平均数,也稳坐钓鱼台;存量小的经营行,如果增量远远超过平均水平,也能弥补存量小的不足;存量和增量处于中游水平的经营行考核时无从加分,可能就被甩到前两者之后,因而不合理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农业银行现行考评办法难以真正贯彻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考评结果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行当期主观努力所取得的经营成果,达不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科学的综合考评体系。
一、农业银行考评工作面临的难点难点之一
考核财务会计利润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各级行的经营成果,而且多指标考核淡化了利润的中心地位。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利润作为考核重点是其本质所决定的。然而,商业银行利润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经营规模、范围以及利率都必须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受制于宏观政策。二是经营过程承担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追逐利润必须以风险防范为前提。三是经营成果表现为投入大多集中在前期,产出或者潜在风险则是在以后若干个会计期间连续体现出来。而我们当期考核的利润是一级法人体制下的财务会计利润,它以会计分期假设和配比原则为基础将银行的产品收入和支出人为作了分期和配比处理,反映的是经营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实质上是一种前期存量和本期增量的混合绩效。显然,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经营行当期增量业绩。
从当前农业银行的考评体系看,上级行对下级行考核的指标有利润、竞争力、风险控制三大类十几项。各项指标并列考核,区别仅在于权重的不同;利润指标虽是刚性指标,却不能主导经营行的一切经营活动,无法形成中心地位。各项指标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吸收高于上存资金利率的存款将减少利润,但从考核结果看增加存款的得分可能还高于利润减少的失分。因此,容易出现为片面追求市场竞争力的考核得分不计成本而牺牲利润;或是片面追求风险控制(资产质量)指标的考核得分而惜贷影响利润水平等问题。同时,现行大部分指标考核的是时点数,忽视了对经营过程(利润的形成过程)的关注,经营行被考核的实质上只是指标本身,而不是经营行主观努力创造的实际业绩。可见,多项指标并列考核不仅削弱了利润作为农业银行经营中心目标的地位,而且不利于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难点之二
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使各经营行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如何抹平差异性拉平起跑线是考评体系变革的又一难点。
一方面,农业银行发展的历程承担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繁多的政策性功能,特别是几十年来形成的历史包袱(如员工素质低、网点布局不合理、资产质量差、客户层次低等等)成了农业银行改革进程中不堪承受的重负,要"退"、要"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的历史包袱轻重差别很大。历史包袱的处理都必须付出代价,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否则为改革而付出的巨额成本将制约全行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本身具有趋利性流动的特性,使得处于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筹资成本较低、投放的贷款还本付息较有保证,盈利能力较高,而处于不发达地区的经营行盈利能力自然就较低。因此,区域和历史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资金的趋利流动特性,必然导致各经营行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考评办法如果不考虑这些差异性,就不能体现公平。目前,解决差异性问题往往是通过下达计划方式来解决,但计划手段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计划本身是预期的结果,具有浓厚的人为色彩,尤其是计划的下达和调整往往存在着主观性问题,致使个别行处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思考如何拓展业务而是用在向上级部门公关要政策要指标上,因而用计划的办法无法解决差异性问题,考评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
难点之三
政策性、全局性因素对各经营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如何避开政策性和全局性因素影响是现行考评体系尚未逾越的又一道鸿沟。
从政策性因素看,在某个经营考核期间,一旦遇有政策性变动——无论是外部政策变动(如存贷利率调整、税率调整、核算办法改变),还是内部政策的变动(如系统内资金往来利率调整、历史包袱的消化),都直接影响到经营行的经营成果。如: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紧缩银根或放松银根的重要调节器,无论中央银行利率如何调整,存贷款都保持一定的利差水平;系统内往来资金利率也要定位在存贷利差的合理价位。但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客观上存在着存差行或贷差行,利率的调整对各行利润在各不同时段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从全局性因素看,农业银行实行的是全国一级法人体制,消化历史包袱的情况是根据全局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承受的能力而决定。如呆帐核销、应付未付利息列支、应收未收利息冲减等事关全行经营大局的措施出台,通常是从全局出发制定若干指令性政策措施下达给各行执行;而从局部看,由于所处区域和历史包袱的差异,各经营行承受能力不同,对当年的利润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如果考核利润没有剔除政策性、全局性因素影响,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真正体现经营行主观努力的经营成果。
难点之四
存量和增量对农业银行经营同等重要,如何正确处理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也是现行考评体系未能破解的难题。
就管理行而言,辖区各经营行业务经营的存量和增量是同等重要的,存量意味着对全辖经营成果的贡献能力,增量代表着经营行发展的潜力和速度。农业银行总行考核时虽已意识到这一点,但存量和增量在考核中所应占有的权重却很难处理好。因为存量大的经营行由于在全辖的地位举足轻重,即使增量不大,但存量远远超过平均数,也稳坐钓鱼台;存量小的经营行,如果增量远远超过平均水平,也能弥补存量小的不足;存量和增量处于中游水平的经营行考核时无从加分,可能就被甩到前两者之后,因而不合理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农业银行现行考评办法难以真正贯彻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考评结果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行当期主观努力所取得的经营成果,达不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建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科学的综合考评体系。
下一篇: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控制方法